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准备去找柳风的时候,听到院子里的长工在说,他去学堂给授课去了。
朱棣二话不说,瞪着自己的自行车往学堂里面赶。
刚刚抵达的时候。
就听到齐刷刷的一声。
“老师好!”
“还好!赶上了!”
朱棣万般庆幸自己没有迟到,走到门口,这才准备进去。
柳风看着朱棣的落座没有多说话。
开始上课。
“孙冠、李然你们二人平日里喜欢舞枪弄棒。总是希望能够从军!那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军事!!”
说到军事方面,朱棣双眼都有了亮光。
要知道自己本身就是骁勇善战、且同徐达、汤河、蓝玉等开国名将都有过交集。
兵法之类的书籍更是熟读于胸,自然显得兴奋起来、甚至想要检验一下,柳风对于排兵布阵究竟有几斤几两。
这点小九九几乎都写在了脸上。
如果对于当朝者来说,朱棣的确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实力。
而柳风的开口竟然是他从未听过的战争方式。
“军民融合!”
面对朱棣的疑惑。
柳风没有过多在意,反而根据当下情况继续讲述。
“北元击退之后,时常骚扰边境,复辟之心不死,而整个西北地区,常年兵荒马乱,即便是屯住重兵,但是效果甚微,你们有没有想过是为什么?”
此番言论一出,朱棣立刻举手示意。
“效果甚微的原因,是因为大明边境辽阔,那些鞑子们很少进行大规模战斗,反而是小股骑兵进行抢掠、骚扰。唯一的解决方式,那就是大修长城,建造有力的防御工事。”
对于朱棣的回答,柳风丝毫不觉得意外、因为当初现存的长城、以及各地的古城、大多都是明城墙。
对于当时的大明来说,是一笔不菲的国库之出。
但是柳风却摇摇头否定这个劳民伤财的谋略。
“非也!非也!”
此话一出朱棣顿时间蒙了,直接了当的质疑道。
“如果不这么大修工事,这万里的边境线上,如何能够防范?”
柳风面对质疑,不慌不忙的指了指最先写下的议题。
“军民融合!”
“军民融合?”
朱棣还是不懂,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战术,能够面对几十股,甚至上百股的骑兵侵袭。
柳风耐心的解释道。
“大明于西北地区陈兵百万,为何不化整为零。分为各个战斗小组。遍布边境地区,依靠有力的地形。发展民兵进行有素的训练、从而达到军民融合的地步,共同守卫边疆呢?”
“为何要舍本求末,非要以军对军?打大规模的歼灭战役呢?”
这番言论,几乎对于朱棣就是当头棒喝。
竟然要采用军民融合的方式!
不过心里还是有着太多的疑问。
“那这些兵卒的后勤供养该如何保障?要知道万里边疆、如此一来,人人皆兵、这么庞大的部队,仅仅是粮食都是个天文数字。”
“即便是穷尽江南几省的粮税都无济于事!”
对于朱棣提出的这些问题,也是洪武年间最现实的问题。
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往昔夜夜笙歌、繁华无比的扬州也仅有十三户人家。
真可谓烽火扬州路。
的确不适合进行大规模扩军、所以出征北元也是在洪武四年之后,国内有了钱粮之后,才进行征伐。
“如此穷兵黩武。恐怕不等北元覆灭。我们大明就被这沉重的负担压垮!”
存在的这些问题柳风都懂。
就连不怎么懂战争的孙冠和李然都觉得朱棣说的很对。
这种全民皆兵的方式的确不可取。
而柳风却丝毫不受影响。
目光放在了这位未来的永乐大帝身上。
进行解答。
“唐贞观年初,面临的困境与我们大明是极其的相似。可最终为何能够成为天可汗?其原因究竟在哪?”
谈及这些,朱棣更是自信的回答道:“其原因,在于骁勇的名将频出。”
“不论是李靖、侯君集、苏定方等都是有着极其辉煌的战绩,打的周边各国心悦诚服、所以才有这万国来朝的景象!!!”
说起这些人的名字,朱棣眼睛当中都有了浓重的羡慕之色。
而唐初的名将战绩的确堪称豪华、如果你没有灭过一国,都不好意思受当初李世民封赏。
就连一个使臣王玄策、前往中天竺之时,因为当时的阿罗那顺谋权篡位,并且劫持大唐使臣。
而王玄策一怒之下,孤身一人,背靠大唐前往就近的、吐蕃国借兵,直接灭了中天竺一国!
使臣都如此,更何况那些千古名将呢!
这点柳风肯定是明白的。
不过这些都只是表象,并非实质。
依旧是摇摇头,甚至轻蔑一笑的道。
“非也!非也!”
这回朱棣彻底蒙了,他真没想到对于这些流传千古的名将,柳风竟然还是报以否认态度吗?
面对大家的疑惑,柳风这才开始解答起来。
“凡事需要看本质,大唐的兴盛原因和那些名将是有关系,但不是绝对的关系!”
“真正能够支撑李世民成为天可汗的是这三个字!”
说完之后,朱棣极力的睁大眼睛,想要看看柳风写的到底是什么。
“府兵制!!!”
柳风指着黑板上诺大的三个字,异常肯定的解答道。
“国之强盛,非一人之力,非一个皇室之力,而是一个制度下,产生的无数人共同奋力的结果所在!”
“而府兵制,就是如此!利用极少的财政支出。却养活了初唐时期战无不胜的铁血军队、成就了那些名将也成就了李世民的天可汗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