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和李义府一起坐在路旁大青石上歇息的郝处俊听到这名文士的声音后,也不禁站起身来快步上前蹙眉道:“新任武昌令家的小郎君,那又如何?”
这名文士犹豫了一下,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黄鹤楼,把郝处俊给拉到一旁,这才小声说道:“那徐家郎君也是两个月前才跟着徐明府到我们武昌的,不过自从他来到武昌县后,每隔几日就要携友到黄鹤楼上饮酒聚会,临江赋诗。几位郎君应该是路过武昌的吧,如果不着急赶路的话大可在武昌城驻留一日,明天再来登黄鹤楼吧!”
李元婴也跟在那名文士身后走了过去,诧道:“以某观之,兄台也是个读书人吧,既然贵县徐明府家的郎君在黄鹤楼以文会友,那兄台和刚才那些朋友们为何纷纷走下黄鹤楼,仿佛对那徐郎君弃如敝履一般?”
那名文士怔了一怔,他也不是瞎子,当然能感觉到跟他说话的这一行人中是以李元婴为首的,而且虽然李元婴如今一副平民缺胯衫的打扮,但是他还是能从李元婴的举手投足中看出李元婴的不凡来,于是抱拳苦笑道:“这位郎君有礼了!学生李嶷,草字思恩,乃是鄂州州学的学生,今日旬假,故与几位同是武昌人的同窗好友一起游览黄鹤楼。徐明府家的小郎君,学生哪敢弃如敝履,只是因为学生和刚才那些朋友们一样,都是寒门出身,而徐郎君之友,却都是本县赞府、少府家的小郎君,我等寒士,岂能入得他们的法眼,当然就被他们给赶下楼来了!”说到此,这个李嶷也不免有些怒气,冷声继续道,“若是不小心打搅了他们的诗兴,那可就不仅仅只是被他们赶下黄鹤楼这么简单了!”
李义府同样是出身寒门,对此当然也是感同身受,当年入仕前客居永泰的时候受过不少人的白眼不说,后来成为监察御史后,更是被时任御史大夫的韦挺嗤之以鼻,立刻就怒道:“岂有此理!若非亲见,义府实难相信一个小小的武昌令之子竟然如此霸道跋扈,哼,看来那武昌令也难辞其咎!”
那个叫李嶷的文士闻言色变,惊恐地就朝黄鹤楼的方向看去,发现没有什么动静后提在嗓子眼的心这才放了下来,后怕地说道:“学生看几位郎君也不像是一般人,但毕竟你们都是外乡人,那徐郎君之父可是本县明府,小心祸从口出啊!”
“多谢思恩兄提点!”李元婴朝李义府摇摇头,拱手微笑道。
李嶷又看了李义府一眼,心道这些人的胆子真不是一般的大,若是跟他们走得近些恐有池鱼之祸,于是借口他那几个同窗好友已经等急了,就与李元婴等告辞匆匆离去。
郝处俊奇怪地说道:“郎君,刚才我们在渡口碰见的那几个查验‘过所’的衙役尚且能彬彬有礼,怎么这个武昌令之子却如此的飞扬跋扈,为了自己会友竟然把黄鹤楼上的众学子都给赶下楼来。”
李义府则不屑道:“处俊兄刚才没听那个书生说吗?这个武昌令也不过是刚刚上任而已,那渡口衙役当然是前任武昌令之功!有子如此,其父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李元婴的脸色也有些不好看,淡淡地说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也上黄鹤楼去看看那武昌令之子如何赶某下楼再说吧!”
不过郝处俊却看到薛仁贵并没有跟随上来,而是还站在原处低头不知在想些什么,不由催促道:“仁贵兄,你怎么了?”薛仁贵要是没有跟在身后,郝处俊可不敢让他家殿下上黄鹤楼去,那个武昌令之子在上楼前他们也是见过的,身边还跟着好几个家僮呢。
薛仁贵回过神来,摇头笑道:“没什么,只是刚才突然想起了一些事情!”
就在李元婴等人停下脚步,回头等着薛仁贵跟上来的时候,耳朵突然听到一声叱喝,“你们是什么人?不知道今天我们明府家的小郎君要在黄鹤楼上宴请宾客吗?闲杂人等一律回避!”
李元婴转过身来朝黄鹤楼的方向看去,却见有两个应该是和他们一样也打算登黄鹤楼的人被几个家僮给挡在了黄鹤楼外。这几个家僮不用问也知道是须臾前上山的时候有过一面之缘的武昌令家的家僮。虽然从这个方向上看不到那两个人的样子,不过李元婴从他们那略显矮小瘦弱的背影中还是能看出他们应该也是像刚才李嶷那样的书生。
“明府家的小郎君?”其中一个书生有些愕然,反问道:“可是武昌县令徐斯文之子?”声音倒也清脆,看来这名书生的年纪亦不大。
那几个家僮顿时凶相毕露,其中一个怒叱道:“好大的胆子,竟敢直呼我们明府的名讳!”另一个家僮则阴阴地说道:“某可是听说县衙的牢狱现在好像空旷得很哪!还不快速速离去,瞧你这一身细皮嫩肉的,啧啧,要是进了大狱里面还指不定怎么受罪呢!”
刚才怒叱的那个家僮配合的说道:“某也听小郎君说起过,好像是叫什么断袖之癖、龙阳之好?”
断袖之癖,龙阳之好……那书生顿时被气得脸色煞白,冷笑道:“哦?叫唤一声徐斯文的名讳,就要被关进武昌县的大狱,房相公和长孙司空修定的《贞观律》里面好像没有这一条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