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装备,套上隐身斗篷,樊奕泽独自一个人,神不知鬼不觉的离开了大阪,直接朝着京都方向前进。
经过几个小时的跋涉,在下午四点左右,樊奕泽就来到了红警兵团的前沿阵地。
三个军团在京都外围设立防御阵地,呈一个巨大的三.角形布防,犹如一个半圆形的锅盖,对京都呈现包围态势。
双方前沿阵地相距不到五百米,这个距离下,红警兵团的很多精确射手,都潜伏在前沿阵地,偶尔干掉几个大胆露头的日本士兵。
而这样的局面,已经持续了三个月了。
穿过红警兵团防御阵地,樊奕泽尽可能没有惊到自己的士兵,绕过层层的铁丝网,很快就抵达对面的日本人阵地。
生怕被偷袭,日本人将阵地修建在京都外面,层层防线深达五公里,并且在许多丘陵的后方,在火炮射击的死角中,日本人还在山体内挖掘了防御隧道,甚至还有火炮布置在这些死角当中。
这种防御,在阵地战中并不常见,甚至到了一战才渐渐有这种作战意识,借助山体斜角,可以避开敌人弹道,在这样的地方构建火炮阵地,并不担心会被敌人炮火摧毁,还能够十分快速对前沿防线进行火炮支援,边上也修建有隧道,可以直接用过隧道观看山体另一面的情况,能够为火炮校射。
沿途过来,樊奕泽可以清晰的看到,日本人挖掘的防线和堑壕,条条相连,堑壕上也都有铁丝网拦截,很不好对付。
大量的日本士兵,怀里揣着武器,躲在堑壕内聊天,每隔一段距离,还挖掘有能够直接从堑壕内观察到外面的观察孔,由沙包构成的射击点,以及用混泥土浇灌的机枪碉堡。
看得出来,日本人也是用心在防御,很多在一战才会被发明出来的防御战术,日本人已经想出来了。
不过想想也很正常,日本人在一次次战败,在失败中总结经验,也就不奇怪了。
宽达三十公里的防线,工程惊人,也只有几百万人才有可能完成,宽度较大的正面,也能够将敌人的火炮拒止在京都城外面。
穿过这五公里的防御区,樊奕泽也不得不感慨,日本确实是一个善于总结和发现的民族,至少比起这个时期的俄罗斯军队,要强上很多。
当樊奕泽走入京都城内的时候,夜幕已经慢慢的降落下来。
京都是一座很漂亮的城市,在这个时期,大量的古建筑被细心保存了下来。
只不过这个时候京都内,根本没有人欣赏城市的美景,街道上很少看到有行人,许多平民都待在屋子内,因为每天的粮食共计,让大家每天都吃不饱,干脆不出门,减少运送,还不会那么饿。
而在街道上,来来往往的全都是列队巡逻的日本士兵,以及少数在城市中打扫卫生的日本人。
几百万人生活在这里,卫生环境十分的重要,这一点日本人很清楚,每天不管是什么垃圾,都要第一时间集中送到城外,防止疾病滋生。
这一点,樊奕泽都有点佩服京都内的这些日本人,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够有如此生活秩序,实在是不简单。
黄昏,也正好是晚餐的时间,有很多头扎白条的日本人,推着车子走在街道上,边上有士兵护卫,许多日本平民也开始出现在街道上,排队领取自己的晚餐。
樊奕泽隐身站在远处,看着每一个人都只能领取一块和小孩子拳头大小的饭团,听到这些平民的小声交谈,似乎饭团又变小了一点,而且早上只是一碗清澈见底的小米粥。
这些走到街上的日本人,妇女居多,要不就是老人或者孩子,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有明显的菜色,营养不.良。
樊奕泽没有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的时间,在京都内的主要地区转了一圈,城市内生活的人,都一模一样。
然而在那些富裕的住宅区内,樊奕泽却看到了另一番景色,这些豪门宅院内,都是那些日本财团的住所,里面飘出的香味,载歌载舞。
相隔一个围墙,是一群只能领取勉强可以一口的饭团,强烈的对比,真是颇有几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风貌。
这种严格的阶级制度,哪里都存在,不过樊奕泽相信,山本权兵卫现在根本不需要顾及这些财团的存在,可能是城内的粮食真的还有很多,否则不会给这些财团面子。
不过樊奕泽也知道,恐怕城内的大部分粮食,也都是这些财团贡献出来的。
红警兵团一路上烧杀屠戮,这些财团贵族自然害怕了,如果京都挡不住敌人的话,那他们的财富和生命,也都会失去。
绕过一片片的住宅区,一间很不起眼的民房,出现在樊奕泽的面前,披着斗篷,樊奕泽很有节奏的走到民房的后院,打开院门,进入后院之中。
“啪、啪、啪.啪.啪……”
手掌很有节奏的拍打了几下,两个人从民房四处走了出来,肩膀上都扛着一个有将近一米高的大箱子。
两个人来到后院空地上,将箱子放下,马上又回到了屋子内。
樊奕泽则是走到了两个大箱子的边上,将光学隐身斗篷披在了两个箱子身上,然后一手一个,提着箱子走出了后院,再将院门关上。
此刻,夜色已经完全降临京都,执行灯火管制的城中,到处都是漆黑一片,也没有看到任何人在街道上行走,只有相隔十来分钟一趟的巡逻队。
走在寂静的街道上,樊奕泽脚下没有任何声音,前进的目标也十分的明确,那是一座位于京都城东的巨大仓库。
樊奕泽并没有打算暴露潜伏在京都内的近千个士兵,而是选择自己亲自动手,不过他需要城内的士兵,为他提供必要的行动装备。
比如炸药,樊奕泽不可能带着足够的炸药,跋涉五十公里到来京都呢。
而他也只有一件光学隐身斗篷,因此只能亲力亲为,不过他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