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护士的催促,一名年约三十多岁的中年医生赶紧站了起来,和大家打了一声招呼,急匆匆的走了。
王志记得,这个人好像叫张学斌,也是一位主治医生,三十多岁的主治医师,也算是不错的成就了,看着他急匆匆的离去,想必应该是那个病人的负责医生了。
本来王志也是想跟去看看的,不过突然想起一个医生随意的去检查诊治别人的病人,在医院有着一些忌讳,随即继续埋头吃饭。
其他几人对于类似的情况也是经历的不少,张学斌的离去并没有影响大家的胃口。
不过这一次的事情竟然没有那么简单,张学斌离去十几分钟后,护士又再次传来消息,病人病情严重,张医生一个人有点棘手,让郭主任前去帮忙,这一下几人可都是坐不住了,放下吃了一半的饭,急匆匆的赶到了病房。
走进病房,王志随意的打量了一眼,只见这是一个豪华的单间,病房的环境十分的优美,并没有其他病房那样浓烈的中药味,可见这个病人的身份很是不一般。
看到郭军一群人进来,张学斌皱了皱眉,走到郭军跟前小声说道:“呼吸系统严重感染,肺部好像有异物,气血也严重亏损,再次严重咳血。”
听到张学斌的话,郭军也是皱了皱眉,眼中现出一抹凝重,微微的思索着。
在这个时间,王志也是查看了病人床头的医疗卡,上面清晰的写着胃癌。
病人六十六岁,胃癌患者,王志皱了皱眉,也是有点凝重,对于各种传统的疑难杂症和各种外伤,王志可以说绝对是药到病除,有九成以上的把握治愈,可是对于现代社会的新病症像癌症晚期,艾滋病,白血病一类的病症,王志却是没有那么大的把握,因为这些病症基本上和现代社会的环境和饮食习惯有着不少的关系,在那个时代是很少遇到这种病症的,这也就导致了王志对于这种病症的了解并不是太多。
不过纵然如此,王志还是一眼看出了病人的情况,胃癌晚期伴肝、肺、骨转移,全身状况极差,脊柱骨转移处疼痛剧烈,应该有着服用现代止痛药物的病史,不过应该效果不明显,之后却是用中药进行了一定的控制。
“咳!咳!咳!”这个时候,病人再一次剧烈的咳了起来,一边的护士急忙用纸巾扶着擦拭,纸巾很快被鲜血染红。
“医生,快想想办法啊,我父亲快要不行了。”这时候一边的病人家属,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再也忍不住,急忙出声喊道。
“这个时候,看到病人如此紧急的情况,王志却是不再顾及什么规矩了,急忙上前,拿起病人的手腕,仔细的听了起来。
仔细的听了一阵脉搏,王志对于病人的情况更是有了详细的了解,心中思量了一番,已经有了计较。
病人的情况虽然严重,但是以王志掌握的医术还是可以治愈的,此时经过王志的思考,借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和孙思邈的《千金方》里面的经典药方,已经思考出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其实王志也知道,在现代社会,已经有不少医院借鉴经方来治疗一些顽固的疑难杂症的病例,不过他们掌握的经方经过数千年的流传,早已经流逝不少,而王志本身就是一部活着的经方,他原本就师从扁鹊,而后不仅把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和孙思邈的《千金方》完整的记忆在脑海,而且也给了两位当事人不少的启发,可以说对于书中很多经典病例和古法都是深知其理。
所以一但完全的了解了病人的情况,判断出病人的病症所在,王志的脑海中自然的就浮现出一副最佳的治疗方案。
虽然王志已经有了定论,但是由于没有过此类病的治疗经验,所以还是要慎重一些,看着病人面黄肌瘦,呼吸困难,更是要用要谨慎,一旦用药错误,以病人的身体状况绝对会一命呜呼。
仔细的考虑了一番,王志决定还是要用内家针法暂时缓解病人的痛苦,控制癌细胞的分裂速度,稍微的改善病人的体制,这样对于病人后面的用药和恢复也是有很大的作用的,想罢,王志从怀里掏出昨天周博然顺便赠予的金针,准备动手。
张学斌和郭军二人在一边讨论眼下的治疗方案,看到王志上前仔细的检查,也是没有说话,既然江源华说了王志是主治医师,想必也是有一些真本事的,或许会有一些不错的建议,可是谁知道他竟然这就开始治疗了,是不知天高地厚,还是太过于自信。
不管怎么说,看到王志拿出针,张学斌可是急了,就要上前阻止,可是还不等他行动,王志的一根金针已经刺进了病人的中府穴,紧接着尺泽,华盖等几处穴位也很快的插上了金针,王志的扎针速度可以说是奇快无比,让两人看的眼花缭乱。
“竟然是金针。”看到这一幕,张学斌还没有反应过来,郭军则是喃喃的道。
“金针?金针怎么了?啊!金针。”张学斌突然间好像想起了什么,惊讶的几乎叫出声来。
昨天王志给周博然燃说金针最好,周博然也是尽力,果然给王志找来了一副,可是周博然毕竟不是中医,却是不了解金针和银针的区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