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烂柯经之冷子不冷 > 第七章:朱朱们的典故(3)

第七章:朱朱们的典故(3)(1 / 1)

王振对于朝臣的反抗,他最大办法就是肢解那些反对者,锦衣卫听命于王振,任意屠戮大臣。王振另一个本事就是喜欢挑起边境战事,幸运的是,他打赢了许多战争。

元朝灭亡后,蒙古分裂为鞑靼和瓦剌。开始和大明来往,瓦剌的太师也先一直期望能重新恢复元朝的丰功伟绩。他每年都进贡马匹给大明,换取茶叶等。原本相安无事,但这一年,也先派出庞大的进贡队伍进京,期望换取更多的赏赐。王振似乎看出了端倪,压低了马价。瓦剌使者愤怒而去,秋七月,也先大举入侵,王振挟皇上亲征。廷臣纷纷谏阻,大明太平日久,现在的军队根本没有经过训练,皇上不听,他的血液里流淌着祖先的勇武。到了宣府后,赶上大风雨,又有人进谏,王振更加狂怒。成国公朱勇等人向他请示汇报,都膝行而前。尚书邝聎、王佐触怒王振,被罚跪草中。他的党羽钦天监正彭德清借天象劝谏,王振也不听从。八月己酉,皇上驻跸大同,王振更想北上。这时,镇守太监郭敬逃了回来,告诉他说敌势很强,王振这才害怕了。马上回师,到达双寨,雨很大。王振最初想取道紫荆关,经蔚州邀请皇上幸临他的家乡,又恐怕人马践踏家乡的庄稼,便又改道宣府。看来王振是想在老家留个好名声。但士兵们迂回奔走,壬戌日才到达土木堡。瓦剌兵追到,官军大败。皇上被俘,王振竟被乱军所杀。是为土木之变。败报传到朝廷,百官恸哭,都御史陈镒等人在朝廷上奏告王振的罪行,愤怒的朝臣当场打死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和毛、王这两名宦官。郕王命将王山押往市场碎尸,并诛杀王振的其他党羽,王振家族不分老少全部斩首。王振专权七年,抄没他的家时,获得金银六十余库,玉盘一百只,高六七尺的珊瑚二十余株,其他珍玩无数。这是景泰朝最正经的说法。

【北京保卫战】

正统十四年八月十八日,皇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京城大官富户纷纷南逃,有的大臣也主张南迁。于谦、陈循、王直坚决反对,北京是为天下根本,刚刚由行在转为国都,不能轻易放弃,主张保卫京师。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朱祁钰九月六日即帝位,遥尊英宗为太上皇,以明年为景泰元年。也先挟明英宗要挟明廷之计不逞,遂于十月率大军进犯北京。十月十一日瓦剌军抵北京城下,列阵西直门外,把英宗放置在德胜门外空房内。十三日,于谦、石亨率军与瓦剌军战于德胜门外,瓦剌军大败。随后又转战至西直门进攻明军,也被明军击退。

瓦剌军不甘失败,又在彰义门组织进攻,明军佯装失利,瓦剌军追到土城,被潜伏在民居内的明军火枪手阻击,死伤无数,不得推进。加上天寒地冻,京师外围守军的奋力抵抗,以及源源不断而来的勤王之师,也先害怕被围歼,遂退军,到十一月八日,瓦剌军退出塞外,京师解严。

于谦和主战派官员领导和组织的京师保卫战,取得了胜利,粉碎了瓦剌军企图夺取北京的野心,大明王朝转危为安。

【夺门之变】

瓦剌攻打北京失败,灰溜溜回到了蒙古大草原。英宗便显得有些多余,是杀是留成了烫手的山芋。最终,决定送回去。毕竟,一年的光阴,英宗成了许多蒙古人的朋友。权力面前无父子,何况是异母兄弟?景泰帝不愿接回英宗,他担心自己的皇位。而于谦说了句“天命已定”,才使得英宗能够回到北京。兄弟二人在宫门口寒暄几句,英宗便被送入南宫。锦衣卫自然严加防范,表面是保护太上皇的安全,实际是监视英宗,甚至南宫里的树木都被砍伐一空,吃穿用度都不够,钱皇后还得做些针线送出卖掉贴补家用。至于儿子的太子之位早就被废掉。人说皇权无亲情,看来是有几分道理的。

景泰做了八年皇帝,儿子却死得很早,自己身体也不好,幸亏有于谦等人在,大明依旧向前发展。不过,随着时光的流逝,景泰生儿子的愿望越来越远,大臣们自然希望景泰能够恢复英宗儿子的太子之位,景泰一直说自己还年轻,还可以有儿子,直到大病不起,才下令增加前太子的供奉,并决定第二天早朝,当众宣布。朝廷上下多少明白,若皇帝不测,前太子会继位。经常被训斥的徐有贞、曹吉祥、石亨却想做出非常事,他们深知自己半斤八两,与于谦等人的距离越来越大,一旦新皇登基,自己依旧靠边站,他们瞄准景泰卧床不起,带人进入南宫,迎回英宗。英宗皇帝隔着门听了他们的计划,他再看看自己蜗居八年的南宫,与其老死于此,不如放手一搏,他义无反顾地答应下来。

急促的景阳钟敲起,大臣们原本以为景泰同意恢复英宗儿子的太子之位。当于谦等人踏入朝堂,太监高呼:“叩拜皇帝!”待抬起头来,正中坐着的却是英宗皇帝。一切都晚了,于谦等人只得承认英宗复辟。景泰正在病中,听得钟声,问:“是于谦吗?”这位皇帝竟然想到是于谦要篡位,可悲呀!当得知是英宗复辟,只得说:“好!”

英宗一面犒赏拥护自己复辟的朝臣,一面杀了于谦等大臣。“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就这样走上了刑场,天下冤之,却又无可奈何。于谦心系大明安危,平日里专门研究兵事,甚至四处派出爪牙,却对曹吉祥等人的密谋充耳不闻,仓促之间大势已去,确实很可惜。只是太多疑点,惹得后人揣测。许多事情于谦应该是知道的,只是他不想做别的罢了。

英宗当时是不想杀于谦等人的,他知道这些人是大明的栋梁,而曹吉祥等人说,不杀这些人,就意味着英宗复辟是错的。英宗只得应允,后来还是后悔杀于谦,对于拥立他复位的人开始甄别使用,最终除掉了那几个害群之马,出于同病相怜,解除了建文帝儿子的软禁,但大明开始走向衰败。他是一位奇怪的皇帝,当了二十二年皇帝,八年囚徒,临死时最大的功劳就是,废除嫔妃殉葬的先例!

【郎情妾意】

朱见深是幸运的!英宗御驾亲征,为了沸腾朱朱的热血,仅仅两岁的朱见深被册封为太子!

朱见深是不幸的,自己的父皇被瓦剌俘虏,叔叔当了皇帝,随即自己被废除了太子之位,安排在一个无人问津的地方,每天都面临着生死。

朱见深惊恐地看着周遭的一切,身边只有一个叫万贞儿的侍女陪着他,无论黑夜白天,无论风雨交加,总有这个女人的身影陪着自己。朱见深过早品尝了人间悲苦,却也得到了一份真情。

朱见深再次幸运起来,父皇复位,他再次被赐封为太子。整整大他十七岁的万贞儿,变成了他离不开的女人。英宗去世,朱见深当上了皇帝,是为宪宗,他首先想到的是立万氏为皇后。无所谓出身门第,无所谓年龄差异,甚至无所谓容貌,吾心侬心只有你我!大臣们震惊了!世间真有所谓爱情,他们这些枯老头子,娶的小妾都是嫩出水的大姑娘,皇上春秋正盛,却要立这位要相貌没相貌,要身材没身材,出身卑微的宫女为后,天大的笑话!大臣们纷纷上表阻拦,皇帝一概不听。恰在这时,皇太后出面了,大明要有自己的脸面,你是大明皇帝,成化犁庭,打出了你父皇没有打出来的威名,你几乎可以和你的前辈太宗皇帝比试武功,你富有四海,亿万臣民,都希望你是值得尊重的,国母也是有身份的。皇帝沉默了,继而妥协下来,但他立了万氏为贵妃。这场闹剧,若不是皇太后阻拦,这将是大明朝最奇特的一幕。

最终的还是立了年轻貌美的吴皇后,可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万氏依旧得宠。恼怒的吴皇后用皇后的权力处罚了万氏,而后果是宪宗直接废掉了皇后之位,打入冷宫。万氏依旧是贵妃,依旧和皇上打得火热,甚至生下儿子后,宪宗马上就想立为太子,只可惜早夭。虽然后世传扬万氏专横跋扈,粉黛六宫,但宪宗确实最爱的是她。也许是从小便生活在一起,一种母性陪伴他成长,以至于无法分开。虽然他们的感情为老朱们建立的大明视为异端,但终归成为了一段情话,以至于万贵妃死去,宪宗由衷的悲伤道:“贞儿已去,我命休矣!”

【弘治中兴】

成化年间,韩雍将军的一场断藤峡大胜,打败了播州土司,俘获大批人口,其中两个人,一个是成化年间有名的太监汪直,另一个就是未来皇帝的母亲。当今皇帝的生母是纪氏,她是广西纪姓土司的女儿,纪姓叛乱被平息之后,还是少女的纪氏被带到宫里。因其端庄、聪慧,被派入内廷书室看护藏书,无意中有了更多的机会见到皇帝。她倒是没有这么多心思,怎奈无心插柳柳成荫,宪宗朱见深常到书室看书,一来二去喜欢上了这个姑娘,于是就临幸了她,不久纪氏怀了龙种,就是我们现在的弘治皇帝。

传闻万贵妃对于任何怀孕的其他嫔妃、宫人都是采取堕胎政策,以至于纪氏怀孕的消息传来,万贵妃毫不犹豫地派太监张敏前去处理,张敏公公的到来,纪氏当然知道意味着什么,满脸的恐惧。张敏瞧着她,动了恻隐之心,不忍心下手,回来说不是怀孕,是有病。后来生下后,又想法弄走,交给废后吴氏抚养,总之,这个皇子活了下来。直到有一天,宪宗梳头时看见自己的老迈,而叹息自己无子时,张敏大着胆子说他有个儿子,随即把事情说了一遍。宪宗大喜,急忙去看。见过孩子后,涕泪交流,这个孩子六年都没有剃头发,太像自己了,宪宗毫不犹豫,直接立为太子,纪氏晋封为妃。万贵妃得知后,怒火中烧。

最新小说: 大唐天子 三国之武魂传说 护国大将军 黄巾大道 烽火求生路 范进的平凡生活 大唐之圣 大唐盗帅 抗日之小将传奇 三国之我是无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