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嬴湛才华堪比韩非
"回禀父皇,儿臣自然是想跟着四哥和六哥学习,为我们大秦开疆拓土。"
八公子嬴集听到始皇帝询问,并没有表现出丝毫慌张。
他先是不动声色地夸赞了嬴湛和将闾一番,然后话锋一转,说道:
"不过儿臣自知年纪还小,既没有治理领地的经验,也没有带兵打仗的经历。因此恳请父皇给儿臣安排一位老师,指导我学习如何管理领地和军事谋略。等儿臣学有所成后,一定请求被派往边疆要地,为我们大秦开拓疆土。"
不得不说,
这番话确实说得相当机智且妥当。
不仅巧妙地利用了自己的年龄优势避开了棘手的分封制话题,
还在始皇帝心中留下了成熟稳重又勇敢机智的印象。
在这方面,他的表现甚至优于六公子将闾,
这点从始皇帝惊讶的眼神里就能看出一二。
其实不只始皇帝对赢集的回答感到意外,
连嬴湛也暗暗佩服自己十二岁的弟弟有点不同寻常。
这段发言已经不仅仅可以用"聪明"二字来描述了。
这就是一个普通的十二岁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吗?
或者说,这才是古代王族真正的实力?
像扶苏、赢高以及将闾等人,莫非是逃过了严格的宫廷教育的结果?
可为什么历史书上关于赢集的信息却那么少呢?
是一生默默无闻直到去世都没什么起色,
还是说因为过于聪颖以至于还未展露锋芒便已夭折?
这些问题困扰着嬴湛,
越想就越觉得离开这里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回父皇,儿子的想法和八哥一样,也请求安排一名导师传授治地及用兵的知识。将来学成之后,必定会申请前往最需要我们守护的地方,助国家拓展疆界。"
赢集发言刚落音,九公子赢轩紧接着附和道。
简直太机灵了!
"好。"
面对两位幼子的回应,始皇帝面无表情地说出了这个字,让人琢磨不透他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到此为止,
所有被召见的大秦王子们都已经表达了各自对于封地制度的看法。
但因嬴湛突发其言,原本围绕着是否实行分封讨论的局面偏离了原来的轨迹,向一个新的未知领域转变而去。
于是接下来的议事主题就变成了补充和完善嬴湛所提出那套"在外封国,在中原为王者"的建议。
在整个过程中,
嬴湛依然是全场瞩目的焦点人物。
指点山河,谈吐非凡,
自信满满的模样震撼全场。
最终依靠其卓越的口才,在众人心中描绘出一片光明未来蓝图。
关于"战争创造财富"、"利润驱动价值"、"海洋开发的价值"、"开发草原与荒野山林的重要性",甚至连一片看似贫瘠之地都有其自身意义等论点,让他听众几乎热血沸腾起来。
要不是还有一些理智尚存,
估计他们就会立刻整顿军队,准备向四方邻邦发起进攻,掠夺对方的所有财富并将领土纳入版图之中。
此时此刻,仿佛不仅是嬴湛一人在此奋战,而是穿越了两千多年的众多演说家、经济学家以及地理学者共同携手作战。
"公子的知识渊博程度实在令人惊叹!"
当最后一抹夕阳照进幽暗的章台宫时,连李斯这位自称学问深厚且辩才超群的人都由衷钦佩起来,认为自己的学识根本无法与其媲美。
乃至一贯喜怒不形于色的始皇帝都破天荒般地露出笑容,并赞赏道:"我的儿子嬴湛才华堪比韩非,这是我们大秦之福气啊。"
哇!
竟然把他捧得跟韩非那样高的地位。
由此可见,他在此次辩论赛上取得了多么辉煌的成绩。
如果仅用舌战群儒来形容这场辩论,
显然太过轻描淡写了。
对于这一局面,嬴湛倒没感觉有多意外。
毕竟身为一名资深键盘战士,在现代网络世界都能横扫千军万马,
何况是对付一群尚未接受过正规九年义务教化熏陶的人而言呢?
因此很多时候只需稍微提出一点新鲜见解,便会引发现场一阵惊呼声。
到最后这种惊叹声听多了也就变得司空见惯了——反正只要是嬴湛说出来的就是真理无疑。
以至于始皇帝直接吩咐准备肉汤让大家一同夜谈听讲。
这样的待遇还真前所未有呢。
还好嬴湛还算冷静,清楚哪些话可以讲哪些话则不可提及。
仅仅将内容限定在对外发展策略上面,
详细阐述了通过扩张能够带来多少好处并该如何利用这些资源。
没有涉及其他诸如秦国当前法令体系等方面的内容,
根本没有提出什么平等主义,更别提分配土地之类的言论。
如果真那么干了。
即便他再怎么有才华,大秦的官员们也不会放过他。
因此,嬴湛总是感觉,要想实现自己的小心愿,前路还很漫长。
"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在大秦享受到现代的便利,吃上一碗酸辣土豆粉。"
望着面前那平淡无奇、连一丝辣椒、孜然或香菜都找不到的清汤肉,嬴湛的心里满是失落和无助。
太怀念过去有自来水、电力、燃气、网络,各种主食副食和调味料齐全的日子了。
不像如今这样。
用铜鼎加点粗盐水煮肉已经是王公贵族们的高级料理了。
而且这时期还没有制作精制食盐的技术。
因此不管吃什么食物。
只要放了盐巴,总会有种说不出的异味。
真难受!
真的特别不好受!
嬴湛觉得自己现在的日子确实够苦的。。
....................................................................................
求鲜花,求评价票支持,作者写过同类型的文,炒冷饭一下,每天最少五到六更爆发,求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