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魏国公府!
徐达坐在一张八仙桌前,看着桌上丰盛的菜肴,很没出息的咽了口唾沫。
这都是他大闺女徐妙云亲自下厨做出来的美味佳肴。
对这些菜,他不仅有着极高的评价,还掺杂着一个宠女狂魔父亲对女儿的欣赏和欣慰。
坐在桌旁,朱棡看着这样的徐达,不禁微微一笑。
这位铁血征战了大半生的大明第一元勋,第一名将,血染沙场,金戈铁马,灭敌何止百万。
可是脱掉盔甲,放下屠刀,在他这个女儿的面前,却犹如一个慈父。
或许,这也是这位铁骨铮铮的天才统帅最柔情的一面。
“我说晋王殿下呀!”徐达缓缓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无奈的说道:“我这个做父亲的想要吃一顿女儿亲自下厨做的饭菜,可不那么容易。”
“今天可是沾了您的光,才有这个口福啊。”
这话一出,站在一旁的徐妙云顿时俏脸绯红。
“徐天德,你胡说什么呢?”
“我什么时候没给你做过饭了?”
“那可不一样。”徐达带的些许酸酸的醋意看向徐妙云:“平时你这丫头给爹做饭,可没这么精致过,也没这么丰盛过。”
“你简直不可理喻。”徐妙云羞得不行了,急忙背着小手转过身,不再搭理。
徐达轻咳了两声,冲着朱棡呵呵的一笑,然后拿起了筷子夹了口菜放进嘴里。
“嗯,不错,是我大闺女亲自下厨的味道,咱那就喜欢这味。”
听完这话,朱棡笑着说道:“我说岳父大人,你这可就是不心疼女儿的表现。”
这话一出,徐达顿时一瞪眼睛。
“你说什么?”
“我徐天德不心疼女儿?”
“谁不知道在整个大明,我最听的就是我大闺女的。”
“如果你真心疼自己的女儿。”朱棡夹了口菜送进嘴里,似笑非笑的说道:“就不会忍心让她去下厨,受烟火熏陶之苦。”
这话一出,不仅徐达一下子愣住了,背对着他们的徐妙云,也顿时露出愕然的神情。
“放心吧。”朱棡倒了杯酒,笑着看向一脸懵逼的徐达:“等我把妙云娶回家,我绝不会让他亲自下厨,我会下厨去为她做饭菜。”
“她只需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没有任何约束,我不会拿任何规矩去套着她。”
“我要我的女人做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最快乐,最自由的女人,这就是我对我女人的心疼。”
这话一出,徐达瞪大了眼睛,脸上满是愕然。
而徐妙云此刻带着含情脉脉看向朱棡,一颗芳心已被小鹿撞得心花怒放。
这个男人所说的话令她不得不动容,也让他内心那股暖意袭遍全身。
堂堂晋王殿下,天潢贵胄,竟然会如此理解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
这和他们平时在古书里读到的什么夫妻要相敬如宾,简直是天差地别,更是令人耳目一新。
或许,这才是更有人情味儿的夫妻相处之道吧?
想到这里,徐妙云更是坚定了非朱棡不嫁的信念!
被朱棡弄的有些懵逼,徐达轻咳了两声,然后扭过头看向徐妙云。
“妙云啊,你先去玩一会儿,我和晋王殿下有些事情要说。”
徐妙云额了一声,然后看了一眼朱棡,这才害羞地转身走了。
直到这时,徐达才紧盯着朱棡。
“小子,我知道你骗我家大闺女有一套,老子没什么文化,也没你那么多花花肠子!”
“但是现在我跟你说的不是这个,我要你实话说,现在你的科学技术部公房里到底在做些什么东西?”
“如果你真想娶我大闺女。”徐达忽然指着朱棡的鼻子,满脸威胁的说道:“你就给我说实话,否则我以后永远不让你进徐家的大门。”
闻言,朱棡笑吟吟地抿了一口酒,然后才原原本本的将事情向徐达和盘托出。
听完以后,徐达顿时满脸兴奋地哈哈大笑起来。
“你确定这改良后的三眼火铳如此厉害?”
“我找的就是你派去的亲兵!”朱棡笑吟吟的说道:“不信你可以把那个叫朱凡的人叫过来问问。”
听完这话,徐达顿时一脸狂喜的站起身,背着手激动的在八仙桌前来回走了几步。
好一会儿,他忽然转过身瞪向朱棡。
“小子,如果你研发的东西对我大明军队提升战力真的有用,那老子可以做主,把我家大闺女许配给你。”
听完这话,朱棡一阵无语。
能不能奖励其他的东西啊?
你徐天德的大闺女可是朱老爹已经首肯许配,那就是铁板钉钉。
……
另一边,胡惟庸连夜到了濠州,来到了李善长的府上,并且将三眼火铳改良版的事情向李善长和盘托出。
听完以后,李善长露出震惊无比的神情。
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个总是喜欢瞎折腾,瞎糊闹,离经叛道的晋王殿下,竟然还干成了这么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他这才监国十几天,就拿出了如此成果,实在是让人惊诧。
“恩公啊。”胡惟庸紧盯着沉默下来的李善长:“您说这千年祸害如此的急功近利,不遗余力,会不会有觊觎皇位之心?”
闻言,李善长转过身,带着一脸惊讶看向胡惟庸。
“你是说,他在筹备谋反?”
“是啊。”胡惟庸急忙点了点头:“这个千年祸害太难预料了,谁也不知道他下一步会干出什么疯狂的举动。”
哼了一声,李善长脸上闪过一抹不屑。
“在我大明,有洪武皇帝朱元璋在,谁敢造反?”
“我指的不是现在呀。”胡惟庸满脸担忧地来到李善长的面前,压低了声音说道:“我说的是当皇上百年以后,这个千年祸害会不会……”
李善长立即打断了他,然后扭过头看向四周。
“你说得对,这件事不得不防。”
“我一会儿就给皇上去个奏书,把这里的事情原原本本说一遍。”
“好!”胡惟庸急忙点了点头:“有恩公亲自上奏疏,相信皇上一定会引起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