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安城,皇宫大殿。
在场所有人都看见。
一缕缕淡蓝色剑意,顺势缠绕于许平安的两指。
轻而易举的,
便挡住了来自戚继光手中南华剑所爆发的“方寸雷”。
雷电环绕在南华剑身和许平安两指之间。
滋滋作响!
而许平安凌空而定的身姿,始终未退一步!
并且毫发无伤!
许平安低头略微俯视眼前的戚继光,语气淡然的说道。
“你的心太杂”
“你的剑太弱”
这两句既是评价又是指点的话。
戚继光双瞳情不自禁的震颤,内心更是吃惊不已。
这一刻,他好像被许平安看穿了内心所思所想。
入武道宗师以来,他还是第一次被人如此评价!
铸刀剑出身的戚继光并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剑道宗师,但凭借长年累月的铸剑用剑。
他在无意识中悟到了属于自己的剑道真谛。
自此参军横压四方,从一介无名之辈成长至当朝虎阳将军领兵部尚书。
而这招方寸雷更是他在铸剑的烈火中悟出的剑招。
是他自己的独家本领。
现如今被许平安两指夹住,分毫不能动弹。
怎能让他心平气和看待这一切。
戚继光喉咙几近干涸,难以言语。
双指夹剑虹。
这一招最为天下人知名的,便是李太白和何金秋那一战。
当年天下第一剑道天才李太白逍遥四方,以一剑之威压服天下。
直到那一年何金秋出山,出山首战便是挑战李太白。
何金秋这份惊为天人气魄和剑道天赋,让中年的李太白起了爱才之心。
加之那时的李太白已无意在战江湖,便决定以自身剑道成就何金秋剑道。
那一场,打得天崩地裂、星河破碎。
但李太白始终没有使出他那招剑开天门!
于是在一记长刺之下。
李太白的佩剑木马牛被何金秋双指折断,李太白生平第一败便赠与了何金秋。
自此以后,何金秋心气大增、剑道修为暴涨,更是得天下剑道气运加身。
一朝入无敌之境,于东蛮之地之滨建城。
一人便镇守一座城!
让当今天子也只能屈尊而去,承认武帝城的特殊地位!
今时却不同往日。
那一战是李太白有心成就何金秋,才会被折断佩剑。
而戚继光这一战,确实想致许平安于死地。
只是这剑被许平安以逆天之威给挡下了!
于是才有了双指夹虹一幕。
与此同时,许平安掷出的那把竹剑迅雷之资杀向姚广孝的头颅。
号称白袍神僧的他,于模模糊糊中见到一柄竹剑向眼前飞来。
本想靠重伤装死的他此刻已经明白,这一战他在劫难逃。
许平安是真动了杀心!
尽管内心有万分不甘,但身体已经不听指唤。
根本无法抵挡这一剑。
他在怪许平安为何如此狠心。
他在怪当年为何没有将燕北王妃斩杀。
他在怪十年前就不该对许平安心慈手软。
他在怪到底是谁将这件事真相告诉许平安。
终究让他在此陨落!
正当姚广孝死无可死之际,只听到一声。
“此地飞剑停止!”
那柄飞在半空中的竹剑仿佛被一万只手给拉住似的。
停在了姚广孝的脑门子前震颤。
竹剑似乎是想极力挣脱这束缚发出嗡嗡作响的剑吟声。
许平安余光一扫,见竹剑停在了姚广孝的脑门处。
原来是受伤的张居正再次使用儒家神通之术——言出法随!
想极力救姚广孝一命!
先前组织飓风的他此刻已经深受内伤,好不容易缓过劲来才堪堪拦住了许平安这一剑。
首辅张居正七窍流血不止,但仍在拼命调用这方天地的浩然正气改变力场。
他十分艰难的说道。
“收手吧,许平安!”
“这一战你已经名扬天下,重伤姚广孝”
“在这样下去,许家都将会万劫不复!”
许平安一手夹剑,对戚继光视若无物。
听到首辅张居正的话,竟然有些想笑。
不由得想起前世一句名言。
那些劝你大度的人,离他远一点,雷劈他时会连累到你。
张居正入朝为首辅时间较晚,和当年京城伏杀没有关系,并且对当年京城伏杀知道得不多。
尽管这位首辅奉行削藩政策,经常在朝中与许枭针锋相对。
但这一切起码都是摆在明面上的,张居正一辈子没做过亏心之事。
这才以那份赤子之心的君臣之义入了儒道宗师,好比当年比干之挖心。
纵使帝君不仁不义,但为臣者甘愿为君赴死。
而现在的张居正也是如比干这等忠臣。
为了皇室,为了奉安城这方百姓。
他选择以凡人之躯面对近乎神明般的许平安。
这才顿悟天地浩然正气,得了言出法随神通。
许平安此行目的只有一个。
为母复仇,为许家讨回公道。
并不是随意杀人的疯子。
但如果说张居正要做这赵氏的犬牙,他可不会丝毫留情。
许平安笑道。
“万劫不复?”
“首辅大人,你是搞错了形势还是觉得小爷杀不了这皇宫大内高手?”
“恐怕万劫不复的是你身后那位吧”
张居正神色凛然,义正言辞的说。
“许平安,你的确有这份本事杀尽皇宫之人”
“但有我在,你休想踏进这奉天殿半步!”
许平安像玩笑似的问他。
“你以为我不敢杀你?”
张居正心无畏惧,已经做好了慷慨就义的准备。
“就算你能杀得掉我,那能杀尽天下之人吗?”
许平安有些好笑。
“张首辅,您是不是有点太抬举自己和那赵氏了吧”
“当年赵氏起兵造反下令屠杀了多少皇帝”
“也没见得天下之人去杀他呀”
“你觉得你能代表天下之人?”
“还是那赵氏能代表天下之人?”
“不说别人,我杀尽这皇宫,起码燕北千万百姓是拍手称快的”
张居正被如此反问,也是顿时噎住了。
他本想站在道德制高点来抨击许平安。
让他心神紊乱无法再冲击更高境界。
但被他这样反将一军,反倒是自己没道理了。
说要代表天下百姓,他不够格,赵氏也不够格!
许平安见到张居正无话可说,更是步步紧逼。
“既然话说到这了”
“张首辅我再问你一句!”
“这奉安城的百姓是百姓,你要护我没意见”
“难道我燕北千千万万百姓就不是百姓了吗?”
“你肯付出性命救这一城之人”
“却为何要对我燕北三州之人的性命于不顾?”
“你作为当朝首辅,面对皇室对燕北的打压不管不顾”
“强行封锁断绝燕北水陆贸易”
“仅仅只为了针对我们许家”
“那你可知道这些年燕北的百姓是怎么过年的?”
“这便是你为官之道义?”
张居正被许平安这一连串的质问,轰得是心绪不宁。
他确实无言以对。
这么多年首辅生涯,他对燕北的关注重点绝大部分在于如何削藩。
如何为皇室去制衡许家,却忽略了燕北百姓的生活。
但他坚信只要加强皇权对地方统治。
这一切都会改善的,造成皇权和地方权力斗争是分封制原因。
只有灭除分封制度,这一切权力斗争都可以消失,百姓也就自然能过上好日子。
张居正正色回道。
“老夫是为天下百姓着想”
“许家拥兵自重对抗皇权”
“一旦爆发战争那便是尸海遍野”
“现在燕北百姓受点苦,将来才能安享太平!”
许平安见到当朝首辅张居正冥顽不灵,也是被他的思路气笑了。
“所以张首辅就牺牲我燕北百万百姓”
“成全赵氏所谓的皇权一统天下”
“那小爷再问你!”
“当年是谁打下这半壁江山选择收兵燕北”
“当年是谁抗击北原保住这中原万千百姓”
“当年又是谁被你们满朝文武针对选择忍气吞声”
“是我们燕北!”
“是我许家!”
“没有我们燕北百姓踊跃参军,为了平息天下战乱四处讨伐”
“你还能坐到这首辅位置意气风发的落子天下棋盘?”
“还想寒窗苦读三十年一朝拜相,让天下学士奉为楷模?”
“我们燕北百姓付出生命,战死异国他乡的不计其数”
“可你们有谁记得?”
“吃水不忘挖井人,树高千丈不忘根”
“难道你张首辅学得儒家道理都学进了猪肚子?”
“见得你以君臣之义感悟天地浩然正气”
“不过在我看来,你的境界也就止步于此了”
“这昏君你若护之,便是助纣为虐!”
好一句助纣为虐。
张首辅听完许平安这番对质,整个人气势顿时大减。
因为许平安说的没错!
整个阳宋皇朝的根基都是建立在燕北的基础之上!
没有燕北那些年的南征北讨就不会有今日之阳宋版图。
没有燕北忍气吞声镇守北方,兴许北原早已马踏中原。
这也是他张居正为何不敢轻易削藩燕北王的原因。
但其余八王皆是皇族,与当今圣上根理相连,他不敢动刀啊!
唯有从许枭这个异姓王开始,恰得是许枭又不受文武百官所喜,削他的藩朝中阻力最小。
于是张首辅选择了一条他认为最好走,却恰恰是最难走的路。
因为燕北王坐拥三十万铁骑,想削他的藩得问燕北铁骑答不答应。
与燕北发生武力冲突,是最坏的结果。
因此在钢丝上走路的张首辅,认为只有废除世袭罔替才是最好的办法。
只要许枭死了,世子不能继位,燕北自然分裂。
朝廷才能真正接管燕北百万大军!
可他的的确确是对燕北千千万万百姓有愧啊!
至此。
刚入儒道无上宗师的张居正不由得境界下跌。
一口老血止不住的从嘴里喷出。
浩然正气顿时弥散失去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