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双城战记
财政问题是逼迫朱厚煌必须立即出兵元凶。但是如果以为没有财政问题,朱厚煌就要安分守己的当灾难。那才是大错特错了。
王阳明很准确的摸着朱厚煌的脉门。
朱厚煌虽然想要解决东雍的财政危机,但是他也想在中南半岛上留下一个落脚点。朱厚煌选择的这个落脚点,就是海云关附近。
其实就自然环境来说,海云关并不是一个合适的地方。而朱厚煌一定要选择这里的原因,就是朱厚煌对安南的警惕之心。
如果翻阅现代的越南地图,与这个时代的越南地图,就会发现一个真相。越南的版图在今后几百年扩张了一半。
海云关的位置,就在越南中部最窄的地方附近。而越南南方很大部分领土,现在还都是占城,真腊,等国的领土。
所以朱厚煌对安南有者深刻的戒备之心。
朱厚煌确定他在整个中南半岛上统治核心,就是湄公河三角洲,现代的胡志明市这一带,因为这是一个产量极高的粮食产区。
只要能将这里开发出来,朱厚煌的任何扩张行动,都有足够的粮食支撑了。
至于这一代怎么入手。朱厚煌早已看真腊不顺眼了,所以在朱厚煌计划之中,一场针对真腊的战争,已经提上日程了。所以朱厚煌想乘着这一次,将安南南下的道路封死。等将对真腊的战争,就能排除安南的影响了。
海云关其他方面不行,但是却是一处战略要地。
“不过,这样一来,攻克海云关的行动之中,如果久攻不可,下面行动就不好办了。”王阳明说道。
计划永远只是计划,任何计划都是非常完美的,但是完美的计划能不能完美执行,却是一个问题。
“区区安南小国,如果不能攻克,那么孤又怎么纵横天下?”朱厚煌咬着牙,说道:“就这样定了,统治占城王,克日起兵。”
“是。”
因为按照王阳明的计划来,所以进军的时间必须大大提前,否则等莫登庸大胜郑绥,并整合郑绥的实力之后,势力大增。攻克莫登庸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了。
所以出兵的速度越快越好。
“殿下,还有一件事情,殿下此次有陛下的诏书吗?”王阳明问道。
朱厚煌说道:“这--。皇兄早已准我主安南之事,还需什么诏书吗?”
王阳明说道:“国之大事,在祀在戎,殿下怎么不得陛下诏书,就擅自出兵,如果传到京师,天下之人该如何看殿下?”
朱厚煌对这一点不熟悉,结果露了这一件事情,毕竟出兵之事,千头万绪,不仅仅是占城的事务,还有关注安南国内事务,都需要他去关注,有些疏漏也是在所难免。
“殿下,这一件事情,陆长史已经派人上京了。只是攻克海云关的行动,要挂着占城的名义。只有等南京的消息,才能用出他们自己的名号。”王阳明说道。
“多谢王师。”朱厚煌说道。
王阳明说道:“为殿下查漏补缺,正是臣等之责,不过臣以为殿下身边,应该多几位儒生,这样的疏漏就不该有。”
朱厚煌说道:“孤受教。”朱厚煌身边没有专门的礼臣,固然是朱厚煌有意为之,但是也有整个东雍人手短缺的缘故,但凡有一点才能的人才,就有足够的公务,让他们忙活。朱厚煌才不会重视务虚的事务。
做出决定之后,朱厚煌紧急会晤占城王,与占城王一起督促了出兵行动,占城五万大军,主要是数百头战象。这数百头战象,就占据万余人手。剩下的都是步卒。
朱厚煌干脆让雍军乘船,沿海北上。
他先面对的第一个阻碍,就是新洲,旧城两城。
两座城池相距不远,互为犄角,新洲还是一个临海城市,这一带本来是占城的核心统治区。这一代纳入安南的统治,还没有五十年。而且也不是安南关注的重点地区。故而安南在这一带的统治,根基并不稳定。
面对占城与大明声势浩大的进攻。根本没有一丝抵抗的意思。龟缩在两座坚城之中,想用以拖待变。
朱厚煌带着士卒从远处下船。在岸上结阵。朱厚煌登高看向两城,不由的长叹道:“不亏为两座雄城啊?”
其实从外表来看在,这两座城池并不好看,这两座城池是常见的夯土建筑。死沉黄色,看上去了无生气。但是从兵法来看,这两座城池布置极妙、彼此相距不远,遥遥相对,急此则彼应,击彼则此应。
是一个双城结构。
这样的结构,非常难攻克。当初的襄阳就是典型的双城结构,一旦樊城失守,则襄阳不能坚守了。
占城在面对安南的进攻,失去海云关之后。就凭借这两座城池坚持了好几十年,等这两城失守之后、占城只好向安南称臣了。
可见这两座城池的重要性。
王阳明就在朱厚煌身后,说道:“殿下,准备怎么攻克这两座坚城?”
朱厚煌反问道:“王师准备从哪里着手?”
王阳明沉吟一会儿说道:“如果是臣,将绕过两城,从海路攻两城之北,使则两座城池成为孤城,然后派人劝降。以臣的了解,自从安南内乱以来,安南就从来没有关注过这里。两城的守臣,早已在两地镇守数十年了,安南朝廷已经将他们给忘记了。臣也不相信他们对现在的安南派兵来救还抱有希望,故而围城,攻心,劝降,。三管其下,定然能成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