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兄真乃无双国士智勇超全,请受陈宫一拜。”
“公台兄,你这是为何。”
“孟德啊,大堂之上人多眼杂,陈宫我不得不折辱你一番,就算是报我当年登门受辱之愤吧,
知道吗我早就恨透了国贼董卓,早就想手提三尺剑手刃国贼,而你恰恰是你做了我想做
而没有办法做到的事情,陈宫深表敬意。”
“可是我料事不周啊,刺杀失败了,仓惶逃出京师,亡命于荒郊野地。”
“虽然刺贼没有成功,但是孟德兄已经名垂青史,不以成败论英雄。”
“公台兄,实话说对于刺杀这件事我已经后悔了。”
陈宫听到曹操这样说以为他又胆小怕事了。
“此话什么意思。”
“我曹操何许人也,我应该振臂高呼召集天下的壮士组建剿贼义军,
挽江山于即倒救苍生于水火,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
这才是我应该做的而这恰恰也是最难做的,可是我呢我挑了一个容易的,
避重就轻拿了一把刀去刺杀董卓,你看看我曹操居然堕入刺客者流了,董卓又是什么人,
他不配我去刺杀他,再者说了,就算是董卓死了,难道就没有别的枭雄祸国乱世,
所以曹操刺董看上去是大智大勇,实则匹夫之勇愚蠢之至。”
“孟德兄此话令我如梦方醒,汗颜哪汗颜,
我正为你此壮举敬佩不已之时,你已经将它视如草芥了。”
“公台兄,这也是拜你所赐,我在这间牢房里
痛定思痛悟出来的。”
“敢问孟德兄此去何为。”
曹操现在也把陈宫当做了自己人,也不跟他藏着掖着。
“归乡里发天子诏,召集天下诸侯兴兵讨伐董卓,重整山河再造乾坤。”
“陈宫有一愿务请孟德兄允诺。”
“请讲。”
“请准许我随你鞍前马后,辅助明公共创大业。”
“你可是朝廷命官啊。”
“孟德兄,你不也是朝廷的一名骁骑校尉嘛。”
“公台兄,杀贼易成大业难,一旦大旗举起来
我等随时都有粉易碎骨的危险。”
“为了乾坤大业陈宫我不避刀山火海。”
“我再问你我如今是孤身一人,你的父母妻子孩子他们该怎么办。”
“罢了陈宫已经顾不得许多了,只当是陈宫从来就没有这些。”
“公台兄,国士无双义薄云天曹某敬佩之至。
第二天,曹操就和陈宫离开了中牟县。
在路上,陈宫向曹操建议。
“孟德兄,由此北去五百余里即是平阳,我听说袁绍己经在平阳起兵了。”
“不错袁本初是个聪明人,在这乱世之中抢先举起了义旗为天下先哪。”
“孟德,袁氏家族名动四海四世三公,可以说是名门故遍布天下,袁绍举兵各地诸侯必然云集,我看咱们不如先投奔于他共襄大义。”
“公台兄,我觉得咱们肯定是要去见袁绍的,
但是如果现在单枪匹马的去不会得到重用,我觉得袁绍并非明主。”
“孟德兄此话何意啊。”
“请问袁绍为何举兵。”
陈宫不明白为何曹操会问这样的问题。
“这还用问哪,讨伐董卓锄贼扶汉。”
“我再问你董卓之患又从何而来。”
“这个我知道,先帝中平末年,君臣昏昏宦党擅权,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把持朝政,
当时何进为了剿除宦党密令西凉诸侯率兵入京勤王,这才造成了董卓的祸乱。”
“那公台兄召藩入京勤王这个主意是谁出的嘛。”
“这个我倒不知道。”
“正是袁绍,是他向何进建议密令西凉刺史董卓引军入京,后头的结果就有日共睹了,
阄宦之祸倒是没有了,但是董卓之祸甚于阄宦之祸十倍。”
曹操的这几句话倒是改变了陈宫对袁绍的看法。
看来这袁本初真是徒有虚名没有远见卓识啊。”
曹操看见陈宫确实也听进去了,就继续对他说:
“我再问你,你知道是谁,第一个便反对召藩入京勤王,又是谁最早就看出董卓之祸会甚于阄宦之祸的。”
“不知道。”
“是我曹某,当日何进之身绍商议此事我就在边儿上,我跟他们说阄宦之祸古今皆有,
但看天子是否贤明,只要有明主在朝只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派一小吏便可将阄宦付之牢狱,
但是召藩入京勤王万万不可,因为那是弓虎驱狼之计,其结果断然是虎患大于狼害,
但是何进不听,他认为袁绍四世三公肯定比我曹操有见识,结果呢,
西凉军来了何进死了,袁绍跑了董卓祸害后宫荼毒天下。”
“当初他们要是听了你曹孟德的话何至于今日啊,饿浮遍地虎狼横行山河破碎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