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二十年(1592年)丰臣秀吉在日本战国群雄中胜出基本统一日本之后,这个家伙很明显地意识到日本早晚会因为内斗而灭亡,于是将目光投向了高丽半岛和更为广阔的天朝,制定了征服高丽、占领天朝、消灭印度进而征服世界的国策,而这项国策从此以后一直成为日本最主要的战略。
丰臣秀吉就向日本天皇表明他的“宏大志向”:“图高丽,窥视天朝,此乃臣之宿志”。随后在即将统一全日本时,丰臣秀吉也在给别人的信里就说:“在我生存之年,誓将唐(明)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
丰臣秀吉致书高丽国王云:“日本丰臣秀吉,谨答高丽国王足下。吾邦诸道,久处分离,废乱纲纪,格阻帝命。秀吉为之愤激,披坚执锐,西讨东伐,以数年之间,而定六十余国。秀吉鄙人也,然当其在胎,母梦日入怀,占者曰:日光所临,莫不透彻,壮岁必耀武八表。是故战必胜,攻必取。今海内既治,民富财足,帝京之盛,前古无比。夫人之居世,自古不满百岁,安能郁郁久居此乎?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尽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是秀吉宿志也。凡海外诸藩,役至者皆在所不释。贵国先修使币,帝甚嘉之。秀吉入明之日,其率士卒,会军营,以为我前导。”
高丽作为大明的藩属因久事明朝而拒绝。当时高丽八道武备废弛,高丽国王李昖重文轻武,朝廷派内斗激烈,以致人不知兵二百馀年。
而看到高丽拒绝,丰臣秀吉立马把关白职位让给养子丰臣秀次,自己则专事“海事征讨”谋略及计划实施。后来丰臣秀吉入侵高丽后在明朝和高丽联军的打击下一命呜呼,粉碎了倭国通过高丽入侵天朝的阴谋。
我们这里介绍一下最有名的丰臣秀吉。应该说丰臣秀吉出身和朱元璋差不多,家中极其贫困。生于公元1537年,其爷爷木下弥右卫门是织田家族卫兵出身,所以丰臣秀吉也是自幼跟随织田信长而后逐步崛起。
公元1582年,46岁的秀吉提前得知织田信长死讯从而引发本能寺之变。也就是在织田诸家臣内部斗争中胜出,成为织田信长实质的接班人。在1583年日本天皇赐姓丰臣,丰臣秀吉也就从此时开始了统一日本征伐。
从公元1589年开始历经2年基本上统一日本,就任日本实际上的最高领导者“关白。丰臣秀吉在他54岁的时候统一日本。丰臣秀吉有点像微缩版朱元璋,当然比明太祖差的很多。仅仅就他的出身和做成的事业和明太祖差不多。
说完日本。再来说说高丽,高丽这个国家很不幸(现在也如此)在天朝和日本之间,高丽就是个夹心面包。高丽这个国家从来就没有强大过,一直就是天朝的藩属国。他的国王(不能称皇帝)必须经过天朝皇帝的册封(现在棒国不承认,嫌丢人)当时的高丽国家混乱,民生穷苦。在公元1592年,就是丰臣秀吉统一日本的第二年,丰臣秀吉就开始入侵高丽。可见丰臣秀吉多么的迫不及待。由此可见日本这个国家的卑鄙,稍微有点势力就开始侵略别人。
在公元1592年丰臣秀吉陈兵20万正式跨海征伐高丽,并以此为跳板入侵大明。希望由自己兼任天朝皇帝,日本打高丽很轻松,很快汉城平壤分别失陷。全国8个道(省)丢了7个道。战斗如此顺利,让丰臣秀吉野心极度膨胀。
攻占汉城(首尔)以后,便开始研究占领大明,以后就要迁都北平,而要将北平周围10里的地方为自己所有,赐部下以10倍于在日本的原有的领地,甚至命弟弟丰臣秀次为大唐(天朝)关白,丰臣秀吉把高丽交给宇喜多秀家统治。丰臣秀吉狂妄到如此地步,也算天下独有了。也许从那个时代开始,日本就妄想吞并天朝,真是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
高丽国王李昖(yan)立即向宗主国大明求救。万幸的是,现在的大明恰恰是万历时期最强大时候。此时刚刚完成张居正改革,国库充盈、革弊施新、万象更新。一向懒政的的万历皇帝,立即决定出兵高丽,首先得确保高丽国王的安全政府的架构的存在,自然也要解决军费和粮食问题,因为朝鲜啥也没有了,真是一毛没有啊。
明朝也只能一切费用自理了,而且赏赐高丽国王2万两银两用于生活。随即万历皇帝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让辽东总兵(军区司令)李如松为提督,兵部右侍郎宋应昌(国防部副部长)为经略(总指挥)率兵四万余人于当年年底跨过鸭绿江,进入高丽与高丽部队共同抗击日军。
幸亏有张居正给国库留下了丰厚的家底,万历皇帝才有能力和底气打这场仗。让人最搞笑的是在先头部队渡江后,高丽一再催促出兵南下,而且还要指挥大明军队(就和现代的时候一样,胖子也想指挥元帅和他的部队,真是一个祖宗)真是有脸说啊,明军先头部队与高丽大臣发生严重冲突。明军将领坚持要等全军到齐才出兵,可以看出明军将领的确是老于战阵经验丰富,用现在等等话说维护国家主权,军队必须听从本国指挥,高丽也只有同意。
可以说,大明水陆并进,打的并不顺利。但原因并非大明无能,要不是高丽不肯配合,补给迟迟跟不上,也不至于让日本蹦跶那么久。
但由于日本在高丽的领土上,得不到当地百姓的支持。后方补给很成问题,海上又一直被欺负,能坚持那么久已经很不错了。明军是从各地调集的精锐,人数不占优,但是素质是很高的,大多数普通士兵都有实战经验。
在高丽大明军队一共和丰臣秀吉打了三大战役,分别是:平壤战役,碧蹄馆战役,水军作战,三大战役以大明全胜结束。
万历二十一(1593)年6月在大明的武力威胁下,加上高丽破坏过度,造成瘟疫流行,当地征发粮食不易无法以战养战,以及急于保全占据高丽南部四道的战果。丰臣秀吉提出议和,明方首席代表为兵部尚书(国防部长)石星,日本是小西如安。丰臣秀吉的底线是明倭平分高丽,一家一半,经过双方谈判以后,达成核心协议就三条:日军在受封后迅速撤离高丽和对马海峡;只册封而不准求贡;与高丽修好不得侵犯。
丰臣秀吉答应接受大明册封以后,在日本设宴招待明朝大使。但实际上丰臣秀吉早就在积蓄力量,意图再一次对高丽进行占领。而当时经办与日本谈判的石星、又对万历帝掩盖丰臣秀吉的真实意图,丰臣秀吉将第一军小西行长治罪,并把明朝和高丽使团驱逐出境。
这样历时两年的议和彻底破裂。万历皇帝得知兵部没有把日本方面的真实情况上报,竭力欺瞒。当即大怒,马上下令革去兵部尚书石星等人的职务并且再次入朝。
万历二十五年(1598年)由于丰臣秀吉拒不退出釜山,高丽得知日军再次入侵,只得遣使再至明朝求援。这次再侵高丽,丰臣秀吉吸收了上次海战失利使得不能大量运兵和运输补给的教训。积极囤积军马粮食,再次进军汉城。
万历二次援朝,同样是三大战役:蔚山战役、鸣梁战役、稷山战役。二次援朝胜利以后,大明于万历二十六年四月,明军班师回朝,万历帝升座午门,接受都督邢玠等献上的日本俘虏六十一人,都“付所司正法”,砍下来的敌人的头颅传送天下。
万历皇帝颁《平倭诏》诏告天下:“汉家之德威播闻,除所获首功,封为京观,仍槛致平正秀等六十一人,弃尸稿街,传首天下,永垂凶逆之鉴戒,大泄神人之愤心。于戏,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兹用布告天下,昭示四夷,明予非得已之心,识予不敢赦之意。”
引用一下高丽原文,高丽肃宗说:“神宗皇帝于我国,有万世不忘之功矣。当壬辰板荡之日,苟非神宗皇帝动天下之兵,则我邦其何以再造而得有今日乎?(今天的棒国拒不承认这一点,太忘恩负义了)。
万历高丽之役持续了七年之久,可以说啊,这两次援高丽战役得不偿失。大量的白银,粮食,有经验的士卒,都损失在高丽,使得女真鹊起,国库空虚大明无力围剿。
可以说,这完全是三百年后甲午海战的预演,1594年也是农历甲午年,可惜第二次我们彻底失败。大明第一次援高丽使得大明丧失了转变成资本主义国家的能力和资本,清朝的二次援高丽失败导致洋务运动的失败,也敲响了大清亡国的丧钟。但这次援高丽的胜利,使得日本300年不敢再窥视天朝,日本在丰臣秀吉死后也彻底进入德川家康幕府闭关锁国时代,可以说,这次援高丽总体是利大于弊的。
天朝三次与日本在高丽的战争可以这样形容,第一次明朝万历年间的战争,可以用:你敢打我儿子(高丽),打你丫的,第二次清日战争甲午战争,可以用:你敢打我,结局是少赔一分是一分,第三次近代抗日战争和抗击米国(日本的干爹)入侵高丽,我们在付出巨大的伤亡之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