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
朱元璋与胡惟庸、宋濂等人商议着今年开科取士的事情。
并钦点了有关考试的范围。
当商讨的事情进入尾声时,朱元璋笑着随口说道:“今年的科举,咱特准了一个叫朱恪的小家伙,以白丁的身份参加。”
“吕爱卿,你等不要因朱恪白丁的身份,便难为于他。”
“咱想要看到的是,在这天下最公平公正的竞技场合,朱恪展现的学识、能力。”
吕本。
礼部尚书、太子侧妃吕氏生父。
听闻皇帝的叮嘱,大家都已经知道皇帝的意思了。
皇帝看似叮嘱他们,不要因朱恪白丁的身份,刁难朱恪。
其实是暗示提醒,不要因朱恪抢了皇家的儿媳,为了拍皇帝马屁,在此事上刁难朱恪。
“臣遵旨。”吕本忙老老实实领命。
胡惟庸略作琢磨,就觉自己明白了皇帝的打算。
公平公正下,朱恪名落松山。
就更加证明,朱恪配不上‘女诸生’徐妙云。
胡惟庸心中一阵轻松。
他到不在乎科举上难为朱恪。
他要的是朱恪的命。
他已经摸准了朱皇帝对待朱恪的态度。
如此便可放手去做了。
就如当初,他事先摸清了朱元璋对待义帝韩林儿的态度。
所以才敢放手唆使廖永忠,宰了韩林儿!
朱元璋看着众人的神色,就知道这些人误会自己了。
不过他也没说什么。
只要能保证朱恪在科举中享有公平公正即可。
就当他准备结束议事时。
毛骧匆匆走了进来。
在胡惟庸等人的注视下,毛骧将一张纸,放在了朱元璋面前。
众人不由好奇看着。
发现皇帝看着看着,本平静的神色,露出了惊讶。
渐渐竟又露出惊喜笑容。
就当他们抓耳挠腮好奇琢磨着,毛骧到底送来什么消息时,朱元璋抬手,抖了抖手中纸张,笑着说道:“这是咱新任命的巡检司朱恪,到任后发生的一些事情。”
“咱看着,有种别开生面,耳目一新的感觉。”
“你们都看看。”
胡惟庸忙弯腰探着身子,接过纸张。
看了一会儿,胡惟庸的面色便变得凝重。
看完后,又递给了宋濂。
“凡是没有产业,不事生产,专以钻营关系谋生的群体,可称之为无产流氓,正是由于无产流氓的存在,形成严密的层层等级。”
“向上以控制苦力为筹码,讨价还价,向下以控制、提供工作机会为筹码,喝苦力的血。”
“……”
“导致秦淮河畔的居民,坐守着一座金山银山,却贫无立锥之地!”
宋濂看后,连连惊讶的读出这段话。
然后一脸震惊的看向朱元璋:“陛下大才啊!”
“这朱恪虽是一介白丁,可看问题之准确透彻,实在是令人惊叹。”
“尤其是无产流氓这个概念!”
“实在是总结的太精辟了!”
“这是大才啊!”
朱元璋笑了。
宋濂说的不错,评价的也十分中肯。
也就宋濂这等大儒,明知朱恪抢了皇家的儿媳妇,还敢在他面前说出此等客观公正的话。
他是真的高兴。
朝廷屡屡治理秦淮河畔,也没少投入钱粮。
可屡屡失败。
虽然只是一小块贫民窟,算不得什么大事,可这一小块贫民窟,嵌在金陵这个繁华的皇都中。
实在是太碍眼了。
他怎么也想不到,让朝廷这么多人束手无策的问题。
朱恪这小家伙刚刚赴任,就切中要害,指出了穷之所以穷,怎么治理都无效的根本原因!
以他的眼界,岂能看不出,朱恪提出的无产流氓,的确是造成秦淮河畔百姓贫无立锥之地的根本原因。
可为何,满朝的文武,就没一个人看出来?
其他人此时,也轮流看完了。
一个个面露惊讶,却因为朱恪的身份,并未如宋濂一般,给予朱恪极高的评价。
一个个沉默。
朱元璋哪里不知这些人心中那点小心思。
他心中有些恼火。
难道他朱元璋,在这些人心中,就这么点气量?
满腹的好心情,都被这群人搞得意兴阑珊。
随即说道:“此事朝廷旁观即可,让朱恪随意施为,你等抓好科举,科举公平公正是朝廷立国之本,不得有任何披露!”
“臣等遵旨!”
众人领命后,跟着胡惟庸退出御书房。
胡惟庸的面色有些不好看。
朱恪的消息,让他意识到,这个被他当做臭虫的人。
似乎还是有点真本事的。
胡惟庸等人走后,朱元璋再次拿起纸张,仔细重新看了起来,边看边说道:“这小家伙,的确是有大才。”
“就是不知,科考中,能不能再给咱一个惊艳。”
朱元璋说完,自己都笑着摇头。
朱恪的身世,徐达也说了些。
是医学传家。
就算能识文断字,可如何与科举中那些十年寒窗苦读的士子竞争。
他让朱恪参加科举。
不就是想让这小家伙碰碰壁。
同时给婚事设置障碍,等待时机合适,将好儿媳和好驸马,一网打尽,全搂到朱家的碗里,两全其美嘛。
怎么现在,竟然还奢望,一个医学传家的小家伙,能在科举上有惊艳人的表现了?
朱元璋飒然一笑,吩咐道:“把这张纸,送到东宫,让太子看看。”
“无产流氓这个概念好。”
“把无产流氓这个群体,通过清晰准确的定义,从百姓群体中剥离出来,这对理解民间事务,治理民间,有着极大的作用!”
身为皇帝,朱元璋自然能一眼看出,朱恪将无产流氓这个群体,从百姓群体中剥离出来。
单独的划分为一个群体。
对于治国理政,尤其是治民,将会产生何等难以估量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