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皇朝。
御书房中。
自从上一次,朱元璋提问了【大明是如何灭亡】的问题之后,他已经很久没有提出过新的问题了。
因为他在反复观看着上次问题的答案。
里面蕴含的信息量对他而言,实在是太大了。
有太多的问题,值得他去思考。
未来的走向,大明的国运。
这些都是问题。
然而,无论如何他也想不通。
为何朕此刻手中的大明到了后世君主的手中,就只剩一堆烂摊子?
在自己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终于,朱元璋没有按捺住好奇心,写下了问题。
【朱允炆在位时发生了什么?】
...
国子监中,朱明正在以剑气淬炼身躯。
只听嗡嗡的一声!
这个如此特别的提醒音,让他喜上眉梢。
哟!
来活了!
一看问题,好家伙,问朱允炆的!
果然这个问题是按系列出的!
很快,朱明就在日记上作答了。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很快便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便是,削藩。】
【建文元年,在兵部尚书齐泰、东宫伴读黄子澄、翰林学士方孝孺等人的建议下,朱允炆开始削藩。】
【短短两年时间,便有五位藩王被贬。】
什么?
看见这句话朱元璋猛地站了起来。
气得胡子不停颤抖,一字一句,咬牙切齿:
削藩?
刚登基就削藩?
你以为是新官上任的三把火?
人家那是一种恩威并施的手腕。
而朱允炆却是一下子把这些藩王得罪了个遍!
混账!
齐泰、黄子澄、方孝孺......
这些人也是一等一的庸才!
居然让他的皇孙误入歧途!
这时候正在回答的朱明心中也忍不住感叹:
这几个家伙的确是祸患!
要知道,在朱元璋在临死前,秘密召见驸马梅殷,仔细叮嘱梅殷辅佐新君。
可实际上,朱允炆却把三位儒家老师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当做心腹,他们用不同的儒家思想去左右着朱允炆。
黄子澄,是一位在儒家中举足轻重的大师,如今也深受洪武大帝的赏识,担任着朝廷要员。
朱允炆上台后,立马就任命黄子澄为翰林学士,并参与国家政事。
有一日,朱允炆问黄子澄说到:
“诸叔各拥重兵,何以制之?”
黄子澄回复说:
“诸王护卫兵,才足自守,倘有变,临以六师,其谁能支!”
到了最后,黄子澄以周亚夫平定七王之乱的典故,来鼓励朱允炆。
问题是,周亚夫的强项,正是朱允炆的弱项。
以周亚夫的事迹来鼓动朱允炆削藩,显然是不厚道的。
这不就是纸上谈兵吗?
偏偏朱允炆本来就有削藩之意,老师的鼓励更是加大了他消藩的砝码!
此刻。
朱元璋听到朱允炆登基后的措施,顿时气得暴跳如雷,背着手来回走动。
恨得牙痒痒!
口中骂骂咧咧:
“老子定下的祖训全忘了吗?”
“朕曾说过,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
“为的就是巩固大明统治,朱允炆这臭小子是失心疯了吗,居然敢削藩?”
朱元璋那是痛心疾首啊。
而且那些一个个的,都是朱允炆的亲叔叔啊!
老朱虽然对于那些人到晚年的开国元勋采取的是相较于强硬的手段——
但是他对于皇室血亲却是极为宽厚的。
因为他建立的大明皇朝的核心就是以血脉来维系统治。
可万万没有想到——
朱允炆登基之后,如砍瓜切菜一帮将自己留下的基业摧毁得荡然无存!
这些人,本来都可以是拱卫老朱家的统治的保障啊!
朱允炆这么搞,那必然有人会造反了!
很快,不出朱元璋的预料。日记上接下来更新的内容印证了他的话语。
【当初建文帝先削周王朱橚,因周王朱橚是燕王同母兄弟,而朱允炆怕他与燕王沆瀣一气,于是决定先废周王。】
【之后朝廷接连削齐、湘、代三位亲王,废为庶人。】
......
听着日记上呈现出自己一位位儿子的下场,朱元璋的脸上万分落寞,露出不忍的表情。
这些可都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啊!
骨肉至亲!
他设想过在自己逝去之后可能会同室操戈。
可他万万没想到,居然来得这么快。
按照古制守孝三年来算,他老朱可尸骨未寒呢!
朱允炆,不肖子孙啊!
【由于朝廷削藩激化矛盾,藩王与朝廷开始决裂,此时实力最强的燕王就成了真正的众藩之首。】
【而朱允炆与朱棣之间的博弈亦逐渐激化。】
【接连五位藩王被屠,如今这柄屠刀最终伸到了燕王朱棣的头顶上。】
【而朱棣和其他的藩王不同,他性格坚韧不拔,深谋远虑,善于隐忍,颇有越王勾践之遗风。】
【见到朱允炆发难在际,朱棣居然选择装疯卖傻,与猪夺食,再加上朱允炆自恃怀仁之君,最终朱棣活了下来。】
【然而仇恨的火种却是在朱棣心中埋下,非但没有被熄灭,反而愈演愈烈。】
朱元璋的眸中闪过一丝心痛和压抑,嘴角微微抽搐。
连削五位叔叔,还自称怀仁之君?
朱允炆还是过于婆婆妈妈了!
顾及的太多!
在他看来——
要么就别下手,要下就下死手!
居然给了对方东山再起的机会,还是太年轻啊!
而朱棣的表现,却是最出乎他的意料的。
朱棣从小到大,所作所为他都看在眼里。
看似八面玲珑,让人如沐春风,实际上内心有着自己的谋划和想法!
表面上的交际手腕,实际上都是他以精心装裱的“面具”示人。
老四朱棣是他所有儿子中最可怕的!
朱棣在为人处世上也是最像初出草莽时的他!
阴冷而不外显,宽和而野心勃勃。
可多年来,老朱其实并不喜欢他。
因为他不是嫡长子!
他的阴沉内敛,只会为朱标的登基之路埋下更多的隐患。
然而当江山交到朱允炆这个昏君手上之时,大明反而的需要的就是朱棣这般枭雄!
挽大厦之将倾,扶狂澜于既倒。
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