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子岳不想管皇帝的政策到底是什么,不过听起来似乎都非常不合理。凭什么因为人家土地肥沃就不许人家种桑树,难道人还要为自己这里水土好背锅吗?
“朝廷每年的用度基本没什么变化,要减少兼并,最重要的就是减少农赋,小农们出卖土地大多都是因为盘剥太过的原因。”李旭向柳子岳阐述自己的想法:“减少了农赋,农民才愿意生产。农民愿意生产,则粮食和其他作物的产量就会增加。”
现在虞朝的土地经营模式,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是小农经营,一种是庄园化的庄园农业。相比小农们自己耕种的那一小块土地,世家们的庄园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是更高的,因为他们在畜力、农具以及其他配套设施上都更具优势。
但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财政收入,李旭又必须先保护小农经济。小农生产效率差,而且还容易受到天灾影响,为了保护小农第一步就要减少赋税,而朝廷就必须深入到经营领域中牟取利益。
“各地的官府,都有一笔钱用来放贷。利息很高七八个月本钱就能翻一番,然而商人依旧乐此不疲,可见商贾之业利润巨大。”李旭说道。
其实现在的手工业和商业是非常有赚头的,这一点从资本的利息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大虞的朝廷其实比较刻薄,除了京官以外的其他官员,大部分都是没有俸禄的,他们的平时花费都是从官署里面的公款里出。这些公款的主要增值手段就是向商人放贷,利率极高,各地的令史负责这笔钱的回收工作,他们又被称为捉钱令史。
利率如此高而商人们依旧乐此不疲,充分说明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利润实在是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推行工商食官就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皆备了,实际上工商食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好处,就是技术和产品远比现在的私人手工业要靠谱得多。在官营工场里,技术很容易的就汇编为资料,然后进行传承,比如李旭曾经在陕西省博物馆里看见过一个类似游标卡尺一样的玩意,这种黑科技就是官营手工业的产物。
今天的大虞宫廷里还有类似的尚功局,制造兵器甲仗的军器监,这都是官方控制下得手工业,只不过产品并不作为商品交易,只是单纯的为朝廷服务罢了。
李旭的想法就是通过工商业聚敛财富,然后再用货币将老百姓手中的粮食收购过来。这样农产品就具备了商品的属性,而通过成品和原材料之间的剪刀差,也可以利用经济手段从豪强大户们那里将税收上来。
将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从乡村过渡到城市,这是李旭解决目前财政问题的主要思路。但是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今天下旨进行改革,地方上的官员仍然是旧思维的老官僚,朝廷的政策只会很快变样,最终结果只会是满盘皆输。
对此,皇帝的思路是搞特区,搞试点。在全国推行太难了,没关系,那就只改白玉京这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白玉京之下有二十多个县,白玉京有一百多万人口,以此为根基慢慢来。
“陛下的思路虽好,但是仍然有个问题。”柳子岳回味着皇帝表达出来的信息,大概是将小农放养起来,然后通过将财政收入的对象转移让小农有个良好的生活。但问题是理论很丰满,现实却十分骨感。
“江南已经是贫民无立锥之地,富户阡陌相连,陛下现在要改变朝廷的财赋所出,对于那些贫户而言依旧是于事无补啊。”
江南的失地贫民已经很多了,这个问题就像是个火药桶,只等着被人点燃,李旭这种慢郎中的药方对于柳子岳所说的问题基本上不会起到什么积极地作用。
面对南天儒宗如此的诘问,李旭也就只好“王顾左右而言他”了。
“说起来,朕有个问题想问先生。”李旭说道,南天儒宗柳子岳毕竟是一代武林大家,隐隐执中原武林牛耳者,这样的人物既然到了身边,自然不能轻轻放过。
“陛下请讲。”
“我自从练武以来,武功进境一日千里,心中颇为忐忑,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隐患。”李旭虽然对练武处之以泰然,但是心里也隐隐有一层忧虑那便是自己这样坐火箭的一般的修炼速度,会不会留下什么隐患。
毕竟在以前读过的武侠小说里,这样的提升速度一般都是很快就要退场领便当的邪道角色才会有的。
“陛下原来问的是这个啊。”柳子岳呵呵一笑:“我若没有猜错,陛下的武功突飞猛进,应该没有多久吧?”
“正是如此,我前段时间静思练气,忽然明白了虚实别无二致的道理,真气似乎仿佛江海一般流转不竭,然后伴随着真气的运转,将之外放于体外,便会有种种威能加诸于身。”李旭皱着眉头:“不知道这是怎样一回事?”
“陛下可曾听过这么两首诗?”柳子岳道:“‘身是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误使惹尘埃。’,另一首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李旭摇了摇头,这两首诗不管是他前世今生从来都没有听过。
“这是两个和尚参禅打机锋,前一首诗是东山神秀所做,后一首诗是岭南慧能所做。”柳子岳解释道:“前一首诗与后一首诗都没有错。前一首诗讲的是水磨工夫,一点一点的往前磨,后一首诗讲的是立时开悟,归根结底都落在一个不惹尘埃之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