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上房,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及迎春等姊妹并外头的几个执事有头脸的媳妇,都在贾母跟前凑趣儿。贾母坐在透雕夔龙护屏矮足短榻上,看着下面排排坐的迎春等姊妹,笑道:“今天她们姊妹到的齐整,怎么不见宝玉?宝玉去哪了?”
王夫人在座位上稍微欠了个身,答道:“被老爷叫去了。”见贾母皱眉,明白贾母的担心,又忙补充道:“听说是老爷那边的一位清客寻到一本古籍,所以把宝玉叫去,是让他跟着看看,长长见识,想来是不妨事的。”
贾母说道:“话是这么说,但是你还不知道你们家老爷,每次看到宝玉都没个好脸色,非打即骂,就算这次不考究宝玉的学问,但是但凡古籍这东西,都是艰深的东西,宝玉这么小的年纪能看出什么来。”贾母到底有些不放心,吩咐道:“不行,鸳鸯,派人去前面看看,要是老爷对宝玉生气就说我叫宝玉呢。”
鸳鸯答应着,亲自出去吩咐去了,掀帘子出去的时候和匆匆而来的赖大家的撞了个对面。鸳鸯往后闪了一下,站定,好奇的问道:“赖大娘这么急急忙忙的,可是出了什么事?”
赖大家的将手里的信纸对鸳鸯晃了晃,笑道:“扬州的姑太太来信了。”鸳鸯目光落在赖大家的手上,侧开身子,忙让出路来,笑道:“前老太太还念叨着姑太太呢,今姑太太就来信了,真是可心,那我就不耽误赖大娘了。”
赖大家的对着鸳鸯笑了笑,掀着帘子进屋了。贾母听说在扬州的贾敏来信了,一迭声的让赖大家的把信快拿过来,又忙让琥珀把自己的眼镜匣子拿过来,戴上眼镜,打开贾敏的来信细细的看了起来。将贾敏的来信看了又看,半晌,贾母这才摘下眼镜,揩了揩有些湿润的眼角,叹道:“敏儿这丫头每次来信总是说她好着呢,自从她出嫁,除了前两年因为姑爷在京里翰林院供职,我们娘俩还能见上一见,自从姑爷被派往外任后,就再也没见过面。她跟着姑爷辗转各地,为了不让我担心,每次来信都是报喜不报忧,也不知道她到底过得如何?”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王夫人笑道:“老太太不必担心,姑太太和老太太是亲母女,又有什么话不好说的呢。既然姑太太信上没说,想来确实是过得不错。林姑爷虽然在外地任职,但是人能干,官做的不错,姑太太膝下如今一儿一女,女儿双全,林家老太爷和老太太有早已经过世,家里皆有姑太太当家作主,想来日子顺心的很,而且说不准什么时候林姑爷升任到京中做官,到时老太太和姑太太母女就能团聚了。”
探春在一旁附言道:“孙女虽然没有去过扬州,但是古人说‘烟花三月下扬州’,据说扬州繁华不让京城,而且姑父又是一方盐课,身居要职,想来姑妈信中所言非虚。”
“扬州虽然繁华,但是风俗人情和饮食习惯和京中大为不同,敏儿自小长在京中,哪里是一时就能习惯的。何况你姑父到扬州任职也就是这两年的事,以前去的地方偏僻的地方也不是没有,你姑姑就这么一直跟着你姑父四处奔波,她身子骨自来就不怎么结实,这些年跟着你姑父东奔西走,奔波劳累,偏林家老一辈的人都过世了,连个帮她分担的人都没有,只累她一个人,能好到哪里?不然敏儿也不会直到前几年才生下林家长女,这些年还不知道受了多少罪呢,只不过是怕我担心不肯告诉我罢了。”贾母的话虽然表面上看是对探春说的,但是实际上却是说给王夫人听的,言语中将王夫人所列举的“好处”一一驳斥回去。
“老太太说的是,倒是媳妇思虑不周了。”王夫人赔笑着说道。虽然从她的神情上看不出什么,但是落春注意到王夫人的右手不自觉的抚上了戴在左手手腕上的佛珠,想来她的心情绝对不像面上表现的这么平静。
想到又是因为贾敏让自己无辜受责,王夫人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愤恨。自己的这个小姑子,哪怕出嫁了,也不让人省心,不过王夫人脸上不见一点怨尤。她抿了抿嘴,提议道:“既然老太太惦记姑太太,如今扬州到京城方便的很,不如派人去探望一下姑太太。”
贾母一脸喜色的说道:“果真如此行事,那当然好。”虽然贾母心里当然巴不得,但是口中还少不得推却一番,“只是如今家里事务繁杂,可还抽得出人手专门跑这一趟?要不还是等林家来人送节礼来的时候听林家人回禀好了,或者像敏儿这般,直接用驿站送信吧,何必大费周章的虚耗人力,太麻烦了。”
王夫人心里低咒一声,笑道:“不麻烦,正好,府里为了琏儿的婚事正要到金陵去采买些东西,金陵离扬州并不远,正好让他们办事之余顺便去探望一下姑太太,两下里便宜。而且我和姑太太正好也有东西给姑太太,是我这个做嫂子的一番心意,搭这个顺风车,捎给姑太太。”
听王夫人这么说,一直竖着耳朵听贾母和王夫人打玄机的落春眼珠一转,立刻丢给邢夫人身后的锦屏一个眼色,锦屏反应过来,伸手悄悄的捅了捅邢夫人,在邢夫人侧目过来的时候,先是对着落春努努嘴,然后微不可察的用下巴点了点王夫人和贾母两人,再用口型悄无声息提点邢夫人,这一切看似很漫长,其实不过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除了当事人,并没有人察觉。邢夫人看明白后,迟疑了一下,说道:“我这边也有点东西给姑太太,回头二太太可不要忘了,记得派人来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