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隆庆二十二年,隆庆帝病重,诏令在皇家寺院修行的公主上官媚儿,星夜回京。
上官媚儿来到了隆庆帝的病榻前,跪了下去,泪如雨下:“父皇……”
隆庆帝屏退左右,从枕头底下,拿出了两支断箭!
上官媚儿停止了哭泣,惊视隆庆帝。
隆庆帝的声音中,透出了悲愤——
“媚儿,你听好了,父皇这一生,有两大恨!”
上官媚儿哽咽道:“父皇请说!”
隆庆帝说:“第一恨:燕南飞本是父皇的心腹大将,却在三年前,拥兵割据,自称大燕皇帝。燕逆不死,父皇死不瞑目!”
说着,隆庆帝把一支断箭交到了上官媚儿的手上,接着说——
“第二恨:两年前,父皇约北魏联合讨伐燕南飞,北魏却提出了一个条件:让你的太子哥哥前往北魏充当人质。但是,当你的太子哥哥,前往北魏做人质之后,北魏却背信弃义,不仅杀害了你的太子哥哥,还与燕南飞联手,夹攻我大周!使得我大周一败涂地,至今没有恢复元气。”
说到这里,隆庆帝把另一支断箭交到了上官媚儿的手上,加重语气说:“北魏不亡,父皇死不瞑目!”
上官媚儿再次泪如雨下:“父皇,太子哥哥死得好惨!”
隆庆帝的体力显然不支了,声音有些喘息了——
“目前,我大周国,国步艰难,危如累卵!满朝文武,忠诚的,没有本事!有本事的,不够忠诚!唯有虎牢关守将唐亮节,德才兼备,忠心无二,可托大事,缓急可用之!”
上官媚儿流泪说:“父皇的话,女儿记住了!”
上官媚儿尤其记住了“唐亮节”这个名字。
“媚儿,两支断箭,代表父皇的两段仇恨!倘若有一天,你能够为父皇了却了这两段仇恨,就提着燕逆和魏皇的首级,带上两支断箭,祭于宗庙,告慰父皇的在天之灵。”
说着,隆庆帝把大周国的传国玉玺,交到了上官媚儿的手上,气若游丝地说:“媚儿,父皇愧对上官氏列祖列宗!也愧对你!因为父皇交给你的,是一个烂摊子!”
上官媚儿急忙说:“父皇,您春秋鼎盛,至少能活到八十岁啊!”
隆庆帝凄然一笑,似乎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连喊了七个“恨”字,就此而逝,死的时候,还睁着眼睛。
果然是死不瞑目!
上官媚儿哭成了一个泪人……
两天后,一身缟素的上官媚儿,在隆庆帝的灵枢前,正式即位,史称大周女帝。
按照惯例,如果一个国家的老皇帝去世了,邻国都会派出使臣吊丧,顺便祝贺新皇帝即位。
大周只有两个邻国:一个是宿敌北魏,另一个是从大周分裂出去的大燕。
北魏和大燕,都在第一时间,向大周的京城许都,派出了使臣。
得知了北魏和大燕的使臣抵达许都的消息,大周女帝在朝堂上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礼部尚书首先出列,义愤填膺地说:“陛下,燕逆曾经是我大周的臣子,有什么资格,与我大周分庭抗礼?因此,微臣建议:驱逐燕逆的使臣!至于北魏的使臣,就按照外交礼仪,接待就是了。”
大周君臣一向视大燕皇帝为叛贼,故以“燕逆”呼之。
礼部尚书的提议,得到了众口一致的赞同!
因为在大周群臣看来,叛徒比敌人更可恨!
不过,在大周群臣的内心深处,更多的,是处于妒忌的心理——
“那个燕南飞,原本与我在大周同殿为臣,现在他却自立门户,成了一国之君,凭什么?”
大周女帝缓缓地说:“朕初登大宝,自当从善如流。传朕旨意:立即把燕逆的使臣,驱逐出境!宣北魏的使臣进殿!”
坐在御座上的大周女帝,一身白衣,连脸色也是苍白如雪。尽管容貌清丽脱俗,看起来却是十分柔弱,楚楚可怜。
北魏的使臣神色倨傲地进了大殿,向大周女帝施了一礼,说:“贵国隆庆先帝在位期间,为大周和大魏两国的友谊,作出了重大贡献,奈何天不佑贤君!隆庆先帝的驾崩,不仅大周举国同悲,就连我大魏君臣,也深感悲痛!”
北魏在大周的北面,因此,传统上,被大周称为“北魏”,其实,北魏的真正国号,是“大魏”。
现在的北魏使臣,尽管口头上,对于隆庆帝的去世“深感悲痛”,但是,他的神情及语气,却没有丝毫的悲痛之色,显然是言不由衷,而是出于“外交辞令”。
突然,北魏使臣话锋一转,说——
“陛下,这一次,外臣出使贵国,担负着三个使命:其一,哀悼隆庆先帝的驾崩。其二,祝贺陛下成为大周的新君。”
无论是殿下的大周群臣,还是御座上的大周女帝,都知道北魏使臣接下来要说的第三个使命,才是重点!
北魏使臣提高了声音——
“再有四个月,就是我大魏皇帝的五十大寿了。因此呢,外臣的第三个使命,就是请陛下割让虎牢关,为我大魏皇帝祝寿!”
北魏使臣说完,整座大殿,皆是鸦雀无声。
在场的大周群臣,都震惊了!
大周女帝上官媚儿也震惊了!
谁曾想得到——
在大周的国丧期间,北魏竟然趁火打劫,提出了割让虎牢关的无理要求!
北魏可说是大周的宿敌!
几百年来,两国之间,大的战争不下百次,大周败多胜少,长此以往,在大周朝廷内部,也就滋生了“恐魏症”。
因此,对于北魏使臣的敲诈勒索,绝大多数的大周臣子,都选择了沉默。
大周女帝似乎因惊惧而六神无主,问了一句:“众位爱卿,意下如何?”
兵部尚书还算有些骨气的,奋然说:“陛下,我大周的国策,向来是不割地、不赔款、不纳贡!一旦割让虎牢关,我大周的尊严何在?陛下的脸面何在?”
不等大周女帝表态,北魏使臣就抢先开口了——
“大燕皇帝燕南飞,也就是你们口中的‘燕逆’,多次约我大魏皇帝,会猎于许都!然而,我大魏皇帝,考虑到了与大周国的传统友谊,每次都拒绝了。”
北魏使臣的这番话,明显是在威胁!
大周女帝不禁嘴角抽搐,她真想问一问北魏使臣:“你北魏违背外交惯例,杀害了我身为人质的太子哥哥,也是‘考虑到了与大周国的传统友谊’?”
兵部尚书大声疾呼:“陛下三思啊!虎牢关是我大周的北部屏障,放弃不得啊!”
北魏使臣的态度,极为嚣张:“陛下,如果惹怒了我大魏皇帝,与大燕联手伐周,大周失去的,就不是区区一个虎牢关了,而是六十四座城池!”
目前,大周共有六十四座城池。
若是失去了六十四座城池,大周就等于彻底亡国了!
北魏使臣虽然是恐吓,却也不是危言耸听——
以大周目前的国力,根本抵挡不了北魏和大燕的联合进攻!
似乎是被北魏使臣的话吓住了,一半以上的大臣,都“恳请”大周女帝满足北魏使臣的要求。
有一位大臣更是振振有词:“陛下,如果不答应北魏的条件,我大周就有亡国之祸了!反之,用一座虎牢关讨得北魏皇帝的欢心,我大周就有磐石之安!这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啊!”
大周女帝似乎被触动了,吩咐侍立在身边的太监——
“拟旨!诏令虎牢关守将唐亮节,立即率虎牢关全体兵马,撤往许都,另有任用!割虎牢关,为魏皇祝寿!”
北魏使臣的脸上,显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心中暗道——
“自从唐亮节镇守虎牢关以来,大魏军队攻打了九次,皆是无功而返,白白损失了许多兵马和钱粮。现在倒好,我只是动了动嘴皮子,就兵不血刃地取了虎牢关!我的一条舌头,胜过了十万大军!”
兵部尚书等几位有血性的臣子,看到形势已无法挽回,皆沮丧地低下了头,不约而同地想——
“幼主登基,软弱可欺,这是亡国之兆吗?”
……
无论是大周群臣,还是北魏使臣,抑或是大周女帝,都认为唐亮节奉诏是没有任何悬念的!
其一,唐亮节是大周数一数二的忠臣,在隆庆帝生前,唐亮节对于隆庆帝的旨意,从来都是不折不扣地执行。
其二,唐亮节自幼丧父,至今没有老婆孩子,却有一个生活在许都的老母亲。而唐亮节,向来事母至孝!有唐母这个“人质”在许都,唐亮节就更不会违抗大周女帝的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