其实大明也有能人早就造出了燧发枪,不过不叫燧发枪,叫自生火铳。
研发者是《军器图说》的作者毕懋康。
只不过毕懋康研发的燧发枪有几个小缺点,那就是击发很困难,需要双手用力扣动扳机,一般的士卒开个几枪就会力竭。
所以这就是燧发枪没被重视的原因。
“毕懋康?”
朱慈烺念叨着这个名字,历史上毕懋康是崇祯十七年去世的,也就是说今年是他的大限之年,就是他今年不死,他也来不了京城监工燧发枪的制造了,毕竟他已经七十好几了,根本就没有精力了。
“算了,就不找毕老了。”
朱慈烺摇了摇头,同时他想到了另外两个人,这两个人还是个洋鬼子。
那就是钦天监监正汤若望和监副南怀仁。
汤若望是天主教的传教士,受天主教会的指示来到大明传教,他大半辈子都待在大明。
汤若望不仅是天文学家,他在机械制造方面也相当在行,他就曾经和南怀仁一起帮助崇祯铸造过威力巨大的红衣大炮和大将军炮,打的清军是落花流水。
“方正化。”
朱慈烺喊了一声。
方正化立刻走到朱慈烺面前:“殿下。”
“你去钦天监一趟,去把汤若望和南怀仁请过来。”
朱慈烺说道。
“是,殿下。”
方正化立刻退出大殿。
不多时,汤若望和南怀仁就来到了端本宫。
“参见伟大的太子殿下。”
汤若望和南怀仁异口同声地用一种怪调对着朱慈烺行了一礼。
“汤监证免礼。”
朱慈烺抬了抬手:“我听闻汤监正不仅能观测天象,还能铸造大炮,而且还威力巨大,是这么回事吗?”
汤若望点点头:“是的,太子殿下,我东渡来到神秘的东方,我就给自己取了一个东方人的名字,所以我现在也是一个东方人,现在国家正遭受危难,我自然是要出一份力的。”
“说的好。”
朱慈烺点点头:“这是我研发出来的武器,你来看看,能不能大批量的生产出来。”
汤若望接过朱慈烺递过来的图纸,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太子殿下,这真是您研发出来的武器?”
汤若望一脸震惊地道。
南怀仁也凑了过来,他也是一个火器专家,看完图之后,同样也是很震惊。
“殿下真是太聪明了,在这个地方加上一个小小的零件,就能使得自生火铳得到改进。”
南怀仁佩服地道:“太子殿下,您真是智慧之神啊!”
朱慈烺被南怀仁夸的有些不好意思,好在他脸皮够厚,没有显现出异样。
“我准备给这自生火铳取一个名字,叫燧发枪。”
朱慈烺说道:“两位爱卿意下如何?”
汤若望点点头:“这枪是用燧石为引火,燧发枪这个名字简洁明了,我认为可以。”
南怀仁也赞同地点点头。
“好,那就这么定了。”
朱慈烺说道:“本宫要把二位从钦天监调到兵仗局去督造这燧发枪,二位没有意见吧?”
汤若望一脸难色:“太子殿下,您似乎忘了一件事,大明洪武皇帝规定钦天监监内人员永远不许迁动,违者南海充军。”
朱慈烺笑道:“汤监正,我没让你迁动,你还是钦天监监正,但是从明天起你就得去兵仗局报道,你放心,我不会亏待你的,我给你两份俸禄,能者多劳。”
神机营校场。
一万二千多的将士几乎每天都在操练。
“徐阿大!”
朱慈烺在校场的点将台大喊了一声,一个体形壮硕的男子立刻从训练的队伍飞奔只朱慈烺面前,然后跪下:“太子殿下。”
“以后免跪了。”
朱慈烺挥挥手:“训练如何?”
徐阿大是朱慈烺召唤出来的兵丁,名字也是朱慈烺脑海里想到的,所以就给他取名徐阿大了。
徐阿大回答道:“每天都在按照太子殿下的吩咐训练,就是火铳有三分之二都是坏的,不能正常身寸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