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云的邸报已经到了李渊的手里。
看着李智云送来的邸报,李渊还是有些担忧。
按照李智云所说,他有把握击败李密,但一想到李密在函谷关一线的兵力已经达到了五十万之多,信心又不是这么的足了。
于是只能将自己的这些幕僚们都召集过来,让他们参谋一下。
“现在智云在函谷关一线不光挡住了李密,甚至在之前的几次交手中还隐隐处于上风,要是现在因为粮草问题就撤退的话我实在是不甘心。”
李渊的话很明白,就是让李智云去打。
当李渊说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有些人坐不住了。
这一次不是刘文静,而是窦威。
他们窦家不光选择支持李渊,更选择了支持李世民。
现在看到李渊还不想放弃东线,他不得不站了出来。
窦威向李渊拱手道:“大王,俗话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我军在东线的粮草供应已经支撑不了多久了,最多半个月的时间就会供应减少,就算楚国公有妙计破敌也不是短时间所能够奏效的,毕竟李密可是有着五十万大军呢。”
刘文静也说道:“窦公是老成谋国之言,一旦东线长期僵持不下,我军怕是想退都不容易了。”
“这...”
原本对李智云击败李密有些意动的李渊在听到两人的话后也确实有些疑虑。
窦威说的有道理,李密有着五十万大军。
李渊虽然对李智云的能力有信心,但一想到面对的是拥有着五十万大军的李密,信心就不是那么足了。
“呵呵呵,唐王之前不是还说听一听楚国公的建议吗,现在楚国公对我们面临的困难是了解的,既然他有把握那就说明是真的有把握。”
裴寂的话令李渊原本疑虑的情绪消散了大半。
是啊。
作为自己儿子里面军事能力最强的一个,李智云每一次任务都完成的很好。
既然他都觉的有把握,那自己为什么不相信他一次呢。
看到李渊更加坚定支持李智云的东线作战,窦威和刘文静暗道不好。
裴寂继续说道:“刘司马所言长期僵持不下的问题我觉得不应该怪罪楚国公,毕竟楚国公出战才多久就已经连续取得了几次大捷,逼的李密不得不从中原调兵,这都说明李密绝非楚国公的对手。”
“玄真所言有理。”
李渊掠着自己的长须微微颔首,算是认可了他的话。
旋即向世子李建成问道:“建成以为如何?”
李建成没想到父亲会突然问自己,不过他的心中已经有了腹稿。
“父亲,孩儿以为可以相信三弟,我军连续几场胜仗来之不易,不可放弃战场优势。”李建成抿了抿嘴说道。
见父亲更加认可自己的话,便继续说道:“从三弟传来的消息来看他是有把握在短时间内解决李密的大军的,既然如此我们又何不多支持一下呢。”
确实应该支持。
准确来说支持李智云其实就是支持自己。
自入主长安之后,李建成就知道自己独领大军作战的机会就很少了。
只要二弟、三弟在,自己的机会就很渺茫。
除非两人都不在长安的时候才会有自己的机会。
三弟的军事才能很高,在军中颇有威望,但他的庶子身份注定是威胁不到自己,至少短时间内是威胁不到自己。
而二弟就不同了,同样是嫡子,要是他立下的功劳足够大的话对自己的位置威胁可就太大了。
尤其是刘文静和窦威都支持二弟,这给了他巨大的压力。
现在的局面很清楚了,自己的父亲李渊肯定是要当皇帝的,到时候自己的世子就会成为太子。
可这两个人竟然跟自己二弟走的这么近,态度实际上已经很明确了。
既然如此,自己就绝对不能让二弟单独立下大功,至少也得让其他人平衡一下他的功劳,削弱其在军中的影响力才行。
而这个能够削弱二弟影响力的人就只能是三弟了。
三弟掌兵对自己的威胁远不如二弟的威胁大,这才是他支持李智云的原因。
李智云自己都没有想到在这个权力核心之中竟然有两个人在无意之中站在了自己这边。
见李建成也是支持,李渊道:“既然建成和玄真都同意,那我们就相信智云,相信他能够击败李密。”
“可...”
正当刘文静要说什么的时候,窦威拉了他一下,示意他不要再说了。
见窦威都没有多说,刘文静自己也就没有说什么。
“不过世民出征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到现在还没有击败薛举,是得催促一下他了。”
临了李渊来了这么一句,李建成听到这话面露喜色,而刘文静和窦威的脸色就有些不太好看了。
回去的路上,刘文静特意拦住了窦威,道:“窦公,刚才您为何拦住我,现在楚国公的威望已经够大了,要是再让他立下大功的话,秦国公岂不是会削弱在军中的影响力了?”
“这正是唐王所想的,你以为唐王不知道秦国公和世子的竞争吗?”窦威问道。
窦威继续道:“唐王就是要在军中培养自己真正听命于自己的人,而楚国公不是嫡子不会参与夺嫡是最合适的,楚国公立功越多唐王就越高兴。”
“可是这样秦国公的机会不就渺茫了?”刘文静问道。
窦威用他那老太的眼睛看了刘文静说道:“秦国公就在跟薛举对战,只要他能够打赢薛举一切不就都好说了。”
(感谢投鲜花和评价票的读者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