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祖龙一样想法的,还有汉武帝、隋炀帝等皇帝。
汉武帝皱着眉头,一脸的疑惑不解。
“既然年少登基,又胸有大志,但为何最终走向堕落呢?”
在汉武帝上来,自古以来上行下效。
只要皇帝好仁义,只要皇帝喜欢忠臣,下面的人没有不效仿的,这是华夏从古至今治理天下的核心要义。
只要皇帝率先垂范,身后的臣民没有不跟着学的。
正所谓吴王好剑客,百姓多疮疤,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
就像自己的父亲汉景帝和汉文帝一样,这两位皇帝一生为政宽和,减免赋税,奖励农耕。
至于生活作风,也大多节俭,德高望重,可以说真正做到了以德服人。
也正是在这两位的皇帝的治理下,大汉国力迅速恢复,短短三十年间人民富足,仁人志士更是不断涌现,更是为后期汉武帝北伐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以至于这两位皇帝基本不需要做什么,在“无为而治”的情况下,竟然也有开创了一个小盛世。
而后世之人,则更多地将这差不多三十年时间称之为“文景之治”!
自古以来,要说天朝盛世,有两个盛世不得不提。
一是周王朝时期,由周成王和周康王创立的“成康之治”。
二是由汉文帝和汉景帝所创立的“文景之治。”
根据历史记载,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
意思是说在周成王和周康王主政的四十余年里,官府就连动刑都很少,官府里的刑具放在仓库里已经腐烂,其世之安宁,可见一斑。
而在文景之治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使百姓富裕起来。
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即便是汉武帝本人,也以亲自经历过文景之治而倍感荣幸!
生在帝王家,他深知帝王之道,与其说对于元顺帝是疑惑,他心中更多的则是不解。
隋炀帝看着视频里的画面,不由得会心一笑,道:
“从古至今,当太子时立志要做个皇帝的人多得去了,但是等到登基之后,最终却成为昏君庸君的则是更多!”
“这元顺帝尚且年幼,不知世道艰险,殊不知这做了皇帝之后,就完全是两码事了。”
而隋炀帝似乎从这位皇帝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想当年自己年轻时,一样是励精图治,想要开创一个太平盛世。
但后来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自己也慢慢变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时日一久,就连性情都变得残暴起来。
别说宫女太监之类,就算是皇亲大臣,只要自己一个不高兴,都恨不得将之挫骨扬灰置之死地。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平行时空内,元世祖忽必烈看到这里,也不由得瞪大了眼睛,直呼不可思议!
“什么....六世而亡!”
他根本不敢相信,当年蒙古帝国的黄金家族,竟然不堪到如此地步。
传国六世,国祚不足百年!
要知道自己当政二十三年,再加上这位皇帝当政三十五年,二人加起来当政的时间就已经占去元朝寿命的一多半!
也就是说,其他四位皇帝加起来总共当政的时间才三十九年!
太不可思议了!
“怎么可能?为何我大元后世子孙一个个都如此短命!”
“四个皇帝加起来还不到四十年,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到底是是为什么?为什么!”
此时的忽必烈又惊又怒,对着苍穹之上所在的位置无力的呼喊着。
作为元朝的开国皇帝,也是蒙古帝国的第五任可汗,可以说忽必烈的一生还是值得一说的。
这位皇帝除了是蒙古人之外,几乎具备了一代明君所有的特点。
度量弘广,知人善任使,信用儒术,用能以夏变夷,立经陈纪,所以为一代之制者。
应期开运,资赋英明,喜衣冠,崇礼乐,乐贤下士,甚得中土之心,久为诸王推戴。
稽诸气数,观其德度,汉高帝、唐太宗、魏孝文之流也。
可以说,他所创立的功绩,并不比那些伟大的帝王差多少。
“朕留给后世儿孙千万土地,百万雄兵,四海归降,五服皆伏!”
“如此的太平盛世,如此的繁荣王朝,怎么会撑不过区区百年?”
“进入中原之后,朕扔掉马鞭,脱去皮袍,全面采用汉地的礼节习俗,就连朝廷也与当年的大宋相似!”
“朕在位时期,几乎不怎么收老百姓的税,轻徭薄赋,更是身体力行....”
“但是为何至此!”
在忽必烈心中,自己完全不亚于历史上的明君贤王,就算子孙一代不如一代,就算昏君辈出,也不至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亡国。
与此同时,在上都的宫殿内,元顺帝看到苍穹之上自己的身影,也不由得害怕起来。
毕竟宋度宗什么下场,他心里可是知道的。
想到这里,元顺帝立即招呼身边的侍卫道:
“快去!查查这苍穹之上有何蹊跷之处!”
“一定要想办法将这光幕给彻底遮盖起来,千万不能让百姓看见!”
“最好能找出这巫术背后的始作俑者,然后将他杀掉,如此才能解朕心头之恨!”
元顺帝气喘吁吁,但是眼神之中却充斥着从未有过的恶毒。
在他看来,这苍穹之上应该是某种神秘的巫术,能够像明镜一般投射到天空之上,常人所不能及。
只要找到这背后的始作俑者,将之除掉,那关于自己的视频也就能够停止!
侍卫领命而去,一时间大都城内尘土飞扬!
“可恶!这个安东好大的胆子!竟然敢将朕列入十大好色皇帝之中!”
与此同时,江北红巾军中则响起了一声声震天巨响!
原来是红巾军攻陷亳州,即将燃遍华夏的烈火已经生出火苗,渐有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