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殿朱常洛带着王安正在听顾允成讲大哥顾宪成组建东林书院的情况,完成出阁读书仪式后朱常洛留在文华殿读书。朱翊钧对朱常洛能不能学到什么并不关心,只是觉得只是应对群臣的方式。对朱常洛在宫外时间也没有硬性规定,只要申时(16-18点)内宫关门之前回来就行了,郑贵妃和朱翊钧舍不得朱常洵受苦让讲师到启祥宫来。
顾宪成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因为上疏申辩,词语中有触怒当权者的地方,被圣旨责备,贬谪为桂阳州判官,慢慢提为处州推官。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顾宪成任吏部文选司郎中,掌管官吏班秩迁升、改调等事务。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朝廷会同推荐选任内阁大学士,顾宪成提名的人,都是明神宗所厌恶的,从而更触怒了神宗,被削去官籍,革职回家。
顾宪成回到家乡以后,同弟弟顾允成倡议维修东林书院,偕高攀龙等讲学其中,同时宣扬他的政治主张。并为撰写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农历十月,顾宪成会同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时称东林八君子)等人,发起东林大会,制定《东林会约》。顾宪成等人在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讽议朝政,逐渐聚合成一个政治集团东林党。
由于许多东官员纷纷上疏推荐重新起用顾宪成。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朝廷封顾宪成为南京光禄寺少卿,但是顾宪成没有接受任命,继续留在家乡从事讲学议政。
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正月,明神宗下诏将长子朱常洛和另外两个儿子朱常洵、朱常浩同时封王,而不明确皇位继承人,以便朱常洵仍有被立为太子的机会。包括顾宪成、顾允成兄弟在内的许多廷臣,上奏阻止这一诏令的颁发。神宗迫于公议,于同年农历二月间收回了三王并封之命。
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的京官考察,吏部尚书孙籥、考功郎中赵南星将与执政有私交的人全部罢黜,实际上是顾宪成左右的。等到赵南星被斥退,顾宪成上奏请求一同罢官,没有得到回复。不久升为吏部文选司郎中,掌管官吏班秩迁升、改调等事务。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东林书院的石牌坊、泮池、东林精舍、丽泽堂、依庸堂、燕居庙、三公祠、东西长廊、来复斋、寻乐处、心鉴斋、小辨斋、再得草庐、时雨斋、道南祠、东林报功祠等主要建筑,均显现明清时期布局形制与鼎盛时期风貌。顾宪成曾撰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心怀远大抱负之名联,后被广为传诵,成为许多学人、志士的共同心声和座右铭。此联现悬于依庸堂内。
这时查云来到文华殿对朱常洛跪下说道:“奴婢同锦衣卫的冷墨和王磊一起到山西请范家的范明,他现在就在殿外”。冷墨和王磊都是当时在混堂司的东厂番子,后来被朱翊钧调到锦衣卫成为小旗,在陈炬的庇护下活到现在。
范明这件事能办得如此之快,其实有三个原因。
一是因为他们都是当年混堂司事件的幸存者,同大皇子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为了活命只能紧跟朱常洛为了不辜负大皇子对他们的信任,朱常洛吩咐下去的一切事务他们都会尽力去圆满完成。
二则是因为,万历年间的锦衣卫和东厂的关系还算融洽。与天启年间魏忠贤因“移宫案”而排斥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不同,万历十五年的锦衣卫指挥使刘守有在后世史料中一直被认为是张鲸党羽的一员,甚至因此而屡遭言官弹劾。
锦衣卫和东厂相互勾结,这当然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但实际上刘守有对张鲸的顺从也是“倒张”运动的附加成果之一。
刘守有原是张居正改革的支持者,张居正在位时他自然是顺风顺水,到了张居正死后,刘守有失去了最大的靠山,也跟着被弹劾。因此刘守有在任锦衣卫指挥使的后期,几乎一直被张鲸压制,使得锦衣卫事事只能顺着东厂行事。由于东厂历来被后世所诟病,所以刘守有的名声并不太好。
至于第三个原因,就是万历二十二年的山西介休范氏还远远未达到范永斗时期的豪商水准。
晋商在边疆经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初“开中法”政策的实施,山西商人们利用运输便利、靠近边防的优势,通过贩盐贩粮,不断逐步垄断了北方的军需贸易,而辽东马市不过是大明绵长边境线中的一环。
何况自隆庆开关以来,当时任宣大总督的山西蒲州人王崇古广招四方商贩参与贸易,为山西商人提供了更为优惠的条件。去张家口贩运粮食、盐、茶、缎布、杂货的内地商民中有一大半是山西人,在辽东进行商屯、开设商铺的商人之中,也有一多半是山西人,后来的“八大皇商”在万历二十二年的众多辽东晋商之中根本不算起眼。
且山西介休县地处南北通行孔道,因此历来是出外经商者多,因经营对边疆贸易致富者多,范氏不过是顺应当地民风的其中一家。这样的人家在万历朝前期的汾州府可以说是一抓一大把,率先去塞上经商的范明完全是隆庆时期的政策产物,在汾州府甚至都排不上甚么名号。
朱常洛觉得,倘或有谁在万历二十二年时告诉范明,说他的儿子和范氏家族是大明王朝的掘墓人之一,范明肯定以为那人是在胡说八道。晚明的晋商是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另一个就是东林党的江南商业集团。他范明不过是这个集团中的最普通的一份子,要真正地算起账来,这明朝灭亡的原因怎么算都算不到他头上呀。
朱常洛很清楚范明是怎么想的,他也可以肯定,去山西执行任务的冷墨和王磊也都是这样想的。皇长子要真想同晋商算账,怎么会单单地去抓一个范明呢?再说皇帝才因为顺义王嗣封礼成而荫了王崇古的一个儿子,怎么会毫无征兆地就突然同晋商翻脸了呢?
朱常洛可以想象冷墨和王磊的满腹疑惑,也正是因为有他二人的这种满腹疑惑,朱常洛才能在下达指令的不到一个月后就见到了范明。
万历二十二年的范明尚且年轻,只见他身穿粗布短衣,头戴小帽网巾安静地在殿外等待,朱常洛想了想说:“让冷墨把他带到二舅的新宅子,先生同我一起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