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尘笑而不语:“不信?咱们拭目以待!”
霍建宁虽不信,但觉得与苏尘打赌颇有趣味:“老板,那我们赌什么呢?”
苏尘笑言:“一辆跑车,我输了送你一辆;你输了扣一个月薪水。”
半个月后的某天,一则轰动全球的消息炸响在世界舞台——伊拉克与伊朗之间的冲突升级,两国正式宣战,一场全面且极具侵略性的战争拉开帷幕!
在此之前,两国虽偶有摩擦,但无人预料到这突如其来的残酷冲突会震动世界。这则消息最初由美国单方面宣布,随后英国、法国等国的媒体相继报道,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阵讨论热潮。
然而,当这则消息传至香港时,迎接它的并非预期中的震撼,而是一种异样的沉默。似乎那些在期货市场中翻云覆雨的小炒家们未曾料到,这一切背后还隐藏着更为庞大的力量在推波助澜。
战争的爆发早在某些人的预料之中,尤其是美国的石油巨头们,他们刻意煽动起对美国石油市场的恐慌情绪。
在资本家眼中,战争带来孤儿、流离失所、无辜者死亡,这些都不是他们关心的焦点。他们真正关注的,仅仅是石油价格的波动。
几个月前,美国的石油商人们放出风声,宣称全球石油供应充足。
的确,近年来全球各地不断发现新的油田,北海的Ekofisk大油田、1970年发现的Forties油田,及至1978年,挪威和英国北海油田的储备量分别被确认为57.5亿桶和154亿桶,英国一跃成为主要产油国之一。
西欧的石油储备几乎可与美国比肩,北海的日产量高达200万桶,英国和挪威成为重要的石油出口国。
此外,1976年至1979年间,墨西哥的探明石油储量激增六倍,到1979年已超过300亿桶,日产量达到了150万桶。美国在阿拉斯加也发现了接近100亿桶的油田。
从1979年至1985年,非OPEC产油国的产量逐渐超越了OPEC成员国。
一时间,世人普遍认为即使战争爆发,也不会对石油期货市场造成重大冲击。
然而,他们错了。
美国的资本家们正密谋推动油价飙升,因为只有价格上涨,他们才能从中获取暴利。
紧接着,爆炸性新闻接踵而至——伊拉克与伊朗完全停止石油生产,所有石油相关资源实行自给自足。
这一举动对全球石油生产国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尽管全球石油并不短缺,但在这一刻,各国资本家却默契地联合起来,制造出全球石油短缺的假象,仿佛即将重现1974年首次石油危机时的绝望景象。
苏尘看到这些新闻,不禁暗自赞叹这背后的策划者们。
危机前鼓吹石油充足,危机来临时又立即改口称石油短缺,这种操作真是……他轻笑着将报纸丢在一旁。
霍建宁推门而入,满是敬佩地说:“老板,我真是服了您了!”
苏尘微微一笑:“别急,这只是第一步,等着看,油价还会继续涨。”
这场风暴般的碾压,足以令众多中小企业面临崩溃。除美国等少数国家外,多数中小国家都遭受了难以避免的重创。
全球市场每日仍有560万桶的供应缺口,两伊战争彻底打破了当前全球原油市场的脆弱平衡,供需紧张再次引发油价攀升。
在此期间,OPEC内部出现了分裂。
多数成员国倾向于随市场调高油价,而沙特阿拉伯则主张冻结油价,甚至考虑单独增产以打压价格,最终导致OPEC丧失了市场调控的能力。
各国纷纷上调官方售价,犹如火上浇油,第二次石油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并引发了新一轮全球性的经济衰退。
历史上,巴列维王朝的倒台仅是序幕,那些炒作石油期货的商人无不期待着战争的爆发,以便在伊拉克局势明朗前先一步压低油价,而战争一旦开启,便是他们大赚特赚的最佳时机。
历史上的战争曾使油价从每桶13美元一路飙升,短短两个月便突破30美元,甚至逼近35美元一桶,最高时达到了41美元一桶的峰值。
在美国,无数贪婪的石油商故技重施,先是通过媒体夸大伊朗石油减产对美国的威胁,随后又人为减少市场供应,制造“油荒”假象,进一步推高油价。
这一切,不过是一场更大游戏的前奏,而对于头条的读者们而言,这正是理解全球政治经济复杂交织的一次生动案例。
“二十五美元!”
这个数字如同一枚炸弹,瞬间让整个纽约证券交易所陷入了死寂。
每个投资者的心跳似乎都随着这数字的跳跃而加速。
尽管他们对石油价格的上涨有所预判,但谁也没想到,短短时间内,油价竟然能攀升十美元之巨。
这简直是对全球石油供应过剩的讽刺——明明地球上的油井如繁星般不断被发掘,但油价却依然逆市上扬。
美国的大小石油商人们仿佛达成了某种默契,一致哄抬油价,捂紧了手中的资源,拒绝出售。战争的阴影仅仅是个导火索,一个为涨价找寻的合理化借口。
一位美国股民难以置信地惊呼:“天哪,这是要疯了吗?!”他的话音里满是恐慌和不解。
“二二零……”
这个数字的增长速度令人恐惧,仿佛没有尽头。
回想不久前,他曾因油价的短暂下滑而急于脱手手中的石油期货。
如今,他不禁暗自咒骂自己的短视——如果当时坚持持有,那将是怎样一笔巨额收益!
全球范围内,类似的惊恐与绝望之声此起彼伏。
“这涨价的速度太可怕了,还有停下来的可能吗?!”
“都疯了,整个世界都不正常了!”
“简直太疯狂了!”
油价的飙升如同一把双刃剑,一边推动着石油产业的繁荣,另一边却让汽车制造等依赖石油的行业遭受重创。
通用汽车、通用电气等巨头的市值急剧缩水,连锁反应之下,纽约证券交易所陷入了一片动荡。
道琼斯工业指数应声下跌,众多股民手中的股票价值如同自由落体般急速下坠。
“难道不会有奇迹发生吗?我们需要奇迹啊!”
有人绝望地呼喊。
“那些产油国为何要打仗?真是见鬼了!”
“巴列维王朝不是站在我们这边的吗?为什么会这样?”
各种疑问和指责交织成一片混乱的乐章。
在绝望的浪潮中,尽管多数人预见到石油股的暴涨,但仍有一部分人心怀侥幸,相信强大的美国政府会出手干预。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无情。美国政府不仅没有阻止这场石油价格的狂飙,反而在某种程度上默许了那些贪婪的石油商人们借机炒作,将油价推向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第三天收盘时,油价达到了28美元!这一刻,全世界为之震惊。
“这还是我们熟悉的世界吗?为什么会发生如此诡异的事情?”
人们的疑惑和不安溢于言表。美国总统并未出手干预,他正忙于自己任期的最后一年,考虑的是如何连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