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翊浵带了女儿和侄女们往朱雀门行去。
李翊浵依旧步辇, 萧琰换了马,和三位县主表姊同行。虽然上元夜格外的人流涌涌,但二十四道的宽阔大街显出极大的交通效用,在街卫巡守的指挥下, 各种乘骑和行人均有序前行,只是速度比平日缓,却没有堵塞难行的。
按交通律令只要抬行速度快不滞道,步辇乘舆都可以上车马道, 萧琰策马行在母亲的步辇侧边,听母亲笑语说着长安三门观灯的不同。
“丹凤门观灯为‘贵’:十五元夜, 圣人后妃、皇子皇女、宗室, 甲姓高门,三品以上高官门第,都聚在丹凤门观灯;前来朝贺的外国使节和藩属国使臣, 也是受邀在丹凤门观灯。这是说,丹凤门观灯的都是贵人。
“丹凤门观灯又称‘壮’, 灯树宏伟华丽, 气势磅礴。大唐的国力霸气,就展现在丹凤门观灯中。这是武力之外的威慑, 也是吸引。文明华彩, 比起武力征伐,有时更能让外域诚服。他们畏惧大唐的强大, 但也向往大唐的繁华。
“长安就是一块透着强大磁力的磁石, 不止将四海财货, 也将四海人才源源不断的吸引进来。这些财货资源和人才又促进大唐发展,更加繁荣、强大;于是又吸引更多的财货和人才。这就是循环,生生不息,恰如滚雪球,大唐的国力就越滚越大、越滚越强。
“海纳百川,大海更广。咱们大唐就是海纳百川,才成为四海皇皇之国。大唐帝都也有这样的气度,才成为四海皇皇之都。”
三位县主微笑听着,自然流露骄傲雍容的气度。
萧琰心忖,皇族子弟气度也很出色呀。
“母亲说的是。天高能容,地厚能载。天能容,更宽广,又能载,更厚博。大唐帝国如此,家族如此,人也如此。狭隘气窄的,不足以广。固步自封的,不足以强。鼠目寸光的,不足以远。故曰:文武皇皇,在于度量也。度量无限,就是道之大者了。”
李群玉、李梓岚秀致的眉毛轻扬,微侧头看了萧琰一眼。
李英蓁的笑声清朗又有活力,入鬓长眉浓秀精致,又洒脱飞扬,“老子曰:道至大者无度量。反过来也是道理:度量之大至道。悦之表弟说的对。做人就不要小气,做事不要小里巴眼,放大了气量才好。”
萧琰也笑起来,和李英蓁对视,都有投契之感。
李翊浵笑,“你们两人,倒是看对眼了,意气相投呀。”
两人相顾而笑,心中均生出可深交之感。
已进入了朱雀横街,便见朱雀门广场上:灯树千光照,十万焰火明,衣冠杂沓,一眼望去,有几十万之众,灯火下各种肤色,大唐的、域外的,语笑喧阗,热闹非凡,更胜丹凤门。
“阿娘说丹凤门观灯为:华贵,壮阔;这朱雀门观灯可是为:繁盛?”百姓多才为盛,百姓杂才为繁;只有贵流观灯就不可称为繁、盛。
李翊浵笑道:“我家悦悦宝贝果然聪慧类母,一点就通。”
萧琰一听“悦悦宝贝”脸又红了,心说:好嘛,阿娘不在外人面前叫宝宝,这改成宝贝了。
三位县主都忍不住笑。
心说她们这位十一姑母真是绝了,赞了儿子还不忘捎带自己。
眼见萧悦之这么挺拔秀举的身材,还被称作“悦悦宝贝”,噗哧!
李群玉和萧琰共行一边,眼光微侧,便见萧琰细白釉般的耳垂都红了,浅粉的色泽,圆润如粉珍珠,又如桃花瓣柔嫩。
心口一顿:萧悦之这耳朵生的,实在是太过精致秀巧了。
李群玉嘴角微扬,眼里很有些意味。
说话间已到了朱雀广场,骑马的都下了马,由仆从牵了马去马廊安置,然后拥着李翊浵的步辇往广场行去。
李翊浵道:“朱雀门这里是万民观灯之处,三品以下的官员,士人,平民,士农工商各阶层,城市乡村百姓,都可在此观灯,灯树之多、人流之多、车马之多,称为上元灯节之最。”
萧琰点头道:“果然是既繁又盛了。”
李翊浵道:“安福门观灯就是‘斗’了。灯树不在于巨、大、富,在于奇、巧、异。商户斗灯是为了吸引百姓,推广商家。灯匠斗灯则是为了斗技,比谁更奇、更巧、更新颖独特。宫中灯造坊的监造官就在这里转悠,如果被看中,那就得了进身之阶了。斗灯激烈,观灯者也看得刺激。除了斗灯,还有各种斗——
“斗鹰、斗鸡、斗蟋蟀;斗六博、双陆、樗蒲;斗健舞、软舞、马舞、字舞;斗角抵、相扑……只有人想不到的,没有人看不到的。”
萧琰听得有趣,又若有所思。
李翊浵道:“安福门观灯,就是灯下斗娱,斗中有娱,娱中有斗。有斗的激、烈、昂;也有娱的笑、喜、悲。人生百态,就在这一夜中观之。有僧人道士,会在安福门观灯修心,据说还有高僧大德出现。”
李英蓁秀眉一挑说道:“我觉得,安福门观灯,是观蓬勃之气。斗,搏也。有搏,才有奋进。胜固然可喜,败下次再战,气不馁。这斗,就是斗一个勇、一个毅、一个韧。不行的,那就斗折了。”
萧琰细眉斜飞而笑,李英蓁说的,正是她想的,更觉得和这位表姊意气相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