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琼、周毖二人连忙大喊饶命,但董卓已经铁了心要杀他们。
没过一会儿,两人的头颅就被砍下,送到董卓面前来。
望着两颗狰狞的头颅,董卓的心中忽然生出一丝悔意,他虽然执掌朝廷大权,但愿意投靠他的朝中大臣却不多,唯有这两人一直为他出谋划策,如今却被他一怒杀之,那他岂不是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可惜,人死不能复生,董卓此时后悔已经迟了。
他看着在场众将,沉声问道:“诸位,如今袁绍等人铁了心要起兵讨伐我等,大家都说说该如何应对吧!”
话音刚落,便有人站出来大声道:“义父,不过是些宵小之辈,即便他们胆敢起兵谋反也不足为虑;只要给孩儿五千精兵,孩儿愿为义父平息一切叛逆!”说话之人生的极为雄壮,相貌英朗,气势不凡,正是骑都尉吕布。
身为丁原的心腹,他却背叛了丁原,并且认董卓为义父,深受董卓的信任。
听到吕布之言,董卓欣然笑道:“老夫有奉先在,又有何忧?但袁绍等人也不可小觑,若是他们倾力来攻,老夫也要好生计议方可。”
这时,下方众人中,有一文士站出来道:“回禀相国,属下以为,关东诸侯虽多,却不足为虑;相国所虑者,唯有一人。”
董卓向那文士看去,只见那人相貌平凡,身材矮小,身穿一件低层文官的袍服,但其面相却是有些生疏。
“尔是何人?”董卓沉声问道。
“回禀相国,某乃李儒,字文忧,陇西郡临洮人,如今为弘农王麾下郎中令。”那文士镇定答道。
“李儒?”虽说这文士的相貌平凡,看上去没什么出众的地方,而且名气也不大,不过董卓一听说他是临洮人,顿时对其有了一丝好感,因为董卓同样是临洮人。
“尔刚才说,关东诸侯皆不足为虑,可有理由?”
李儒从容答道:“回禀相国,相国虽然大义为国,但有些宵小之辈却总是反对相国。此次桥瑁传檄各地,袁绍等人必定蜂拥而起。不过他们所为的,却不是想要讨伐相国,而是为了各自的野心。”
“既然是为了自己的野心,那他们就不会与相国硬拼。属下以为,相国只需要以大军进行震慑,击退关东诸侯最初的进攻,只要能抵挡住其一时之锋芒,那么这些诸侯必然会自乱阵脚。”
“到时候各路诸侯为了争权夺利,必然会相互争斗,人心难齐;反观相国一方,却是上下一心,大伙儿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必然所向披靡。又何惧于区区袁绍等人?”
“哈哈哈哈……”董卓闻言大笑起来:“好,说的太好了!文忧之言,简直是说到老夫的心坎里了。文忧,以你之才,只当个郎中令实在是太屈才了,今后就跟在老夫身边,帮老夫出谋划策吧!”
李儒闻言大喜,连忙拜倒在地,大声道:“李儒多谢相国恩典!”
“嗯,起来吧!”董卓满意的点了点头,接着问道:“你适才说,关东诸侯不足为虑,为虑者只有一人,不知文忧所言是何人?”
“回禀相国,属下所言之人便是振威将军段增。”李儒肃然答道。
听到李儒提起这个名字,董卓的脸色顿时难看起来。
当初段增离开洛阳时,他连夜派人去追,不过段增跑的太快了,直到到了河东郡,董卓派去的人才追上。
面对董卓让他返回洛阳改任他职的命令,段增毫不犹豫便拒绝了,并且声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连君命都不受,更别说董卓的命令了。
得知这一结果后,董卓虽然大怒,但也无可奈何,心中对段增却高度戒备起来。
“文忧所言甚是,老夫对此人也极为警惕。上次老夫让他离开洛阳,的确是有些失策了。”董卓的目光在蔡邕、段煨、樊稠、张济等人的身上看了一眼,却没有说什么。
这些人当初虽然支持过段增,但他们都是董卓的心腹之人,董卓也不好对他们动手。
“关东诸侯的军队,大多都是新招募的士卒,即便兵力再多,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又有何惧?但段增麾下的军队却是征战多年、战功赫赫的强军,绝不可小觑。”董卓沉声说道。
吕布站出来,有些不服气的道:“义父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那段增所统之军,即便强悍,也强的有限;若是义父允许,孩儿愿领兵五千,为义父平之。”
董卓摆了摆手道:“奉先固然英勇,但要击败段增,五千人还是太少了。而且如今段增毕竟没有正式起兵造反,老夫现在也不好对其下手。”
他看了看李儒,接着问道:“文忧,你刚才既然说段增才是老夫的心腹大患,那你可有应对之策?”
“回禀相国,属下以为,如今各地诸侯起兵在即,相国首要一点就是不能腹背受敌;如今天下格局,袁绍在北面,曹操、张邈、桥瑁等人在东面,袁术在南面,若是西面也受到威胁,那我军就危矣!”
李儒沉声道:“所以属下以为,相国现在第一步应该征召皇甫嵩、盖勋二人入朝,尤其是要派人去接管皇甫嵩麾下的三万精兵;若是能获得这三万精兵,则西面的局势就算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去年年底时,马腾、王国等人起兵攻略凉州各地,朝廷命皇甫嵩统领三万大军前去平乱,取得大胜后,皇甫嵩便率军驻守在右扶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