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时空。、
又是七天时间过去。
在扶苏的‘科学理念’之下,集合了许多墨家弟子和工匠的帮助,已经有造纸工厂全力运作。
纸笔都已经能够批量生产。
同时,也完成了‘雕版’的制作。
这雕版的制作,自然是为了制作‘试卷’。
在几乎日以继夜的忙碌之下,即便是在大秦这个年代,也有试卷被批量产出。
“父皇,咸阳城中,已经有三千‘考生’报名。”
“现在,已经有上千份试卷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开始第一次的‘科考’。”
扶苏带着第一批新鲜出炉的‘试卷’,来找嬴政汇报,征求嬴政的同意。
如今,大秦要在天下展开‘科举’,但是在真正进行全国性的科举之前,却还要选拔一批人才,能够前往各地担当‘考官’的指责。
所以,这在咸阳城即将展开的考试,既算是一次试点,也算是一次选拔。
“好,即日便开考!”
“正好,那咸阳的‘考试场’也已经搭建完毕,可以分批而考。”
嬴政立刻拍板同意,并且传旨下去。
很快,旨传咸阳城,让一众报名的考生既期待,也忐忑。
“终于要开始了!”
“听说,这次考试使用的,乃是‘纸笔’!”
“没错,许多考生甚至在报名的时候,都被演示了纸笔的用法,比之竹简和皂书还要方便!”
“听宫中传出的消息,纸笔乃是大公子扶苏从仙人之处学来,如今造福苍生。”
“大秦有大公子扶苏,必然要兴盛长久啊!”
咸阳城中的考生们,尽皆都已经接触了一下‘纸笔’。
这些时日,整个咸阳城乃至附近数百里的工匠都被聚集起来,全力制造纸笔。
本来无人问津的猪毛,如今炙手可热。
如今,咸阳附近,可见各类家畜身上都有些光秃秃,都是因为毛被取下做毛笔。
如此下来,才勉强凑够了考试所需的毛笔。
由此可见,若要推广科举,纸笔的发展也不是小问题。
幸好,扶苏在上第一堂课中,就了解了‘生产力’的必要性,任何事情都要从实用性出发。
不仅仅是宫内工匠,扶苏甚至已经‘纸笔’的制作之法毫无保留的传播出去,为的就是民间能够造出更多的纸笔。
因此,扶苏还让嬴政下了‘奖励令’,便是奖励有所创新的工匠。
民间的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
这短短的时间,甚至有不少百姓去专门从事纸笔的制作,催生出来了不少的纸匠和笔匠。
并且,因为考生有所需求,所以他们的发展,竟然抖视‘供不应求’。
不管如何,这科考的各项事宜,都已经准备妥当了,只等开始考试。
“也不知,这科举所考,到底会是些什么问题?”
在咸阳城的各种茶肆饭馆之中,可见许多人讨论。
如今,凡是咸阳之中的识字之人,几乎都不能免俗的报名,先要通过‘科举’求一个出身。
可以说,科举的出现,彻底激发了所有识字之人的热情。
以往的举荐方式,让没有关系的人即便是有一身学识也难以出头。
但现在不一样……科举一出现,几乎让所有识字好学者,都纷纷称赞。
这半个月时间,随着‘科举’之策传遍天下,不知引发了多少人求学之心。
并且,给扶苏带来了巨大的声望。
咸阳之中,讨论四起。
“听说,这次科举考试,一共有百道题目,一题算是‘一分’……”
“但是,若是过了六十题,算是及格,可赐予‘乡才’之身,能入乡为治!”
“且,得了乡才之身,才能够参与‘县才’考试。”
“再往上,乃是‘郡才’、‘王才’。”
秦国是郡县制。
天下有三十多郡,郡内又有多县,每县有九乡。
“若是过了九十分者,可直接为‘县才’。”
一处茶肆之中,有许多桌考生正在讨论。
这个乡才、县才、郡才、王才……实际上便等同是小学、中学、大学……
现在,科举刚开,秦国需要人才太多,所以门槛不高,能够有六十分的,就算是乡才。
“各位,这些倒是一打听就能够知道,但问题是此番考题,究竟是何等学问?”
有人问道,立刻让茶肆之中沉默了一会。
“考题不可轻泄,而且皇帝有令,凡是泄题者要行腰斩,夷三族,知题者不报同样如此……”
有人低声说了这条最新的法例,严苛无比。
但是在场的人们反倒是赞叹:“秦皇此政,乃是为我等普通考生考虑!”
秦治之下,人们习惯了严苛的律法,所以听闻这种律法波澜不惊,反倒是有不少赞声。
“虽然未有泄题,但是根据猜测,此次科考,可能侧重儒家学说。”
茶肆之中,有一位学儒的考生笑容得意,说出了这种话。
“君何以见得?”立刻,有考生询问,其他人也是关心的看来。
“盖因此次考题,乃是大公子扶苏所出。”
这儒者笑道:“而天下谁人不知,大公子扶苏此前所学,便是儒学!”
“唉……吾虽可通晓文字,但此前却并未通晓儒学,此次科考,未必是机会。”
有考生叹气,感觉自己希望渺茫。
“君所学为何?”那儒生询问。
这叹气考生道:“吾家中为商,往日吾便多通数术,但未曾涉猎儒学。”
“数术?”那儒生微微一笑,看似安慰道:“虽是小术,但也实用,君便是此次科考不行,也可专研儒学,待日后再考。”
“听闻,每个考生有三次机会。”
茶肆之中,这些考生们闲谈,然后各自怀着不一的心情,纷纷离去,准备明日的‘科考’。
很快,时间过了一天。
大秦的第一场科考,开始了。
(求鲜花,求评价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