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顷,高赐铭就带着两个皂隶押着被宋孝杰生擒回来的那个昆仑奴回到大堂上,虽然这个昆仑奴武力不俗,但身上戴着几十斤重的枷锁,也没了什么脾气,被身后的一个皂隶重重踹了一脚,顺势就跪在了地上。
李治将手上把玩着的龙头放置一边,看着跪在堂下的那个昆仑奴微笑道:“早在京师的时候,某闲暇听上官卿说起宇内一些奇闻异事的时候,就提到过这些生长于南夷林邑国以南那些海岛上的昆仑奴极善水性,今日一见,果真是不凡啊!”
“哦?游韶浸工文词,涉贯坟典,没想到他对这些奇闻异事也有所涉猎,实在令人有些意外啊!”李元婴撇撇嘴道,这次回京后,他对上官仪的印象更差了。
上回李元婴带着李义府离京后,上官仪兼任晋王侍读,虽然上官仪并没有太过明显地在李治面前进谗,说过李元婴的坏话,但李治还是能感觉得到上官仪因为李元婴的诗作得到虞世南的大力推崇,在诗坛的地位短时间内追上并超过他而心有不甘。
李治听到他小皇叔言语间对上官仪有些不满意,也只是淡淡一笑,心里暗道,当年小皇叔在弘文馆业成,设宴福临楼,结果上官卿却在自己和孝逸从叔的面前拒绝了小皇叔的邀请,小皇叔能对上官卿满意就怪了。接着说道:“小皇叔有所不知,上官卿虽为陕州人士,不过因为其父上官弘在隋时为江都宫副监,所以上官卿便随其父到了扬州。大业末,上官弘为陈棱所杀,其时上官卿年纪尚幼,左右匿免,故而留在了扬州!自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后,扬州就成了从江南往中原的水路枢纽,昆仑奴当然是少不了的!”
扬州可不仅是北接山阳渎,南连江南河的大运河枢纽,而且还是唐朝出海的重要门户之一,后世有名的“鉴真东渡”,就是从扬州出海的,所以掠卖昆仑奴的奴隶贩子把整船整船的昆仑奴运到扬州来,是不愁销路的,故而跪在堂下的那个昆仑奴听到李治提起被卖到扬州的那些族人后,不由冷哼了一声。
“游韶?两位殿下说的莫非是贞观元年的进士,秘书郎兼弘文馆直学士上官游韶?”一直惶惶不安的潘求仁眼睛突然亮了起来,壮着胆子问道。
李元婴收起刚才那有些不屑的表情,他这才想起来,虽然他是挺不待见上官仪,但是上官仪在如今的大唐诗坛还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号称“上官体”。而眼前这个潘求仁,虽然他前世的时候从来就没听过这个名字,却也算是这年代比较知名的诗人之一。
当然,这情况还是临来杭州前,李元婴让阎立本大致介绍下杭州刺史的情况的时候得知的。当时就让李元婴一惊,这个潘求仁是比较知名的诗人?他还当真的是一点印象都没有呢!唯一有印象的是白居易好像当过杭州刺史,还给杭州留下了个“白公堤”。不过后来想想也就不奇怪了,初唐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好像并不怎么样,就连现在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的“五绝”虞世南,也都是李元婴到这年代后才有所了解的。至于上官仪嘛,有个在历史上艳名远播的上官婉儿作孙女,想不出名都难,但是上官仪的“上官体”,恐怕就没几个人知晓了。
李元婴颔首笑道:“正是上官游韶,不过潘使君刚才说的那都是以前的事情了,在某离京前,游韶已经迁为晋王友,难道潘使君还不知道这个消息吗?”
“呃,上官游韶现在是晋王友了?”潘求仁不由一愣,刚才李元婴提到上官仪时那不屑的表情当然也被潘求仁看在眼中,不过潘求仁只道是文人相轻,并没有怎么在意,心说若是他的诗作也能像滕王殿下和上官仪那样风靡天下,那上官仪在他的眼中也就算不得什么了。
潘求仁非常意外地往注意力全都被那个昆仑奴吸引住的李治身上看了一眼,心里暗道,朝野传说,圣人每次撰写文章的时候,都要让上官仪修阅一遍,更有甚者,每次赐宴,都会要上官仪作陪,虽然官职不高,但圣眷也不差,没想到上官仪如今竟然成了晋王府属官,看来晋王殿下在圣人心中的地位不亚于于魏王泰啊!
强压下心中的波澜,潘求仁遗憾地说道:“没想到上官游韶现在是晋王府属官了,确实令求仁有些意外。不瞒两位殿下,求仁与上官游韶可谓神交已久,虽然求仁曾几次进京述职,但却几番阴差阳错,一直未能得见上官游韶,引为憾事!既然上官游韶已为晋王友,不知为何他没有随两位殿下同行江南呢?”
李治莞尔道:“潘使君有所不知,上官卿除了是某的晋王友以外,还兼着弘文馆学士,而且父皇那边也离不开上官卿,所以就把他给留在了京师,况且某这次下江南只是为了沿途增长见闻,有小皇叔的那些滕王府亲事保护左右,也就觉得没有什么必要再带晋王府的那些人了!”
由于上官仪迁任晋王友,其散秩也由从六品上阶的奉议郎升为从五品下阶的朝散大夫,而弘文馆学士和直学士之间的区别正是以五品为界,而上官仪如今的散秩正好达到了成为弘文馆学士的最低标准,所以在李治的口中,也就去掉了这个“直”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