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胜久经沙场,东征西讨,功勋卓著,堪称一代名将。
他提出的军事建议,被朱棡给驳斥,心中本就有怨气。
听到朱棡的狂妄言论后,更是大为光火,愤恨滋生。
他甚至对皇帝朱元璋,都生出一丝的抱怨来。
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不可不重视。
皇帝让晋王参加御前会议,简直就是在胡闹嘛!
他愠怒道:“晋王殿下,敢问您如何解决粮草问题?”
朱标不想晋王继续出丑,连忙站出来打圆场,说道:
“冯胜将军,三弟他信口胡说,你不要放在心上。”
紧接着,他又对朱棡斥责道:“三弟,少说多听!”
太子素来待人宽厚,有他出面维护晋王,冯胜也不好再咄咄逼人。
他冷冰冰地说道:“晋王殿下,还望您今后慎言!”
然而,朱棡似乎并不领情,他一脸无辜道:“我说错什么了吗?”
御座上的朱元璋,怒视晋王朱棡,准备将他赶出去。
朱棡见状,一本正经地说道:“父皇,儿臣有办法解决粮草运输的问题。”
原本偃旗息鼓的冯胜,见晋王仍在大言不惭,便出言讥讽道:“晋王果真有经纬之才!”
“请问您如何解决粮草运输问题,臣等洗耳恭听!”
徐达为维护朱棡,呵斥道:“冯胜,你特孃的少阴阳怪气!”
“晋王说他有办法,咱让他一吐为快,难道还有错吗?”冯胜呛声道。
在两人的争吵声中,朱棡一字一顿道:“海—运!”
“若想要缩短粮草运输时间,只需要重新启用海运便可。”
朱元璋闻言,先是眼前一亮,又迅速暗下来。
经历过元朝统治的朱元璋,自然听说过海运的事情。
大明刚刚建立之时,也曾为海运、河运辩论过。
经过数十日的辩论,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河运远胜于海运。
正因为如此,大明的赋税运输,全部采用河运。
此次北伐鞑虏所需的粮草,自然也是用的河运。
朱棡提出重新启用海运,并不能说服朱元璋。
他说道:“海运的速度确实快,看似可以解决粮草运输问题。”
“但是,大海上面风浪很急,很容易发生翻船事故。”
冯胜也出言附和道:“陛下所言甚是,海运不可取!”
海运早就被朝中衮衮诸公所摒弃,徐达也不好太过偏袒朱棡。
他扯了下朱棡的衣袖,低声制止道:“殿下,您别再说了!”
“不然,海运的危险性,绝不比河运大!”朱棡没有妥协。
见他如此言之凿凿,朱元璋眉毛一挑,问道:“有何为证?”
朱棡上前一步,侃侃而谈道:“有史料为证!”
“宋濂为编撰《元史》,收集了不少元朝的原始资料。”
“您可以让人将元朝的海运资料取来,分析一下海运的事故率。”
朱元璋略微犹豫下,便命令身边的内侍,去取元朝海运资料。
大概一炷香后,内侍取来元朝海运资料,双手呈送给朱元璋。
宋濂为编撰《元史》,曾经分析过这些资料。
因而,朱元璋很快便找到,有关海运事故的统计数据。
统计数据表明,元朝海运的事故率,并不比河运高。
“这……这怎么可能呢?”朱元璋有些难以置信。
“怎么样?海运的事故率很低?”冯胜问道。
朱元璋点了点头,命人将统计资料,传递给冯胜。
当看到海运的事故率后,冯胜同样露出惊诧的神情。
随即,他又疑惑道:“既然如此,朝中的文臣们,为何非要采用河运?”
奉天殿的其他人,也都想不明白此事,全都看向朱棡。
在众人的瞩目之下,朱棡摇了摇头苦笑道:
“河运乃百万漕工衣食所系,他们自然是要坚定支持河运。”
“当然,他们口中的百万漕工,究竟指的是什么人,本王也不好说!”
朱元璋等人,都是人精中的人精,自然明白朱棡的言外之意。
但是现在大明,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北伐鞑虏。
他们暂且将这个问题搁置,开始讨论是否应重启海运。
冯胜踌躇道:“海运确实可以解决粮草运输。”
“但沿海有倭寇和海盗为祸,恐怕……”
未等冯胜说完,朱棡便打断道:“数十万石粮草,自然是要数万大军来押运。”
“沿海的倭寇和海盗,若敢冲击海运达军,无异于以卵击石!”
现在大明的沿海,倭寇和海盗数量极多,但规模都很小。
人数多的也仅有千余人,少的更是仅有数十人。
这种规模的海寇,攻击商队完全足以,但是若攻击数万大军,简直就是在找死。
“晋王所言甚是,有数万大军押送,绝对不会有问题。”徐达赞同道。
冯胜思索一番,也不再坚持,说道:“臣赞同海运。”
“臣也赞同晋王!”李文忠也出言附和道。
三位统兵大将,全都赞同海运粮草,朱元璋命令道:
“既然粮草运输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北伐大军就提前出发。”
君臣数人,经过短暂的商议,决定三日后发兵。
这个时间虽然有些紧迫,却能打北元一个措手不及。
……
御前会议结束后,朱元璋将徐达,单独留下来。
他开门见山道:“徐达,老三要随军北征,你看着安排下!”
徐达悚然道:“这……陛下,臣听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晋王乃是天潢贵胄,如何能去上阵杀敌呢?”
朱元璋不以为然道:“不但是老三,其他藩王们,将来也是要上战场的!”
“晋王天纵奇才,你这两天也见识到了,你帮咱好好培养他!”
说话间,朱元璋从御案上,取出一份圣旨,交给徐达。
他说道:“这是赐婚的圣旨,你自己带回去吧!”
“从现在开始,晋王就是你的女婿了,你且看着办吧!”
说罢,朱元璋转身离开奉天殿,只留下一脸茫然的徐达。
良久后,奉天殿的内侍,提醒道:“魏国公,您该离开了!”
徐达这才如梦方醒,离开奉天殿,打道回府。
回到国公府后,徐达将赐婚的圣旨,转交给徐妙云。
而后,抱怨道:“老朱尽会给咱出难题啊!”
翻阅完圣旨的徐妙云,正沉浸在喜悦当中,并没有理会他的吐槽。
徐达见她笑靥如花,冷哼一声,说道:“你还笑呢!”
“晋王要随军北伐,没准儿你就要成为望门寡了!”
徐妙云的双颊,瞬间变得苍白,难以置信道:“当……当真?”
“晋王深受陛下宠爱,陛下怎舍得他随军出征?”
徐达由衷地感叹道:“咱这位皇帝,乃是雄主圣君。”
“为了大明的百姓,能将贪官剥皮揎草,又何惜一儿子呢?”
徐妙云闻言,泫然欲泣道:“爹爹,您身为大军主帅,可一定得保护好殿下啊!”
“哎!果然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啊!”徐达郁闷道。
PS:还有人看的话,投下鲜花和评价票吧,这对作者很重要,评论区发句言也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