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嘉他们刚刚走到城门口的时候果然就是被涂节手下来了拦住了。
张玉先是将洪武大帝颁布的圣旨和他们参与北伐供应粮草的一些公文直接拿出来。
负责盘查的那几人当中,其中赫然有上次跟着涂节一起对他们工地进行盘查的一名官吏。
当下张玉水手拿出些碎银子,不动声色的放到那名官吏的手上之后。
那名官吏顿时脸上的态度都是好了不少。
“张大人,虽然上次在工地对你们这些人都盘查了一些,不过涂大人有令,每一次出城都要对所有人进行仔细的盘查,包括你们乘坐的马车。”
张玉闻言顿时赶紧就是满脸堆笑道:
“那是自然,大人也是为了大明皇朝兢兢业业,缉拿叛徒。”
“大人请。”。
涂节为了掩饰自己的罪行,直接将国子监的所有生员通过海捕公文的方式散发到各地。
同时将铁铉等人定格为叛徒。
那名徒弟的手下=拱了拱手之后,便直接带着人开始对朱嘉等人仔细的盘查。
他们先是核对了每个人的公文和通牒文件之后。
发现都没有什么问题。
紧接着他们又检查了一下朱嘉身后的那辆马车。
他们先开马车的门帘儿,见到里边空空如也的时候。
这才直接放行。
不过当放行的时候,那个涂节的手下还是看着朱棣和朱嘉两人登上马车。
然后坐上了马车之后,这才点点头。
可见这个涂节的手下可是收到了涂节的命令,对于每一辆马车检查的都是非常的仔细。
当朱嘉他们的队伍真正的出城,而且坐上了开封火车站,前往京师的马拉火车。
燕王朱棣,这才微微松了口气。
说实话,燕王朱棣刚刚一直生怕露出破绽,却没有想到那些官兵们打开测量检查的非常仔细了,依然还是被朱嘉蒙混过关。
朱嘉让人将那些玻璃拆开之后,铁铉顿时脸上充满感激的对着朱嘉的方向都是磕头,感谢不已。
一路上自然是在没有任何阻拦。
5天过后,朱嘉所长坐的马车便直接回到了京师。
一回到京师,燕王朱棣根朱嘉打了声招呼便直接带着铁铉回了皇宫。
他必须要将淮西勋贵在凤阳做的事情尽快跟自己的父皇汇报。
……
奉天殿里此时朱元璋正在跟太子朱标两人一同批阅奏书。
如今太子朱标已经开始逐渐的接近政务。
甚至于很多比较简单的工作都是由太子朱标直接处理。
朱元璋总揽全局。
不过此时太子朱标看着朱元璋手里的一份文件脸上只是闪过一幕凝重无比的神色。
“父皇,对于西南的土司改流政策,我想实现起来肯定会困难重重。
而且一不留神,本地的那些土司就会直接叛乱。
毕竟如今西南云贵,两广可全部都是有吐司进行代为管理,这个基本盘太过庞大,牵一发而动全身!”
太子朱标说的也有道理。
云贵和两广波及的范围实在是太广。
倘若土司改流若是引起当地的这些吐司的部落首领集体反叛那么对于整个大明王朝来讲,都有倾覆的危险。
太子朱标深受儒学影响。
他是一个比较稳重的储君。
当然这也是朱元璋非常乐意看到的。
毕竟朱元璋是马上得来的皇帝。
是妥妥的武皇帝。
太子朱标政务处理和手腕放都是非常有能力。
作为一个文皇帝,对于大明倒也可以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
很明显,朱元璋听到太子朱标的话,知道这土司改流太子,朱标认为太过捉急。
朱元璋背着手奉天店里面来回走动。
紧接着这才摇摇手道:
“土司改流是一项好政策,咱希望在咱当皇帝这段时间,能够将朴实改良执行下去,哪怕冒着一点风险或者是有当地的土司叛乱也要坚决执行。”
说完之后朱元璋砖头看向身后的太子朱标道:
“咱执政期间,若是不将土司改流推广成功,我想等到你登机的时候,土司改流也便没有什么机会了!”
历史上土司改流,实际上在明末的时候就有人提出来。
不过要到清朝经过了上百年土司改流,最后才完成。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明末提出土司改流的时候,已经没有任何一个皇帝有那个实力推行这个利国利民的政策。
而朱元璋知道土司改流在自己的手上推行下去的难度和阻力还小一些。
毕竟此时朱元璋对于整个皇权掌控的还是非常不错的。
倘若太子朱标登机之后再推行的土司改流,那么则是难上加难。
毕竟太子朱标性格偏软,而且深受儒学影响。
土司改流阻力重重,只能采用强推的方式。
以太子朱标此时的实力和水平根本无法执行下去。
这也是朱元璋为何当从朱嘉那边听到土司改流之后,便火急火燎的立即找人制定政策开始推广的原因。
太子闻言,顿时眉毛一皱。
土司改流是个好政策,太子心底是承认的。
而且太子还十分好奇,这个政策究竟是朝中的哪个大臣提供的,未来自己执政期间,可以提拔此人。
不过太子心底是反对这个时候推行土司改流。
当然见到朱元璋如此果断的要推行,太子也就不多说什么。
“那儿臣立刻回去遴选人才,看用谁去执行土司改流更加合适。”
朱元璋点点头,依然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