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乃是陈留郡的大族,家中产业众多,又有多人出仕为官,算得上豪富之家,不过蔡邕生性不喜奢华,他的府宅装饰得极为简洁,却又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跟在门房后面行走了一会儿后,段增来到蔡家的客厅前,此时那里已经有两个中年人端坐着,用一种审视的目光向他看来;而段增的书帖则被其中一人拿手里。
这两人都有一种相同的儒雅气质,再加上他们的年龄也相识,所以段增分辨不出这两人到底哪个是蔡邕,干脆上前长揖道:“末学后进学生段增见过二位先生!”
“原来是段家的小公子来访,老夫蔡邕,这位是我好友翁叔。”蔡邕率先开口介绍道。
“翁叔?”段增神情一动,顿时反应过来另一人的身份。
这一年多时间,段增不仅跟着苏昭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对于当今世上一些较有名气的人物也有了一些了解。
当听到“翁叔”这个名号,再结合蔡邕好友的身份,段增便反应过来这人乃是曾与蔡邕等人一同在东观编撰过《五经》的光禄大夫马日磾。
“见过伯喈先生,见过翁叔先生!”段增再一次长揖行礼。
“嗯,段小友多礼了,请坐!”蔡邕笑着点了点头。
“多谢伯喈先生。”段增肃然一礼,这才在末位客席上坐下;有蔡府的下人给他端上热茶,段增微微欠身,道了一声“多谢”。
这时,蔡邕有些迫不及待的询问道:“段小友,你那字帖老夫看过了,不知究竟是何人所书?”
刚才在等待段增进来的过程中,蔡邕忍不住将那书帖再次欣赏了一遍,而对其的喜爱又更近了一步,所以他越发急切的想要知道这书帖到底是何人所书写的。
一旁马日磾同样目光灼灼看向段增,想要尽快知道答案。
段增见了他们的神情,顿时暗笑一声,知道自己的书法果然引起了他们的瞩目。
他尽量用平静的声音答道:“实不相瞒,这份书帖正是小子书写的。”
“你?不可能!”蔡邕二人大吃一惊,随即脸上露出不信的神色。
段增也知道他们为何会怀疑,毕竟就算是在后世书法鼎盛的时代,想要有他这样的书法造诣,也必须有很多年的苦工才行。
更不用说在蔡邕二人看来,段增这份字帖完全称得上具有开创性意义,若是没有深厚的书法底蕴,不可能“创造”出这么绝妙的书法来。
而段增现在有多大?最多不会超过十二岁,就算他从娘肚子里就开始练习书法,也不过十二年,怎么可能有这等书法造诣呢?
段增也不解释,而是直接道:“二位先生既然不信,小子愿意当场书写给二位先生看。”
蔡邕听了与马日磾对视一眼,随即缓缓点头道:“好,那就让老夫来欣赏一下如此绝妙书帖是怎样写出来的吧!”
说着,他命下人端上笔墨纸砚,请段增当场书写。
之前给蔡邕看的那份字帖,其内容乃是《论语》中的语句,这也是段增穿越到这个时代后练习得最多的几句话,所以此时他同样选了那几句话。
在道了一声“献丑了”后,段增提起笔开始快速书写,每一次落笔都不假思索,彷如流水一般缓缓淌出。
蔡邕、马日磾二人都忍不住站起身,走到近前来观看他书写。
看了一阵后,二人便确认无疑,那书帖的确是眼前这个段家小公子所写,这让二人眼神中都流露出惊骇之色。
“若非亲眼所见,又有谁敢相信那份字帖居然会出自一个十二岁孩子之手?难道说此人对书法的悟性极高,以至于小小年纪就有如此高的造诣吗?这得有多高的悟性才有行?”
且不提蔡邕和马日磾心中的惊讶,段增依旧沉浸在书法的世界里,他一笔一划快速书写着,甚至都忘了自己原本的目的。
等书写完后抬头一看,只见蔡邕和马日磾二人都以一种“看怪物”的眼神盯着他,顿时吓了一跳。
“二位先生,小子已经写完了。”
蔡邕二人这才惊醒过来,连忙道:“嗯,段小友果非常人,刚才却是我二人小觑了你。”
“不敢,还请伯喈先生点评一二。”段增连忙躬身请教。
蔡邕沉吟了片刻,这才开口道:“你的书法造诣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地步,而且你的这种字体可谓独树一帜,书写时如行云流水,飘逸出尘,老夫也自愧不如!不过……”
听到蔡邕自承不如时,即便明知道对方乃是谦逊所言,但段增心中还是忍不住感到得意,毕竟眼前说这话的人可是对后世书法起到了极大影响作用的蔡邕啊。
而听到“不过”这个词时,段增又有些紧张起来,连忙聚精会神静听下文。
只听蔡邕接着叹息道:“不过,你的书法还是缺少了一种灵性,一种独到的韵味,当然,这也是你的书房尚未完全成熟所致;若是哪天你的书法能达到浑然天成的地步,那时你就能成为顶尖的书法名家。”
段增听了眼神一亮,他也知道自己的书法所存在的问题,自己现在还是模仿阶段,尚未形成自己独到的风格,也正是因此,自己的书法才像蔡邕说的那样,缺少灵性,缺乏韵味。
他郑重长揖到底,恭恭敬敬的对蔡邕道:“小子恳请先生教导!”
“你有如此天赋,老夫自然不吝与指点,若哪一天你能更进一步,将这种字体发展完善,老夫也与有荣焉!”蔡邕欣然答应下来。
段增心中一喜,接着又福至心灵一般,突然跪倒在地,“呯呯呯”的连磕了三个响头,口中大声道:“弟子段增,多谢老师!”
这一下,蔡邕愣住了,马日磾同样也愣住了。
这个时代的师生关系可是非常紧密的,蔡邕虽然喜欢指点后辈,但他还没有正式收徒过。
更何况眼前这位段家公子虽然天赋过人,但毕竟只是第一次见面,蔡邕对他的才学、品行等都还不够了解,尤其是段增的父亲段颎目前还是宦官一方的人,与士人的关系并不好。
所以对于段增突然拜师的举动,蔡邕顿时犹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