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啥也没做,只让人去给鲁王请平安脉,并交代御医们,要尽全力治疗鲁王。
御医们脸是黑的,心是苦的,鲁王这病难治啊!跟老鲁王当初的病状相同,都是昏迷不醒,起因好像也一样啊?都是遇事气急而致晕厥,然后就一病不起,众御医研究他们父子的脉案,好不容易发现了这个共同点,很是兴奋,只是对于鲁王的病,仍旧没什么把握。
太医院院判扳着手指头算啊算,老鲁王好歹活到八、九十岁,可鲁王呢?他才几岁啊!就得了跟他爹一样的病,这可真是……难道鲁王真是福薄,扛不住王爵的贵气加身?
摇摇头,院判心道想太多了,将脉案报到皇帝那里,皇帝看完之后,只让他们尽力而为,还让心腹太监总管带着上好的药材,前去探望鲁王。
鲁王妃自是感恩戴德,但看在才被逼迁出府的二老太爷等人的眼里,实在是又羡又妒,但是,树大分枝,当鲁王袭爵,他们就该搬出府的,只是想着孙子们要娶妻,孙女们要出嫁,有个鲁王府名头,这亲事可就大不相同啊!
却是不想,老父亲的孝期都还没过完咧!长兄就出事,他们还没反应过来,就让人给逼着搬出府,鲁王府圣眷依旧,只是那些事,都与自家再无切身关系了!二老太爷约了弟弟们吃酒,席间数度哀叹己身之不幸。
如果鲁王是在承爵之前,就病倒,那袭爵的人不就是自己了吗?看长嫂再怎么横!哼!可惜,鲁王是袭爵后才病倒,他的长子也早就请立为世子,他就这样和爵位擦身而过!
可恨!可恼啊!
不止二老太爷有此想法,三老爷他们几个也作如是想,但前有二哥在,他们不好直言,在他们心里,其实是恨不得前头的兄长们早早去死,如此这爵位才轮得到他们,不是吗?呵呵,只是这种想法谁敢宣诸于口啊?不被兄长们打死才怪咧!
现在这一切都与他们没有关系了!大哥袭爵,如再拖上几个月没好转,只怕就要依循父亲的旧例,传给大侄子了!尤算大侄儿有个万一,这爵位也轮不到他们这些做叔叔的了!
想想就伤心啊!
随父亲来吃酒的几位老爷们,则是团坐在桌边,面对着酒杯哀声叹气,老父们还不知家计艰难,整天只知伤春悲秋,没个成算,自家搬出王府后,没了公中的月例钱,日子一下子就难过起来。
他们下有儿女要养,儿子要娶妻,女儿要出嫁,每一样都要花钱,可钱从那里来?从前住在王府里头,大小诸事有人理,儿女成亲,公中出钱,置办聘礼嫁妆都有成例在,半点不需他们操心。
现在大大小小所有的事,统统一口气砸到他们头上来,直把他们砸得头晕眼花,压根就不知怎么处理。
妻子还要同他们哭诉,家里钱帛不够用,要他们想办法,他们能有什么好办法啊?祖父老鲁王还在世时,给他们父亲的铺子、田庄,让他们自行管理,可他们贪懒,只想着享福,把麻烦事全扔给大伯父去管,祖父过世后,大伯父原是要把产业还给他们的父亲,不过他们没接。
现在,大伯父倒了,大伯母不知有那些产业,他们想取回来,谈何容易啊!
眼看着就要坐吃山空,他们的父亲却还有闷心,相约哀叹自己与爵位擦身而过?不是应该想办法,把自家的产业先从大伯母手里拿回来,年关都快过不了啦!还有闲心在这哀叹?
小一辈的不知愁滋味,团团围坐左右两旁的圆桌边,相比起父祖们的沉郁气氛,他们倒是颇为兴高采烈。
自脱离鲁王府后,他们不用再被父祖拿去同大房的儿孙相比,日后花钱也不用顾忌鲁王妃这位大伯祖母念叨,或是被世子夫人大伯母白眼相待啦!
至于几位老太太们则是在家里,与儿媳们抱着账本,精打细算着,就盼着能把年关先熬过去,至于孙子、孙女们的亲事,就都缓一缓再说吧!
二老夫人等人自进门,就命好的啥事都不用操心,自家小院日子过好便是,老鲁王妃同鲁王妃斗法,两方不时拉她们助拳,她们就从中捞好处,日子过得再舒心不过。
现在出了王府,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全都由自己来做主了了,二老夫人妯娌几个从没这般劳累过,要是钱财宽裕倒也还罢了!偏偏就是捉襟见肘,不够花用啊!拿自己的陪嫁来贴补嘛!又舍不得,让儿媳们拿嫁妆出来贴补,人家也不是傻的,她们今儿要敢向媳妇开口,明儿亲家就找上门了。
嗐!日子难过啊!
想到鲁王妃在珠宝楼里一掷千金的豪气,再看自家花一个钱要打二十四个结的纠结,老夫人们就觉心情郁闷极了。
鲁王妃这厢,把那些犹如吸血虫的小叔子们全都清理出去,让鲁王妃心情大好,人也有精神了!算算日子,楚明心应该已经回到东靖国了吧?世子送她出大燕,并未没说会送她回东靖,按说,世子早就该回来了,怎么到现在一点消息都没有?
忙叫大总管来问话,大总管也纳闷啊!他早早派了几拨人出京,便是为打探世子行踪,谁知统统似泥牛如海,不止没有世子的消息传回来,就连他们自个儿也都没了音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