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高梅这些年虽然挂着七大的头衔,但是却经营的实在差强人意,不要说和极速崛起的火狮,三巨头齐聚的梦工厂相比,如果单论其近些年的票房表现,甚至只能与那些中小片厂相提并论了。
虽然前几年,他们也撞大运的推出了以小博大的《律政俏佳人》,缓上了几口气。
但是之后,他们的表现甚至比难兄难弟的索尼还差,如果说索尼还有几个诸如《霹雳娇娃》、《精灵鼠小弟》、《极限特工》之类的卖座影片的话。
那么米高梅就真是烂船不到三斤钉了。
6月14号的新电影似乎又一次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上一次米高梅遇到的是《宾虚》,而这一次他们遇到的则是——《风语者》!
已经成为好莱坞一线A级大导演的吴宇森,在以《碟中谍2》确定了自己的咖位之后,吴宇森也开始和他同等级的导演一样,开始挑战自我。
只是单纯的自己擅长的动作片,已经不能满足他了,他想要挑战更有难度的东西,而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震撼了他。
吴宇森想要证明自己也能拍战争片,而且还不是《断箭行动》那样的伪战争片,而是史诗片属性的真正的战争片。
所以,他接下了米高梅的《风语者》,这是讲述太平洋战争中,美日作战中担任译电电报员的战士之间的故事。
就题材而言,这是一个有看点的故事。
但剧本的水准和拍摄的质量,却不一定与故事原本的模样相符,而影片的表现,最终还是要看最后的质量和观众的评判。
6月14号,在因为911而推迟了几个月后,已经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地步,所以即使这一天,还有华纳和环球的两部准大制作,米高梅还是把《风语者》放在了这一天上映。
这种姗姗来迟,却不得不面对多方夹击的态势,似乎从一开始就给《风语者》蒙上了一层阴影。
而周五首日的票房成绩更是给了米高梅当头一棒——440万美元!
这个成绩不仅连华纳《史酷比》的零头都没有,而且也只有《谍影重重》的一半。
第二天周六虽然票房略有提升,但也仅仅止步于560万美元,至于周日更是回落到450万美元,首周末三天最终只有1400万美元。
这个表现不仅是新上映的三部电影中最差的,而且对比影片高达1.15亿美元的制作成本,很明显是不可能回本的了。
到了第二周,《风语者》的表现更糟,直接跌出千万红线,跌幅超过50%以上,只收下650万美元。
吴宇森的名头也避免不了影片被观众和影评人骂得一文不值,暑期档的电影还真的很少能让影评人和观众的态度如此一致的。
一般观众爱看的爆米花,都会被影评人嗤之以鼻,比如华纳的《史酷比》。但这一次的《风语者》却让所有人都团结一致,虽然媒体文人夸其人来,能让你飘飘然欲上九天。
但是他们骂起人来,那也绝对是杀人不见血的等级。
吴宇森自1996年,以《断箭Broken Arrow》一片打入好莱坞以来,一直都是呼风唤雨。
2000年,他执导的《碟中谍2》,首映票房就高达7000万美元,正式奠定了吴宇森作为好莱坞一线导演的咖位。
但《风语者》一片,却让这位一帆风顺的John Woo约翰·吴,背上了票房毒药的标签。
虽然有尼古拉斯·凯奇等大牌明星加盟,但影片口碑仍不理想。
4000多万美元的北美票房成绩,对于一般的好莱坞电影也许算不上失败,但对于这样一部制作成本过亿的A级大制作来说,那简直就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此前吴宇森的成功,是因为美国人看见了一位能创造出与好莱坞传统警匪片不同的精彩故事的导演。
《变脸》融合了中国的伦理亲情,动作场又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但在那之后吴宇森却沿着这条路越走越远。
从最表层来看,《风语者》灾难性的失败,让吴宇森遭受沉重打击。
但是更重要的是,本片的发行失败,导致米高梅的股票大跌,造成公司世界市场发行总裁罗伯特·列文引咎辞职,整个米高梅高层都陷入了动荡之中。
原本就身为独立片厂的米高梅,其资金回笼的速度就要比其他六家已经成为传媒集团的竞争对手要慢。
如今《风语者》的失败,导致米高梅积弱已久的资金链终于断裂,而股价的大跌,更是让其融资渠道被一刀斩断。
虽然米高梅的老板,拉斯维加斯的赌场大亨科克里安暂时还没有表现出对米高梅的最终决定,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家伙不过是在等年底,皮尔斯·布鲁斯南的最后一部《007 择日而亡》的最终上映,再捞一笔罢了。
其实从90年代以来,一直都身负数十亿债务的米高梅,就是半条腿的七大成员,一具名不副实的活丧尸。
但在希德看来,米高梅的财务问题只是其堕落的原罪之一。
落后于潮流的经营思路,糟糕的审美眼光,才是米高梅堕落的真正原因,在所有人都知道幻想大片才是现在的主流——华纳甚至不惜与新线大打出手抢夺《黄金罗盘》,迪斯尼则率先抢下了《纳尼亚传奇》之时。
米高梅却被吴宇森的“暴力美学”的名头所迷惑,多年后的吴宇森拍个《赤壁》都捉襟见肘,怎么可能驾驭得了《风语者》?
最终,成片的效果呈现出一副拖沓冗长,乏味无聊的嘴脸,导致口碑、票房双失利,也就不足为奇了。
吴宇森在《风语者》中,想要同时驾驭西方的道德困境和东方的兄弟情义,以此融合东西、剑指票房,进而觊觎奥斯卡。
如果要拿好莱坞里的导演来打比方,那就是明明只有爆炸贝的命,却非要做斯皮尔伯格的梦。
而米高梅对新潮流视而不见、反应迟钝,居然还不知传统战争片早已日薄西山,《拯救大兵瑞恩》的成功只是斯皮尔伯格的独家特例。
不是所有人都是斯皮尔伯格,能封神的只有那么寥寥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