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外界的质疑和嫉妒,苏尘选择了低调行事。
他知道,驾驭这艘商业巨轮,稍有不慎便可能葬身商海,因此必须谨慎应对。同时,那个神秘的系统至今没有透露任何任务完成的迹象,苏尘估计,自己还背负着不小的债务,虽然手握亿万现金,但汇丰银行的贷款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尽管苏尘保持着低调,但外界的舆论并未平息。一些心怀不满的记者,通过各种文章暗讽苏尘,试图抹黑他的形象。然而,对于苏尘而言,这些声音已显得微不足道。
而《八二画社》的成员们,如马荣成、上官小宝等人,在得知苏尘的真实身份后,惊讶之余更多的是无力感。谁能想到,一个大陆仔竟能引领他们走出困境,让即将倒闭的漫画公司重焕生机?这似乎是个天大的玩笑,但事实胜于雄辩,苏尘的成就让他们无言以对。
在了解苏尘真实身份的那一刻,他们内心或许有过抗争的念头,但理智告诉他们,现在的苏尘已非同日而语,他的势力和影响力远超他们的想象。曾经的苏尘或许只是漫画公司的老板,而今,他已成为掌控巨额资产的商界巨擘,与他们之间已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早知他是大陆来的,打死我也不签那份对赌协议。”上官小宝私下里喃喃自语,悔意与无奈交织。
苏尘的故事,就这样在香江流传开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让每一个头条读者见证了这场商业传奇的诞生。
自从苏尘公开宣布退出九龙仓争夺战的一个月后,包玉钢凭借手中持有的百分之三十三九龙仓股份,加之这段时间不断吸纳的散户股票,他在九龙仓的实际掌控权已悄然超越了怡和洋行的钮壁坚!
接下来的日子里,包玉钢的生活变得异常繁忙。他首先着手收购怡和洋行旗下的多项股份,导致资金市场出现了小范围的波动,时涨时跌,这让众多香江散户的心情随之起伏不定。
怡和洋行的多位董事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压力,内心不满情绪日益增长,暗中对钮壁坚施加了更大的压力。
然而,钮壁坚对于包玉钢的挑战并不以为意,他认为这只是些无关痛痒的小动作,根本不值一提。在他的眼中,有着“香江海运大王”之称的包玉钢不过是个上不了台面的小角色。钮壁坚平日里习惯于自视甚高,他坚信英国人是世界上最尊贵的种族,是个彻头彻尾的种族主义狂热者。虽然平时不易察觉,但他私下里一直推崇着一套“人种统治论”的策略,即除非你极其出色,能为怡和洋行赢得足够的荣誉,否则你的上级永远会是优秀的英国人。
另一边,包玉钢在香江股市上大展拳脚,全力阻止怡和洋行的资金回流。钮壁坚在股市上根本不是包玉钢的对手,轻易间便打乱了怡和洋行一条至关重要的资金链。
半个多月后,包玉钢亮出了手中的终极王牌,以持有九龙仓百分之四十七的股份,正式宣布怡和洋行在这场较量中的彻底失败!
怡和洋行总部内,钮壁坚面对惨败的股市局面,双眼充血,怒不可遏,他一手撑住桌角,猛地一掀,将整张桌子翻了个底朝天。瓷器、墨水瓶、钢笔、文件散落一地,有的甚至摔成了碎片。
钮壁坚在办公室内愤怒咆哮:“该死的亚洲猪……”
此时此刻,东皇企业的事业蒸蒸日上,股价飞涨,据香江媒体估算,苏尘个人的财富已超过十亿港币!
这一消息如同一枚重炮,震撼了无数香江市民的心。一个大陆人,苏尘,竟然在香江白手起家,积累起了亿万家财,这令无数人既羡慕又嫉妒。加之苏尘大陆人的身份,更给他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当然,系统并不认可苏尘十亿身家的说法,毕竟他还背负着巨额债务,包括包船王提供的两亿无息贷款和汇丰银行的约七亿贷款。在系统看来,苏尘非但不是千万富翁,反而是个亿万负翁。
此外,一些媒体开始试图抹黑苏尘,一方面称他擅长投资却不善经营,和记黄埔在他的管理下必将倒闭;另一方面则直接指出苏尘缺乏充足的现金流,这导致和记黄埔的市值急剧下滑,股价也持续下跌。
面对这样的舆论环境,苏尘险些笑出声来。他迅速从有限的现金中挤出五千万用于回购和记黄埔的股票。
明眼人都知道,未来的香江将寸土寸金,即便什么都不做,仅凭手中的房地产硬抗,等到石油危机过去,到八十年代房价飙升时,苏尘定能大赚一笔。
苏尘自然也看过那些负面报道,但他只是付之一笑。他甚至希望有人能骂得更狠一些,让和记的市值进一步下跌,这样他就能更容易地获得更多和记黄埔的股份。
五千万的资金投入后,苏尘以一种理性的方式继续收购和记黄埔的股票,目前他持有的股份比例已达到百分之六十三。
尽管如此,当前的苏尘仍面临不小的挑战。尽管名义上他已拿下和记黄埔,但实际上他的财富状况更像是一个亿万负翁而非亿万富翁。
然而,对于借贷,苏尘并不在意。他欠汇丰银行的钱越多,银行就越不可能让他垮掉,因为“大而不倒”。一旦他倒下,汇丰银行又怎能收回贷款?
前世的苏尘胆识过人,重生于香江后,这份胆魄更是有增无减。既然知晓历史走向,若还畏首畏尾,那注定一辈子贫穷。
苏尘心中有数,现在的他正以小搏大,几乎完成了从微不足道到举足轻重的转变。
李加诚手中的和记黄埔有限公司,犹如插上了翅膀,步入了飞速发展的轨道,业务范围横跨全球,成为了一个庞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这背后,不仅仅是和记多年累积的渠道和人脉网路的传承,更是李嘉成个人智慧与远见的体现,其价值早已超越了和记黄埔本身的标签。
李加诚利用和记黄埔这一平台,逐步拓展多元化的业务领域,涵盖了全球最大的货柜码头运营、零售连锁、地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电讯和广播服务等多个行业。
截止2010年,和黄的年营业额达到了约3260亿港元。
在全球52个国家,和记黄埔经营着五大核心业务,员工总数超过24万人,其业务版图覆盖港口与相关服务、房地产及酒店、零售、能源基建投资以及电信等领域。
2012年,它在《财富》杂志的世界500强排名中位列第362名。
对于李加诚而言,这是借助原有基础实现的飞跃式发展。特别是在五年后,英国资本撤出香港的背景下,华人资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崛起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