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纺织公司,事业草创期间,只有五十名纺织工。设总经理一名、副总一名、厂长若干、车间主任若干。
还处于资本原始积累状态的工厂基本工资并不高,学徒工只能拿0.5两月薪,熟练工能够拿1.2两月薪。
不过,学徒工做满半年,可以提升为熟练工。而熟练工的工作年限每增加一年,月薪增长0.1两。
当然,这些仅仅是底薪,如果超额完成工作任务,能够获得绩效工资。工作中表现特别优异者,可以提拔为管理人员。
管理阶层的工资,则已经相当可观了。
车间主任月薪5两、厂长月薪10两、副总经理月薪30两、总经理月薪50两。而管理阶层同样有绩效奖金。
整个工厂等级森严,要求员工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1、按时上下班、工作时候不准偷懒怠工。
2、讲究卫生、不准随地大小便。
3、不准私自拿公司任何财产、一针一线也不许。
4、尊敬领导,服从工作安排。
5、遵纪守法,不需聚众打架。
6、不准贿赂上司,也禁止管理人员收礼。
7、要有保密意识,不准对外泄露公司内部的商业机密。
以上的条款,初次违反,罚10文钱薪水。再次违反,写检讨书,扣50文薪水。三次违反,扫地出门。..
在监督上,总经理监督全公司,副总经理监督厂长,厂长监督车间主任,车间主任监督工人。
除了公司内部的自我监督之外,肖图白更是会派人暗访调查。
公司招聘的大多数是失业的流民,雇佣这些流民做工,不但能够创造经济效益,而且对于社会稳定,大有好处。
工厂运行一周之后,每天生产棉纱160斤,棉布20匹。皇家纺织公司自己织布,只消化60斤棉纱。
剩下的100斤棉纱,向天津城内的织造作坊出售,每斤棉纱能够赚取加工费10文钱。
随着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财务状况也不断的好转。预计每个月还能够产生10两以上的账面盈余。
虽然,暂时而言,公司还未有赚取暴利。
但是,肖图白已经非常满意。因为这才是16锭纺纱机的效益,将来随着机器的改进,公司效益会出现爆发式增长的。
工业时代,追求的是量产。
产品量产之后,每件只赚微薄的利润,但是聚沙成塔,最终能够创造的效益,远远超过传统的生意......
————————
肖图白看似在北京、天津忙的热火朝天。实际上,他却是时刻准备着逃往南方......
南逃计划,是要将整个北方的工业生产力也撤到南方,火药厂、兵器厂、铁厂、纺织厂、纸厂、酒厂......
任何先进的设备、能工巧匠,都将会有序的被撤到南方。如此庞大的南迁计划,漕运、陆地运输,成本太昂贵。
所以,海运成为了迁都南京的关键!
崇祯年间的海禁已经很松弛,就连最保守的北方海港也开始闻到了海洋的气息。天津地方志记载——崇祯六年“正月初八,运舟出天津海口,为飓风所覆。”、“六月九日,天津周围地区大风雨伤稼,毁坏海运粮船,损失米105066石,豆65923石。”
虽然是记载海上灾难,带来的经济损失。但是,也在侧面反映,由于大运河漕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北方对于粮食运输的需求,崇祯年间已经重新开启了天津海运。
但是明末重启海运不久,天津的的港口基础设施还是很落后,仅仅是少量的官方海船,运输粮食、物资。而很少有民间的海船,前往天津贸易。
所以,肖图白便以朝廷的名义在天津新开一个市舶司,吸引更多的福建、广州的海船,前往天津贸易,刺激大明海上运输行业的发展。
除了在天津大力发展港口海运产业之外,肖图白也非常重视在天津发展渔业。
经过实地考察,肖图白发现天津捕鱼业,并不发达。整个天津沿海的村镇只有百多条捕鱼小艇。
每艘小艇载重量不到十料,均是两三人操作的小渔船。理论上能够载重两三吨,不过实际上为了安全,每次至多在近海捕捞一两百斤鱼便要返航。
海洋捕捞规模小,渔民数量少,除了因为“海禁政策”阴影之外,更主要的因素是,海上捕鱼并不太赚钱。
这个年代,离海二十里远的地区,鱼价很贱。而离海岸远的内陆城市,海鱼虽然卖得上价格。但是,由于保鲜和运输方面的困难,鱼运到几十公里外,便已经变质腐烂,一钱不值了。
沿海渔民捕捞的鱼,除了自家食用之外,多余部分就在当地廉价卖掉。海洋捕捞赚不到什么钱,所以渔民的捕鱼积极性也并不是很高。
明朝末年天灾人祸,陆地粮食减产严重。为了养活数千万饥饿的大明百姓,必须要从海洋中捕捞更多的食物,弥补粮食缺口!
所以,必须要让鼓励渔民捕捞的积极性,让渔民在捕捞过程中,能够赚大钱。
其实,让渔民赚钱也很简单,只要解决了海鱼保鲜的问题,就足够!事实上,海鱼保鲜问题,解决办法一点也不困难,肖图白就有两个简单易行的办法。
一个办法是将海鱼制成咸鱼,另外一个办法是做成鱼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