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休偶遇两群孩子打架,起因不过是个小矛盾,所以在训斥了两个孩子头几句之后,又让人拿来一些点心给孩子们,结果刚才还打成一团的孩子们竟然坐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吃起点心来,毕竟都是些孩子,矛盾来的快去的也快。
看着不远处那些欢快的吃着点心的孩子,李休则是会心的一笑,也没有再打扰这些孩子,转身沿着河向上游走去,不一会的功夫,前面就出现一座巨大的庄园,正是以前平阳公主的别院,不过后来送给了马爷,成为马爷和光化郡主的家。
当下李休来到马爷家的客厅,不一会的功夫,就见马爷懒洋洋的从外面走进来道:“你怎么有空来我这里,那个小家伙还好吧,有没有取好名字?”
“名字的事我也在苦恼,要不马叔您帮忙取个名字?”李休这时笑嘻嘻的道,马爷和光化郡主之间的夫妻感情极好,所以他在回来后,也是天天的呆在家里陪着妻子。
“我就是个大老粗,取名字这种事还是你自己去想吧,免得我取的名字太难听,以后让孩子埋怨我!”马爷听到李休的话却是连连摆手道,他也不想替接过李休这个苦活。
“对了,你不在家里陪着自己的宝贝女儿,怎么无缘无故的跑来我这里了?”马爷估计也怕李休再说让他帮着取名的事,所以这时立刻转移话题道。
“我这不是在家里给女儿想名字想的头痛,所以就出来转一转,结果竟然遇到两群孩子打架,其中还有一群是五指庄的,不过我也有些奇怪,这些孩子怎么不去学堂读书,竟然在外面瞎跑?”李休这时笑着解释道,说到最后时,他脸上的笑容却慢慢的收敛了起来。
“这帮小兔崽子,庄子里明明的私塾他们却不愿意去读书,再加上庄子里的男人又经常外出走商,也没空管他们,这才让他们一个个都养成了野性子,成天的外面闯祸!”马爷听到这里也不由得开口骂道,五指庄里都是他的老兄弟、老部下,所以听到庄子里的孩子在外面打架时,也不由得十分气恼。
“马叔,庄子里的私塾是你们统一出钱建的吗?”李休这时也认真的开口询问道,他虽然也经常去五指庄,但是对那里的情况并不怎么了解。
“这倒不是,你也知道庄子里的都是我的老部下、老兄弟,他们跟着商队跑商,也都挣了不少的钱,有些人对孩子比较重视,所以就商量着一起出钱,请了先生建了私塾,让自己的孩子去读书,但你也知道,军中的兄弟大部分都是穷苦人家出身,也没什么见识,甚至很多人觉得让儿女们穿暖吃饱就行了,再加上又经常外出,也根本没空管教,结果庄子里的大部分孩子都是不读书的。”马爷说到最后时,也不由得无奈的摇了摇头。
虽然读书人很受人尊敬,但是在大唐这个时代,绝大部分的人都没有受过教育,哪怕是做了父母,对孩子也只有养的概念,而没有教的概念,可以说大部分孩子都是处于放养的状态之中,哪怕是像五指庄这样不缺钱的庄子,很多孩子也都没有上学,毕竟真正喜欢读书的孩子毕竟还是少数,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更喜欢玩。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刚才我看到那些孩子时,心中就在考虑这个问题,而且不但是五指庄的孩子,另外还有附近佃户家的孩子,一个个都是像野孩子似的四处乱跑,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所以我觉得可以建一所大的私塾,让周围的孩子都来上学!”
李休这时终于将自己刚才的想法讲了出来,教育是百年大计,想要将大唐的盛世延续下去,就必须为后世多培养一些人才,以前李休是没空想这些,现在外部的威胁已经消灭,剩下的自然需要开始从内部打好基础了。
“建一所大的私塾,让周围所有的孩子都来上学?”马爷听到李休的想法也不由得惊讶的看了他一眼道,这个想法可真是有些大胆,虽然朝廷也有类似的公学,但是因为财政短缺的原因,各个地方的公学大都名存实亡,而且就算有孩子去公学,最后也学不到什么。
“不错,诸葛亮曾经说过: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而且还说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如果放任那些孩子整天玩耍嬉闹,日后又如何成为我大唐的栋梁之材?”李休这时神情严肃的道。
有了孩子之后,李休也看过许多前人留下的与教育有关的著作,上面诸葛亮的两段话都出自他的《诫子书》,前一句说明了教育的作用,后一段则从反面说明如果一个孩子不受教育,那么日后就会变成枯枝败叶一样,对自己、对社会都没有丝毫的用处,到了那时再叹息又有什么用?
“这个想法倒是不错,不过朝廷已经在各地设立的公学,咱们再办这么大的私塾的话,会不会让人借此攻击你?”马爷这时却还是有些担心的道,到了李休这种地位,一言一行都可能被人盯着,所以也不得不谨慎。
“这有什么,朝廷有了公学,也没说不让设立私塾,而且马叔您想想,那些世家大族哪个没有私塾,据说有些私塾连朝廷的太学都比不上,相比之下,我建造一座给商队和佃户子弟出身的孩子上学的私塾又算得了什么?”李休这时却是毫不在意的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