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下午。
郭峰一行到得嘉兴城。
途中得知,王夜叉本名王德,乃是西军前锋指挥使姚好古麾下虞侯。
姚好古麾下有八千精锐,驻守在嘉兴城中。
但用兵权限却在安抚使孙应元手中。
这是宋国的一大特色的,武将领兵,受文官节制。武将能否打胜仗不重要,关键是要听话。
如果八千精锐,放在一位名将手中,足以攻下杭州,击败明教的乌合之众。
但是安抚使孙应元乃是传统文人,打仗讲究的是多算多胜,少算少胜,必须兵力相当才能开战。
因此,在西军二十万主力抵达前,只要守住嘉兴城即可。
谁要是敢出城浪战,虽胜亦斩!
郭峰得知愿为,心中对赵宋的文人领兵政策,大为鄙夷。
什么铁血大宋,全是狗屁!
以文制武,靠吊书本打仗,难怪会积弱四百年,对外打仗,谁也打不过,最后国家被灭。
郭峰是童贯临时征辟来的敢战士虞侯信使,身份倒也不低。
故而,即便是仓促之下,主将姚好古也设宴款待。
至于经略使孙应元,连大军统帅童贯都不放在眼中,更不肯出席宴会了。
毕竟,文官至上嘛。
酒过三巡,
郭峰忍不住说了一句话,试探道:“某自杭州来时,见到城中戒备松懈,贼军器械不足。若发精兵功成,只需三千,便可打破方腊贼寇。同姚将军若想立功,可上书请战,必奏凯歌。”
姚好古避而不答,只推辞道:“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何时进兵,何时破贼,自有经略使发话,非你我可知。”
得,这厮已经被磨去了棱角,不堪大用。
郭峰也不再强求,酒宴过后,领了三幅铠甲,三把腰刀,然后就留在城里平静渡日。
闲时,与雷纯喝酒谈天,传授武功。
忙时,同狄飞惊出城巡逻,学习军中战法。
…………
童贯统兵南下,浩浩荡荡,并非只是平贼那么简单。
宋国的军队兵马,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禁军,屯驻汴梁,号称百万,开国时有八十万。
如今承平日久,只剩下了四十万,还是不堪用的样子货。
第二种是厢军,乃是各地州府的防御兵马,数额同样有上百万之多,但半数都是空额,剩下的也都是临时召集的农夫百姓,基本上毫无战力。
第三种是边军,以西军为最,号称三十万,实则有二十万之众。
西军本来也不起眼,但一百多年来,与西夏国累年恶战,却是硬生生打出了一批精兵强将。
因此,汴梁的赵官家,对西军其实也忌惮的很。
所以,听闻江南方腊作乱后,非但不急于调兵平叛,反而有意无意的放水,让贼寇坐大。
直到方腊的明教义军,经过一年苦战,攻陷了江浙全境,在杭州开府建牙,才让火速下旨,让童贯带领西军南下平贼。
此外,为了稳住西夏国,还特意派遣使者,去拜见西夏国主,奉上一大笔钱粮,换取边疆和平。
童贯乃是宫中太监出身,本不通兵法,但擅长笼络人心。
此人奉赵官家之命,经营西军二十年,不断分化拉拢各级将领,为的是让西军听话,消除潜在的隐患。
于是,童贯便故意选在盛夏出兵,走得也非常慢,有意折损一批桀骜不逊的西军将士。
虽说自古秦兵耐苦战,但毕竟无法与炎热的天气抗衡,南下途中,不服水土,倒毙死亡者,成千上百,不计其数。
这也是惊怖大将军凌落石,郁气难平,准备起兵造反的缘由之一。
他以为自己只需振臂一呼,西军便云集相应。
到时候,杀到汴梁,夺了鸟位,那是轻而易举。
可惜,他低估了赵官家的手段。
造反尚未发动,便被四大名捕,连同留守的西军大将种师道擒拿,抄家问斩。
且说童贯,靠着韩五统兵,十万大军,缓缓南下,出关中,走豫州、徐州,然后至扬州,分兵下寨,扼守各地关隘。
直到十二月份。
韩五才带领五百铁骑,抵达嘉兴。
然后,传达军令,指挥前军,准备进攻贼寇方腊事宜。
郭峰与韩五相见,两人自是一番互通信息。
酒桌上。
韩五提点道:“郭兄弟,你武功高强,拿下方腊,立功不在话下。但是有些事,欲速则不达,咱们兄弟用兵,得悠着点。”
郭峰冷声回应,道:“明白。自打来嘉兴城走了一遭,我就已经知道平贼是怎么一回事了。”
“你实话告诉我,真要剿灭方腊,需要多少兵?”
韩五傲然道:“若是放开手脚打,单凭我那五百铁骑,就足以击破方腊数万大军!”
”但朝廷的方略是,围而不攻,待贼人自败。为之奈何?”
“童太师已经发下军令,江南之地,平贼所得财物,各营兵马,均可自取。”
“好一个均可自取。”
郭峰对腐败的宋军,越发瞧不上。
相反,方腊虽是一个神棍,装神弄鬼,杀戮无度,但还有几分为民做主的心思。
只可惜,明教起义时间太短,又都是乌合之众,失败是必然的事。
“喝酒!”
他拿起一只碗,把烈酒倒满了,开怀痛饮。
韩五也跟着喝了十几碗烈酒。
这才放下酒碗,说道:“方腊若不想坐以待毙,肯定会派兵来攻打嘉兴城。从明天起,我要加强城中守备,抵御即将来袭的贼军。郭兄,你想做什么,自便即可。只要不去杭州刺杀方腊,我概不过问。”
郭峰微微一笑,道:“放心,我做事自有分寸。”
随后,两人沉默下来,继续喝酒。
大战在即,各自却都是心有顾忌。
谁是兵来,谁是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