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正在琢磨着皇上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吏部尚书又说话了。
“皇上圣明啊。这贾珉实乃我朝的人才啊。按照贾珉的说法,他若是能降服了那些草原部落,在那里设上三府十八县,我吏部的那些捐官就都能得到安置了,朝廷又能收到一大笔捐输了。”
所谓的捐输,就是买官儿的钱。
大德王朝,其实也不只是大德,在历史上的哪朝哪代,几乎都存在在这种向朝廷花钱买官儿的现象和制度。
这种制度跟一般的犯法的买官卖官不一样,它是合法的。是朝廷为了增加收入,开辟财源而采取的一种办法。
大德王朝的官员,一般都来自于三个途径。
第一个途径,就是科举。这是凭着真本事考上去的。这是主流,也是最为正规,数量最为庞大的。
第二个途径,就是世袭,也叫荫官。是沾了祖宗的光儿当官的。比如贾政,就是这个途径。
第三个途径,就是捐输,也就是花钱买的官儿。比如赖大的儿子赖尚荣。
科举是当官儿的正途。只要考上了,或早或晚都会当官。即使等,也等不了多久。
但是,荫官和捐官就不一定了。除非实在是有空缺,否则,都要以科举出身的官员为优先的。
所以,有的捐官可能一辈子都当不了官,而只是有个名义。
在贾珉的奏折里,给朝廷描述了一副美好的前景。
他降服了南北温都拉草原后,就将按照《温都拉盟约》的规定,在草原上设立州县,由朝廷派驻文官治理,实行跟内地一样的制度。
贾珉初步打算设立三个府,十八个县。如果这个计划真的能够实现的话,就需要大量的官员。
目前,吏部有大量的捐官和荫官等着寻找位置呢,所以,吏部尚书才有此说。
其实,无论是礼部尚书还是户部尚书,都不认为贾珉能够做到这一点。但是,他们还是如此说了。
这既是为了讨好皇上,也是为了借此打击李源。贾珉成了,他们坐享其成。不成,他们也没有什么损失。
“李爱卿啊,你看这花钱的地方有了,官员也都准备好了,你什么时候能够把差事办完啊?”
皇上又说话了。
这怎么就赖上我了呢?我好好地在家里当官儿,是那贾珉胡闹,才惹出麻烦的,你不去找他,却把我给赖上了。
“皇上,贾珉在折子里也说了,请求增兵三万给他,他在入冬之前,把这件差事办完。只是如今要想增兵,却是办不到的。臣左思右想,也只能凑出两千兵马来,与三万相距甚远。”
“所以,臣以为,贾珉此举不可行,无非就是他年轻气盛,好大喜功而已。他自己也说了,如今跟四大部落交战,是屡战屡败。臣以为,皇上应该下旨,罢了贾珉的官。至少也要下旨训斥贾珉,叫他安分守己。”
“革了贾珉的官职,倒也未尝不可。只是叫他回来了,又叫谁去呢?你说他屡战屡败,朕看他的折子,可不是这么写的,他写的可是屡败屡战啊。你看看,这贾家小儿,捅出了这么大的篓子,他还有理了。屡败屡战,好像就他自己在那拼命,别人都在看热闹似的。”
“至于下旨训斥,倒也不必了。在那卜奎极北苦寒之地戍边,也实属不易。念他一片忠君报国之心,若是朕训斥他,也未免寒了将士们的心。”
“你告诉他,想建功立业是好的,但是不可好大喜功。至于那贡赋和设立州县,朕也不指望。若是侥幸得到一点儿,就叫他用在卜奎的军费上吧。若是他运气再好一点儿,得了一两个县,也不用从朝廷派人去了,他自己随便选个人就行了。”
“皇上圣明。臣遵旨。”
见皇上终于松口了,李源生怕皇上反悔,就赶紧盯了上去。
“那贾珉做事虽然有些莽撞,但是。练兵几个月,就敢跟草原铁骑对阵,倒也勇气可嘉。只是别的府兵练得如何,朕倒是听说了不少风言风语的。听说有的世家子弟,就是挂了个名,实际上根本就没练兵,你去查一查此事。”
“臣遵旨。”
这回,李源答得就不那么干脆了。
查倒是可以查,但是这真是个得罪人的差事啊。
“另外,朕听说贾珉去年在他们府里弄了个什么最佳败家奖。你告诉贾珉,若是以后不用心办事,朕今年也设立个最佳败家臣子奖,今年这个奖就归他了。想必各位爱卿投票也会投他的。”
关于贾珉在贾府开年会的事情,各位大臣也早有耳闻。尤其是那个最佳败家奖,在各个官宦、勋贵世家中,更是家喻户晓。
甚至有的家族,也准备照葫芦画瓢,在自己家里也设立这么个奖项,用来警醒自家的子弟。
如今皇上提起此事,他们倒也没都把这话当个笑话。皇上的脾气,他们还是知道的。没准儿还真就会设立这么个奖项呢。
不过,他们倒也没有为此过分担心,即便是真的设了这个奖,大不了一块儿投贾珉的票也就是了。
反正他岁数小,又在卜奎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就算是欺负他了,也是不怕的。
关于卜奎的事,就算是处理完毕了。梳理一下此事的脉络,就是贾珉好大喜功,画了个大饼,最后自己弄不动了,然后请求朝廷增援。好在皇上仁慈,才算没有把他革职查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