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
朱元璋看到毛骧匆匆而来,放下手中折子,神色严肃询问:“那小家伙,没觉得受委屈,闹事吧?”
徐达离开后。
他还不放心,派了毛骧领着锦衣卫去了。
就是担心朱恪受委屈。
面对百姓时,把考场内的实情说出来。
那样,朝廷内部那点龌龊事情遮不住了也就罢了。
百姓的怨气、愤怒,也会全都集中到朝廷。
集中到他这个皇帝身上。
他若是不想替那些龌龊之辈背黑锅,就只能废除这届科举的成绩,彻查后重考。
增加朝廷管理成本。
同时还会引起朝局剧烈动荡。
“没说。”毛骧忙答道。
朱元璋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容,不过他很快注意到,毛骧的神色有些诡异,“还有什么事情?”
毛骧神色诡异说道:“朱恪当着百姓的面,扬言全部答完,且认真检查,还跨出海口,自称有望榜上有名。”
愕然……
朱元璋一脸愕然。
接着,确认道:“他真这么说?”
“真说了,臣当时就在不远处,听的一清二楚。”
朱元璋笑着摇头,拿起手中的折子,说道:“是个懂事的小家伙。”
毛骧也忍不住,唇角流露出笑意。
别管朱恪怎么说。
反正他是不相信。
他知道,皇爷也根本不相信。
皇爷笑,那是因为感慨朱恪年纪轻轻,这回受了这么的不公对待。
肯定很委屈。
可走出贡院,并未当着百姓,把里面发生的事情讲出来。
还反过来安抚百姓。
就算这其中有朱恪不愿丢面子、有朱恪不敢面对百姓怒火的原因。
但朱恪的识大体行为。
让皇爷觉得,朱恪是个懂事的人。
大家担心的,朱恪走出贡院,就愤怒宣传内部发生的那些事情,并没发生。
朱恪无论有什么私心。
都当得起皇爷这样一句评价。
“是懂事。”毛骧也笑着回道。
朱元璋边看折子,边吩咐道:“听说朱恪想要统一规划建设秦淮河的贫民窟,你亲自去魏国公府,传个口谕给朱恪。”
“等他建好后,咱带着所有皇子、皇后、后宫所有人,朝中所有人,亲自去看他的建设成果。”
嘶!
毛骧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皇爷这是在表态!
向朱恪表态!
向朝臣表态!
就算朱恪这次替朝廷背了黑锅,成了整个金陵城百姓怨恨的对象。
皇爷也绝不会为了安抚百姓。
来个挥泪斩马谡。
非但如此。
皇爷还要更加重用朱恪。
大明立国九年了。
他就没有见过,皇帝如此予以一个臣子,这般声势浩大的支持!
不过转念一想。
毛骧也就明白了。
首先朱恪的才能已经毋庸置疑了。
朱恪可不是马谡!
且皇爷是想把朱恪招为驸马的,安庆公主都给朱恪准备好了。
怎么可能杀朱恪呢。
其次,经此之后,朱恪背了这个让金陵十万户百姓损失巨大的黑锅,这小家伙今后的名声,恐怕也很难扭转了。
这样有能力,有着巨大污点,但却并非其本人道德品质不良造成的。
朱恪还想走仕途,除了来自皇帝的支持外。
没有其他途径可选!
魏国公也没有这个能力!
只有皇权!
……
哈哈……
太子东宫。
朱樉听闻派去的人,返回汇报朱恪在贡院外的言行,忍不住大笑起来:“这朱恪也是个小机灵鬼。”
“可是,他觉得,能拖延多久?”
“最多一个月时间,等到张榜后,他不但要承担,让百姓损失钱财的怒火,他更要承担戏耍百姓后的怒火!”
“双重怒火,足够他走在金陵的街面上,都要被百姓背后扔臭鸡蛋了。”朱棡笑着摇头。
朱标脸色很不好看。
对两个弟弟的行为,他很失望。
可他又很明白,弟弟们长大了,一些涉及到太子储君之位的事情,这些弟弟们还是会听他的。
从未生出,窥伺这个位置的想法。
但在一些事情上,不会听他的了。
哪怕他好言相劝也没用。
每个人长大,都会有自己独立的想法。
都需要有自己独立的空间。
他不能,也没有权力,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们了。
同时,朱恪的不诚实,也让朱标觉得不解。
在他的认识中。
朱恪是个十分实事求是的人。
难道是遇到困难的原因?
这些年接触各级官员,他也见过许多人,遭遇巨大困难后,性格改变、理想改变。
放弃以往坚持的人生准则。
同流合污、浑浑噩噩……
这类事情,在朝堂之上,太多了。
若朱恪真如此了……
朱标心中很是失望。
“我看朱恪根本就不适合走仕途,他能造出燧发枪来,并且对枪械发展,很有见地,我觉得,他还是从军的更好。”朱棣忽然开口评价道。
他认为朱恪的性格,根本斗不过那些官场老狐狸。
相较而言,军中就简单多了。
更适合朱恪。
朱标看了眼朱棣,知道这是四弟向他建议,向父皇提议,让朱恪弃文从武。
治民与治军,其实差不多。
而且治军相较于治民,更简单些。
朱恪能治理秦淮河贫民窟。
这样一个人才,未必不能治军。
朱标也有些意动。
朱恪是个人才毋庸置疑,他也不想这么一个人才,就这么被人算计,然后又被朝廷牺牲,彻底泯然众人。
这不但对朱恪不公平。
同时也是朝廷的损失。
……
“爹,姓朱的小子,以为躲得过初一,能躲得过十五?”
胡府。
胡大鹏狞笑着说着,然后询问道:“是不是可以把徐妙云就是许朱的这个消息放出去了?”
胡惟庸噙着笑,摸着胡须,摇头道:“现在还不是时候,之前你都说了,最好是等张榜的时候,你聪明是有的,可就是沉不住气。”
胡惟庸失望摇头。
然后继续说道:“等朱恪落榜后,再把徐妙云就是许朱的消息放出去。”
“到时候,徐府就会与朱恪,更进一步纠缠在一起。”
“百姓的怒火,就更会波及到徐府。”
“到时,徐达都得分担一部分污名,百官之首这个左相位置,他还能坐着?”
……
求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