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武堂的周围,还围绕着许多公共设施。
医疗所,校场,沙盘室、军官会议厅等等,星罗棋布地点缀在这若大的营盘上。
这个布局无人去牵强设计。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站在神烈山的高处,俯瞰这片依山傍水的营地。
营盘各建筑组成的“太平”二字隐约可见。
不得不说,有时候就是这么神奇。
如此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这么多项工程。
即使是在废弃殿宇的基础上改造。
也让朱瞻墡对这次改造工程的施工负责人张升刮目相看。
看来自家爷爷的眼光,真的是精准独到。
居然能发现,小舅舅纨绔子弟皮囊下的真面目。
说曹操,曹操到!
张升带着军营中所辖的诸位小吏们。
布置出了一会儿新兵报道需要的简易会场。
其实也简单。
临时把讲武堂内的桌子搬出来几十张。
一个小吏并底下的八个杂役负责一个千户所,为即将报道的新兵们登记造册。
登记之后的每名兵士,都会得到一个特别的胸牌。
这块胸牌上面,记录了兵士的姓名、籍贯、年龄、职位以及对应的军中代号。
兵士的相貌特征也用小字简单描述了出来。
这其实都不算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是古代腰牌的标配。
但朱瞻墡想要在全军凝聚力上下文章。
说穿了,本质还是要在归属感上使力。
“我们是一伙的”。
就要有统一的东西。
一见到,就能唤起兵士们共同的情感与回忆。
就比如说,他穿越前的各种校服即使如此。
朱瞻墡为他的这支亲军,起名为襄。
这是他想了好久,终于找到的偷懒的办法。
就是在这个胸牌上刻上一个“襄”字。
他的偷懒的点在哪呢?
在于朱瞻墡在历史上的封号就是“襄”王。
这个字儿又很有意思,第一层的引申意是“昂扬向上”。
随后的发展中,又多了“辅佐”、“平定”等等的意思。
所以这个“襄”字。
朱瞻墡虽然偷懒。
但也的确表达了,他对于自己在大明未来发展的定位。
当然,只是他自己的以为罢了。
胸牌是兵士们在襄军报道之后,证明身份的唯一凭证。
若是遗失,先去惩戒堂自罚十个军棍。
在日常的训练学习中。
每个制式军服的左胸位置,始终都设有安置胸牌的地方。
看一眼你的左胸,就知道了你是何人。
更是方便了全军上下尽快熟悉,互相了解。
当然,如果你犯了错事,也能第一个查出你是谁。
若是觉得自己摘了胸牌,就能逃脱嫌疑。
不好意思。
襄军军营之中,如若没有胸牌,一律驱逐出营。
上至朱瞻墡。
下至每日负责运输食品的农家大爷。
都有他们的专属胸牌。
此时,布置好的桌子前。
已经排满了来领取胸牌等用品的兵士们。
然而秩序却不是那么井然。
兵士们三五成群的,聚成一堆儿,交头接耳,一时之间颇为混乱。
朱瞻墡看到这种情形颇为无奈。
可以想见,近万人集体发出声音是何等喧闹。
朱瞻墡只得大步的站上了讲武堂前的石阶之上。
跟随他而来的侍从,在讲武堂侧的空旷地带,狠狠的摔上了几鞭子。
几声鞭响,报道会场倒是安静了不少。
这还是朱瞻墡从老朱家“御门听政”中得到的灵感。
其实自排队的兵士们发现小皇孙露面之后,就不敢再肆意喧哗了。
选人那日。
朱瞻墡毫不留情地,将两个斗蛐蛐的候选兵士遣回原籍的事迹。
在兵士中广为传播。
无人敢在明面上,挑战这位年纪不大的太子嫡子,皇室嫡孙。
无形之中,朱瞻墡的威严形象,倒是树立起来了。
被朱瞻墡从赛哈智处要来的李四,也排在领取胸牌的队伍之中。
他看着前方高高立于石阶之上的小皇孙。
倒是与他在皇庄相处三个多月的顽皮小童,颇为不同。
这样的小皇孙,真正的将大明皇家威仪展现了出来。
其实最让李四奇怪的是。
除了此刻站在讲武堂门前的朱瞻墡和张升之外。
并没有看到襄军的其他将领。
李四临出锦衣卫的时候,赛哈智大人曾经悄悄的告诉他。
他很是得到了小皇孙的中意,才会在皇爷面前直接要人。
让他务必把握好了这次机会。
所以李四心里非常确信,他在襄军之中并不是要从一个小兵做起的。
他此时不禁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难道小皇孙是打算,千户及以下所有的军官们也走一遍新兵报到流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