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刻的袁绍,看着金榜上的文字,他整个人都不好了,他感觉要被气晕了。
而他的谋士田丰、沮授、逢纪、郭图、审配、荀谌等人看自己的主公一副快要晕厥的模样,连忙安慰。
说是安慰吧,但是他们却说不上话来。
为什么?要是以前郭嘉说的话,他们可以反驳,可以说郭嘉是不懂主公,背叛主公还说主公的不好,他们直接往郭嘉头上扣帽子。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郭嘉上了金榜上的谋士榜,金榜对郭嘉的评价极高,说郭嘉如果不是早逝,定然排名还要前一些。这让他们怎么说,他们可以说以前郭嘉的不好,现在却不能说了,因为郭嘉是金榜上天道评价最高的人了,他们如果说郭嘉不好,岂不是质疑天道?要知道所有人都信这个金榜,他们相信金榜上的人就是被天道认可了。
在袁绍手下的谋士心里乱想的时候,袁绍现在显然心情比刚才好多了。
“郭嘉?郭嘉原本是我的谋士啊?都怪我……”袁绍是个骄傲的人,他很少认为是自己的失误,看完金榜上的郭嘉的成就,他就感觉自己受不了了,他现在感觉要晕厥了,郭嘉的上榜和金榜对郭嘉的高评价,这对于他的打击是极大的。他现在能想象的到,传到刘备、孙策他们那里,他们会怎么评价自己,说自己有眼无珠,想着想着他脸色愈发的苍白了。
手下谋士连忙安抚袁绍,生怕袁绍因为郭嘉气晕过去。
袁绍过了好一会才缓过来,他下令,让人去找郭嘉,尽全力说服郭嘉,说服不了郭嘉,把郭嘉杀了以绝后患。
袁绍是认真的看了金榜,看了金榜上郭嘉的成就,袁绍明白,郭嘉此人对于人的心理掌控力极为了解。说服不了必须杀掉郭嘉才行。
下令之后,袁绍心里认为郭嘉的可怕,面上却说,郭嘉不足为据,郭嘉的话都是假的。仿佛这样就能安慰自己一般,可是效果并不好,他的谋士都知道这是袁绍的自我欺骗罢了。
因为袁绍说的这番话,袁绍手下的谋士,已经有人在想,要不要换个主公跟,显然袁绍说的话和郭嘉评价袁绍的话不谋而合,他们已经觉得跟着袁绍并不能成就大业。
这一点,很多谋士心里都明白,有的谋士甚至想对袁绍说,劝袁绍别说了,再说下去,可能有的谋士直接转奔别人去了。
这边袁绍下令,那边孙策也下了同样的令,不过孙策下的令是尽力杀掉郭嘉,孙策跟袁绍不一样,孙策的死亡,郭嘉一手谋划的,可以这样说,孙策死于郭嘉的计谋中。
孙策知道自己的死因之后自然怕啊,金榜是不会出错的,所以在历史的进度中,他孙策会死,死于郭嘉的计谋中,孙策不想死,他自然下了命令尽力杀害郭嘉。
至于刘备那边并没有想法,因为他正在跑路,他跟郭嘉也没什么仇恨,用不了杀害郭嘉,想杀害郭嘉他也要有兵啊,正在跑路的刘备自然不参与杀害郭嘉的事情中,他快速的看完榜单,浅浅的想了几分钟,立马跑路了,不想了,再不跑就来不及了。刘备带着自己的好兄弟立马跑路去了。
……
宋朝。
赵普看完金榜上郭嘉的事迹,他说了句,“甘拜下风。”本来赵普并不服,但是当他看完了郭嘉的事迹之后,那股不服气没有了,论对人心理的掌控力,他赵普是比不上郭嘉的,是的,赵普对郭嘉的心理掌控力他很清楚,自己并不如郭嘉。
宋太祖赵匡胤则是哈哈大笑。
……
【十大谋士榜:第七名:范蠡。】
【所属朝代:春秋战国时期。】
【事迹:越国相国、上将军。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兴越灭吴,后隐去。道商鼻祖。】
【范蠡为早期商业理论家,楚学开拓者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
【范蠡虽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文武双全。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之后被拜为上大夫、相国,辅佐越国勾践。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成就霸业,又被封为上将军。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
【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范蠡一生艰苦创业、三致千金,又能广散钱财救济贫民且淡泊名利的商人形象,以及巨大的经商思想理论的影响力,在范蠡去世后,逐渐被后世尊之为财神、商圣、商祖,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画像。】
【主要成就1.劝服勾践保全性命。】
【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攻打越国,然而在檇李(浙江嘉兴)之战中大败,被击中脚趾,因伤势过重,不久死去。吴王阖闾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公元前494年,勾践听说吴国日夜演练士兵,准备向越国报仇,打算先发制人,再来个檇李大捷。南阳人范蠡力谏:天道要求我们盈满而不过分,气盛而不骄傲,辛劳而不自夸有功。勾践不听范蠡劝谏,执意出兵。范蠡预料此战凶多吉少。果然,越国遭遇会稽山大败。范蠡劝勾践答应吴国的任何条件以求保全性命,“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而吴王没有听伍子胥“今不灭越,后必悔之”的进言,罢兵而归。】
【主要成就2.动摇夫差起恻隐之心。】
【按照吴越双方议和的条件,越国战败过了两年,越王勾践将要带着妻子到吴国当奴仆,他想带文种。范蠡愿随勾践同行,说:“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可以看出,范蠡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且具有敢于担当的高贵品格。吴王夫差想劝范蠡离开勾践,到吴国帮助夫差,而范蠡毫不动摇,很坦然说道:“臣闻亡国之臣,不敢语政,败军之将,不敢语勇。臣在越不忠不信,今越王不奉大王命号,用兵与大王相持,至令获罪,君臣俱降,蒙大王鸿恩,得君臣相保,愿得入备扫除,出给趋走,臣之愿也!”这是范蠡导演、勾践出演的一出荒诞剧,演出成功对勾践的前途起了至关重要的变化。经过此事,吴王被深深地感动,对勾践动了恻隐之心。而在政治当中,掺入了个人私情,注定夫差的结果是悲惨的。】
【主要成就3.巩固军事力量,消磨敌方意志。】
【战争之后,越国几乎跌到谷底,且其在复兴之时,要慎之又慎,切不能让吴国有所察觉。范蠡建议勾践劝农桑,务积谷,不乱民功,不逆天时。先抓经济,继而亲民,稳定社会。施民所善,去民所恶。协调内部关系,内亲群臣,下义百姓。有人生病,勾践亲自去慰问。有人去世,就亲自去办丧事。对家里有变故的免除徭役。一系列的措施,使百姓得到安定。为了提高军事力量,范蠡重建国都城。在建城的过程中,范蠡建了两座城,一座小城,一座大城。小城是建给吴国看的,而大城建得残缺不全,面对吴国的方向,不筑城墙。这样就迷惑了夫差。重视军队训练,提高士气,增加战斗力,组织了敢死队,以最高金额奖励。为了进一步迷惑夫差,范蠡又投其所好,派人送给他最喜好的东西,以讨夫差的欢心。还向夫差进献美女,消磨夫差的意志。】
【主要成就4.卧薪尝胆,二十年磨一剑。】
【公元前476年,伐吴的条件终于成熟了,此时夫差倾全国之力,北上中原争霸,使国力严重消耗,后方空虚,唯独老弱与太子留守。越国经过近20年的精心准备,国力强大,范蠡建议勾践立即兴兵伐吴。公元前473年,吴军全线崩溃,吴王夫差逃到姑苏台上固守,同时派出使者向勾践乞和,祈望勾践也能像20年前自己对他那样宽容,允许保留吴国社稷,而自己也会像当年的勾践一样倒过来为之服役。勾践动摇了,这时范蠡站出来,陈述利弊,平复了勾践动摇的心态。夫差自杀的时候,想念起伍子胥,认为自己愧对伍子胥,以至于造成如今的结果,遂蒙面自杀。】
军事思想上。
1.朴素唯物主义战略观。
【在对吴国的战争中,范蠡很重视本国生产的发展,还对吴国发动了’粮食战。强则戒骄逸,处安有备;弱则暗图强,待机而动;用兵善乘虚蹈隙,出奇制胜。为后世称道并沿用。】
2.灵活多变的战术观。
【范蠡在具体的战争实践和战争指挥中,所运用的谋略十分灵活多变他主张’后则用阴,先则用阳;近则用柔,远则用刚。】
【在战场上,如果要采取先发制人的战术就必须坚定不动摇,并要行动迅速,速战速决,如果要后发制人,则要谨慎周密;当敌人靠近的时候,可以主动示弱,引诱敌人,而后出奇制胜。】
【当敌人距离较远时,则要以强大的气势来震慑敌人。】
【范蠡还主张在合适的时刻,要尽力促成主客的变化,灵活运用主客这一对矛盾来赢得战争的胜利。
3.富国强民的国防观。
【他提出了富国强民的国防战备观: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行,则万物之情可得而观已。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搞好战备物资,然而战备问题牵扯到方方面面,首先要发展生产,越国在范蠡和文种的主持下,颁布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措施,富国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