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走了之后。
朱标再也忍不住了,问道:“父皇,您今天究竟遇到什么人了?”
朱元璋看着朱标,这一直以来都最受他器重信任的皇太子,也没打算隐瞒,便将他今天遇到秦云的事,都大致的说了一下。
而听完了朱元璋的话后。
朱标的心中装满了震撼。
亩产量1000多斤和亩产量四五千斤的粮食。
只要燃起大火就能造风的方式。
还有秦云对于地理的独特理解与看法。
包括这世界是圆的这种理念。
这都完全颠覆了朱标的世界观!
不过在亲眼看到朱元璋校场放火,听到那些商人的肯定回答。
朱标意识到秦云说的一切都是真的!
“父皇,这清风观主知天文晓地理,才能远远胜过朝堂上的诸臣!儿臣认为,此观主完全能担任我大明的国师!”
“亦该成为道教之领袖啊!!”
朱标十分激动的道。
闻言,朱元璋却摇了摇头,道:“道长有神鬼莫测之能,却不会被权势所拉拢。”
秦云若是想当官的话,将那亩产量千斤和几千斤的粮食,还有收割机都交给官府,就凭这功劳,封侯都够了!
但秦云明显是没这想法啊!
“二虎。”
“在!”
“再调一千禁军,去清风道观处,严加守护,但不可让道长发现!”
“诺!”
朱元璋随即又起身,神色颇为凝重的朝着朱标道:“明日早朝,咱会提迁都之事,待会儿你就去工部问问,看西安的秦王府修建的如何了。”
“听了道长的话,咱觉得大明的对外战略也应该调整一下了,但北元还是要打,必须得把北元打废了,咱大明才能没有顾忌的南下!”
闻言,朱标沉默片刻,才道:“父皇,这南方诸国可都是您定的不征之国啊,若要调整战略,您岂不是出尔反尔?”
闻言,朱元璋一巴掌就拍在了朱标的后脑勺上。
“什么出尔反尔,国策是咱定的,咱难道就不能改吗?!”
“咱以前之所以设这些不征之国,是因为这些国家本就对大明没有威胁,咱以后想后世子孙穷兵黩武,但现在若不打这些国家,难道等着几百年后大明被一群玩船的胡人欺负吗?!”
“你这小子还敢说你老子的不是了,找抽是吧?”
朱元璋去抓朱标的衣领,打算好好教训一下这货。
“父皇,我错了,我这就去工部!!”
朱标反应很灵敏的冲出了奉天殿。
“啧,这小子,越来越滑溜了。”
朱元璋没打到人,多少有些无奈。
随即就出了奉天殿,回乾清宫去了,却在回宫的路上,突然想到了什么般,朝身旁道:“二虎,铁匠和木匠召集的怎么样了?”
“已有百人,其中铁匠七十,木匠三十。”
“差不多了,告诉户部,这些人的食物以及薪俸都得按时发放!不可让道长破费。”
“诺!”
...............
第2天。
天刚微微亮。
百官就已入宫。
奉天殿上。
文武分列,齐齐拱手,山呼万岁!
朱元璋端坐于龙椅之上。
“众卿平身!”
“谢陛下。”~
“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专门服侍朱元璋的太监走出来道。
几名大臣纷纷出列,高举手中奏折。
自有太监将这些大臣手中的奏折收走。
“众爱卿没什么事了吗?”
朱元璋突然道。
所有文武大臣都纷纷看向朱元璋。
平常这个时候,朱元璋都会宣布退朝的。
而朱元璋没有宣布退朝,让很多大臣都意识到出大事了!
“众爱卿既然没有其他事了,那朕现在倒有一件事。”
朱元璋顿了顿,然后道:“朕决定,将国都迁至西安!!”
一石激起千层浪!
朝堂上的文武大臣们全都惊呆了。
“陛下!为何突然做出如此决定?!”
中书省参知政事,胡惟庸率先跳出来问道。
“是啊,陛下,为什么突然要迁都呢?!”
中书省右丞相徐达也跳出来问道。
“陛下,迁都一事,关乎国本,还请陛下三思啊!!”
弘文馆学士刘伯温也跳出来道。
“陛下,迁都一事不可仓促啊!”
“陛下,应天有龙气!不可擅离啊!”
“陛下,国库里的钱早都拿去支应北方军需了,没钱迁都了呀!!”
..............
朝堂之上。
众大臣都提出反对和质疑之声。
而面对此。
朱元璋却似早有预料。
他只是给了身旁太监一个眼色。
“肃静!!”~
太监的大嗓门一开。
朝堂之上,顿时为之一静!
朱元璋目光扫视了下朝堂上的诸臣。
“朕就知道,你们一定会反对!”
“你们一定很奇怪吧,朕为什么突然要迁都?你们以为朕是在穷折腾吗?迁都劳民伤财,朕也不想迁都!但为了大明的千秋万代,为了天下的长治久安,这都不能不迁!!”
朱元璋用力的拍了一下桌子,道。
“陛下!臣请问,为何迁都一事会关乎着大明的千秋万代和天下的长治久安,如今天下承平,应天府也是数朝古都,定都于此,怎么就不能让大明千秋万代,长治久安的?此言是否太过危言耸听了?”
胡惟庸进谏道。
那文武大臣也纷纷点头。
却都赞同胡惟庸的话。
“呵,胡惟庸,你可真是一个蠢货!”
“亏你还读了这么多年的圣贤之书,亏朕这些年还这么信任你,结果你就是个草包啊!!”
朱元璋突然拍着桌子怒斥道。
胡惟庸是年轻大臣中最得他重用的人了。
才具也是朝堂上的佼佼者!
但就是这样的人。
却依旧没有看出朱元璋为什么要迁都。
朱元璋此时生气,可不单单只是生胡惟庸的气。
而是生满朝文武的气!
骂胡惟庸也是在骂满朝文武!!
而胡惟庸则被骂的有些懵。
他实在是不清楚朱元璋为什么会突然这么生气。
但他随即就有些不服气。
“臣若有什么错,请陛下明示!”
“但陛下若说不出个理由,迁都一事,就望陛下三思!!”
胡惟庸直接跪在地上,进谏道。
而闻言,朱元璋脸上却挂起一抹冷笑。
“胡惟庸,咱就问你,如果是两军交战,从地势高往地势低好打,还是从地势低攻打地势高好打?”
“这,自然是从地势高往地势低好打!”
“那咱问你,是西安的地势高还是应天府的地势高?”
“.......陛下,此乃何意?”
“咱大明疆域里的河流都是自西往东流,而水往低处走,西安就位于西方,而应天府,却已临海!”
朱元璋顿了顿,道:“胡惟庸,朕现在问你,是西安地势高还是应天府地势高?”
“自,自然是西安地势高一些了。”
胡惟庸额头上已开始析出冷汗。
他已经察觉出情况不对了。
“那咱问你,若中原之地有一天流民遍地,义军蜂起,那是打西安好打,还是打应天府好打?”
“这,这。”
胡惟庸咽了口唾沫,才声音沙哑道:“自然是打应天府好打。”
“你也知道啊!”
朱元璋气愤的站了起来,伸手指向朝堂上的众臣。
“就这么简单的道理,你,还有你们,就没有一个能够看得出来的吗?!”
“当年咱定都应天府,你们就没有一个跳出来阻止的。”
“如今咱要迁都,你们还反对!”
“草包!蠢货!一群饭桶!!”
一时间,众臣耳畔都嗡嗡作响。
且全都懵了!
被朱元璋一提醒,他们骤然发现,他好像真的犯了一个极其严重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