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朱棣积极备战征伐奥斯曼帝国的同时,朱文清的陕西之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解缙等人的协调、皇帝的默许下,徐辉祖调集粮草通过商贾运送的过程中频繁的提到了二皇子的大名。
朱棣开始还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但是随着文书的频繁来回和几个心腹的提醒,朱棣在攻打安卡拉之前,已经领悟到是怎么回事。
心里不由发出一阵哀叹,心想,我都跑这么远了,为什么还要牵涉在其中呢?由于不明白朱允炆到底是什么意思,攻打安卡拉的战役依旧是不温不火的进行着,为此,两个儿子朱高煦、朱高燧心里十分的不解。
跑到朱棣面前想问一个究竟,朱棣才道:“按照道理,为了防止有人窥视储君之位,皇子不应该参与军事,特别是对西北这一带的军事行动,皇帝更不应该让一个从未就藩的皇子来筹备,难道他就不怕这个二皇子得到我的支持,然后有所依仗,那样会给储君造成很大的压力的。”
“或许皇帝根本不知道,全是那些阿谀奉承的人私下所为呢?”朱高煦有些心不在焉了,心想难道父王老了,在这个问题上瞻前顾后。
朱棣摇摇头,沉吟着边想边说:“不可能,你们又不是不知道内厂的厉害,如此明目张胆的行动,皇帝哪有不知道的道理,你们应该知道,所有的文书都要送到京师备案,金忠他们都能看出来,何况京师里那些老奸巨猾的狐狸。”
朱高燧道:“说不定皇帝真的是想改立储君呢?在北平的那个东宫现在连子嗣也没有,皇帝说不定失去了耐心,毕竟子嗣问题关系着大明今后的国运。”
“那就更不会了,皇帝要换储君,必须如惊雷一般,在电闪雷鸣之间完成,如此的明白,要换储君,朝廷里面的夫子们要是能通过那才叫一个怪事?说不定当朝会有人碰死在朝柱上,以死劝谏。”
“但无论如何,这与咱们一点关系也没有,父王何必在此烦恼呢?”
“谁说与咱们没有关系,皇帝既然要我知道,那肯定是有深意的,要不何必在徐辉祖的名字前面加上二皇子的印鉴。”
朱棣深吸了一口气,又徐徐吐出,半晌继续道:“难道皇帝想让我支持二皇子?”
遂又摇摇头,马上反驳了自己的想法:“皇帝根本没有打算让我们回去,何必要咱们支持那一方呢?”
“不让回就不回,咱们现在掌握的疆土,比大明疆土也小不了多少,回去做什么呢?反正人人都认为咱们是反贼,已经不容于大明朝野。”朱高煦说道。
朱高燧依旧是那种十分冲动的类型,闻听二哥这么说,有些不满意,大声道:“为什么不回,咱们现在上百万的大军,想回去谁能阻挡的了。我看皇帝是在讨好咱们,想让二皇子当太子之前,和咱们拉好关系,害怕一旦二皇子登基,父王就有借口回转大明声讨不按祖训立储之事。”
“嘘……”朱高煦有些不满意的瞪了弟弟一眼,道:“你不会小声一点,没有人拿你当哑巴,还百万大军,你难道就没有记起当年的帖木儿,那也不是上百万大军,他过长城了吗?”
“高煦说的对,这些话以后就不要提了……。”朱棣拍拍二儿子,有些欣赏的看了他一眼,遂继续说道:“回去?别说没有借口,就算是有借口,咱们也回不去?”
“为什么啊?父王!”朱高燧问道。
“首先,咱们军队的成分太复杂,各族人都有,其中主力虽然还是保持编制的三万余北平军,但是随着军队的庞大,已经慢慢的被愈来愈多的异族士卒所覆盖。”
朱高煦、朱高燧两人点点头,他们分别是正汉旗、副汉旗的都督,当然明白现在军队中的情况,要不是父王用不停止的战事消耗着军队的力量,恐怕两个汉旗早就被异族淹没了。这也是他们佩服父王的其中一点。
以三万余的汉军统治着百万大军,这种魄力还真的不是一般,更令他们佩服的是父王发明的这个旗军制度,有效的遏制了各部的发展,增加了部队凝聚力的同时,也让这些异族互相牵制,达到了汉旗军始终保持优势的地位。
想到这里,朱高燧道:“那是父王所创旗军制的功劳啊!”
向门口看了一下,朱棣在两个儿子来找他之前,就已经布置好了岗哨,就是为了向儿子说一些不为人所知的事情。确定安全之后,朱棣走回桌前,低声说道:“其实这个旗军制是皇上所创的,开始为父也不以为然,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有什么漏洞!”
朱高煦、朱高燧两人吃了一惊,忙走到父王身前,不由自主的也压低了声音道:“这个是那皇帝所创的,父王为什么不早些告诉我们呢?”
朱棣笑了一下,并没有解释,把头扭向军事地图,不出声的回想着往事。
在辽东时,皇帝朱允炆曾经给自己送来了一份密件,上面简单的说了一些旗军制度的好处与创建办法,开始他正为自己部队成分的驳杂而头痛,至少语言不通就是一个致命的缺陷。他虽然觉得旗军制不一定好,但当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按照皇帝的设想,开始试行旗军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