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636章 革新与扩军

第636章 革新与扩军(1 / 1)

卫所制下的明军的的确确是不需要大明朝廷额外拨款军费的。

只可惜,这卫所制度经历了太祖皇帝以及成祖皇帝过后,便迅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糜烂。

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这并非说明唐朝以后整个天下歧视军人,而是因为当兵既是没有好待遇,又做下许多坏事。

至于作恶的原因也简单,生活贫苦。

卫所制度在朱元璋的设想之中颇为自得。划拨一块地方,让军队和平时期种田,战争时期打仗,世世代代为军人,这个构想仿佛十分完美。有农田生产,也不需要国家负担。

可实际上,一到和平时期,承平日久,军队的重要性就降低。军官开始侵吞土地,将军户压迫为农奴。整个卫所制度成为一个大号的农奴世界,战斗力轰然倒塌。军户也纷纷变得十分穷困。

穷困极了,自然就有恶向胆边生的人。纵然是老实的,也会逃兵。洪武初年至洪武三年十一月,卫所制下逃亡者计47986人,因此不得不根补、勾补等方法弥补。根补即抓回逃军,勾补则由其户中以丁补,但此举既扰民又扰官,亦有军官藉此贪污,迫害百姓,使乡里间痛苦不堪。最后逃兵有增无减。

在国朝初年之前,鉴于卫所兵不断糜烂。大明开始建立京营。

京师京营又称三大营,包括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五军营分为中军,左、右掖和左、右哨。军士除来自京师卫军外,又调中都留守司及山东、河南、大宁三都司卫所马步官军轮番到京师宿卫和操练,称为班军。

依靠抽调全国精锐组成京营的做法,朝廷保持了对北面蒙古人的攻势。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一直在土木堡之变前,大明对蒙古都是优势的一方。

只可惜,土木堡之变,五十万京营精锐付之一炬。京营元气大伤,骨干折损殆尽。后来虽然时有恢复,但大明军力在崇祯年间已经溃散殆尽。

尤其嘉靖年间倭寇为患,曾经在国朝初年时抵抗倭寇的沿海无数卫所毫无作用,甚至让百余倭寇横行到了南京城门前。就是原来的京营,也是不堪一用。

而这个时候,卫所兵已经糜烂到了最惨淡的时候。最终的结果便是让卫所制度事实上成为一块脓疮,谁都不去碰他,但朝堂也再也失去了以卫所军制作为国防倚靠的打算。

为此,大明朝堂便开始改为募兵法。戚继光用募兵法在义乌募吃苦耐劳的矿工为军,就此打造了天下赫赫威名的戚家军。

但戚继光的强大却并非是大明开始变强,而是有赖于张居正的上台。作为戚继光朝中的奥援,张居正推行变法以后,大明罕见重新振作,让戚继光有了练兵的稳固内部条件,不会因为政治上的变动产生人事纷争,也不会因为缺乏中央支持而缺少军费来援。

故而,戚继光剿除倭寇之后,得以在蓟镇就任,让戚家军得以护卫住京畿平安,蒙古人不敢南望。

但同样,当张居正下台,朝中局势动荡以后,戚继光便只能黯然离开蓟镇,戚家军渐渐消亡,失去声息。到这时,唯一战斗力还算维持稳固的,就只有边疆军阵体系了。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九边。

自从大明建国后,其后百余年间,退居漠北的蒙元残余势力伺机南下,成为大明的严重边患。为此,朝廷不得不在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绵亘万里的北部边防线上相继设立了辽东、宣府、蓟州、大同、太原、延绥、宁夏、固原、甘肃九个边防重镇,也就是后世所言九边重镇。

因为与蒙古人的不断交锋作战,九边之中锻炼出了一批强军。尤其马芳,甚至成为一时勇将,名震边疆。

到了大明中后期的时候,大明与蒙古议和,以互市换取暂息兵戈。就此,大明与蒙古人的敌对就此缓和。九边也渐渐因为成本过于庞大,渐渐虚弱。

在万历末年时,辽东努尔哈赤十三副铠甲造反。一开始,是朝廷不断派出兵马进剿努尔哈赤。结果接连不断的作战之下,整个东北锦州以东的地区尽数丢失。就连赫赫有名的辽镇也丢给了建奴。至此,朝堂终于以举国之力应对,而大明一方也派出了战略大师孙承宗。在孙承宗的出手下,关宁锦防线铸就。大明依靠着堡垒战术筑城推进,终于挽回了一直丢城失地的窘境。

而这样的结果便是整个大明的军费以及军力都堆在了关宁锦防线上。

关宁军最强,边军其次,再次便是断断续续出来卢象升的天雄军,孙传庭的秦军,洪承畴等朝堂掌控下忽起忽灭的其余军队,以及最后在原定历史上出现过的军阀如左良玉部,刘泽清部等所谓江北四镇。

至此,也就铸就了朱慈烺穿越后的国防军事现状。

这个时期的大明,除了关宁锦防线上的关宁军以外,京营已经衰弱腐烂,卫所制不堪一用,边镇经历了数十年失去敌人的沉沦,也已然越发不堪用。

经历了朱慈烺到来后的大明,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裹挟边患为重的关宁军因为投降过建奴临阵倒戈,自然不敢再如何扎刺。九边军镇被李自成的顺军一番冲击亦是七零八落,收拾起来宛如牛刀切黄油,轻而易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小说: 日不落1620 三国之封疆万里 带着系统回大唐 大唐不良人 特种兵之至尊高手 我是贾似道 三国之特工皇帝 宋末之乱臣贼子 山河血 复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