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洪武十年,乱世其实还没结束。
北有蒙元,南有云滇,西有西番,东有倭寇。
朝堂上其实还相当混乱,蒙元失之以宽的弊端还未曾清梳,包税制的遗毒未清,各地地方官吏极其放肆。
百姓能不苦就怪了。
故而尽管收拢这些村民人心的成本极低,每个人折合不到五百文。
却没人愿意这么做。
因为对于官吏地主世家们来说,这些村民不造反就行,维持最低的统治成本,压榨出最多的钱粮,这才是正经事!
这也才给朱樉留下捡漏的机会。
朱樉深吸了口气,又长长吐出来。
好在他朱樉真正捡的漏,乃是大明之遗憾!
乃是华夏之遗憾!
乃是那些华夏历史上错过的令人扼腕的机遇!
只要把这些漏捡到手,华夏之民,必定人人如龙!
绝不会再这般苦!
朱樉不说话,村民们便只安静的站在那里,侍卫们也不敢出声。
沉默了许久。
终于等朱樉回过神来,拍了拍那年长雇工的肩膀。
“你们的意思本皇子都知道了。”
“你们虽然不要钱,但本皇子不会让你们吃亏。”
“本皇子准备将这方山码头修起来,在这里盖小区。”
“如果你们愿意,可以跟着本皇子做建筑工,盖出来的房子,本皇子每家分你们一套。”
“但跟着本皇子做建筑工,规矩很严!要签契约!”
“本皇子要你们做什么,你们便做什么,不准多问,更不准对外透露半句!”
“如若违背,本皇子可按契约斩人!”
朱樉语气严厉,村民却闻言大喜!
倒不是因为他们能分到房子而高兴。
而是听二皇子言下之意,他很重视“建筑工”。
是二皇子不能轻易交给其他人做的工作,跟二皇子关系更近!
要知道整个方山上,哪家雇工不想一辈子跟着二皇子做事?
都在跟监工侍卫打好关系,想托侍卫说个好话,把自家儿女送到二皇子身边。
现如今方村村民们可以说如愿以偿!
哪个不是欢天喜地,普天同庆!
见这些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笑容,朱樉也不禁莞尔。
这个方村的村民们,其忠诚已经经过系统验证。
再加上签订契约,可以说非常可靠。
算是他二皇子的基本盘。
一些需要保密的工作,交给他们做正好。
当然,大明禁止人口买卖,不允许蓄奴。
更不允许皇子蓄养死士。
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朱樉只要搞一个借条,虚钱实契,让这些村民们人人欠他一千两银子。
这借条只要签字画押,官府便会承认。
然后凭着借条,自然有能料理此事的催债人,将不守契约的村民逼杀了。
催债逼死人,屡见不鲜,官府一般不会追究。
故而这契约真能逼杀人,这些村民们也很清楚这一点,知道其中利害。
并非朱樉严苛。
实乃慈不掌兵!
拆迁的事既然已定,朱樉便继续进行下一步计划。
朱樉和方村村民商议了一阵。
为了加快进度,朱樉决定边拆边建。
被拆的方村村民,先和没被拆的村民挤一挤,几个人住一个屋子。
把草棚尽快打起来,再调用一些帐篷,过渡一下。
至于盖房子,方山上有工匠。
朱樉买下方山后,便知道了火山灰的开发方向,故而知道火山灰如何烧制成水泥。
也知道混凝土房子应该如何修建。
朱樉准备将这些教给这些工匠们,再让这些工匠们教给方村村民。
为了防止泄密,朱樉准备将工匠们的家人请到方村里来,派自己的侍卫进行看管,作为人质。
方村村民们听了计划,个个十分兴奋。
只是听朱樉的计划,他们就能感觉出来,二皇子要做一件大事!
而他们正是这件大事的参与者!
计划已说清楚,朱樉便开始执行。
让方村村民回去收拾一下,准备拆迁。
朱樉也赶往方山,要召集工匠,教他们如何用水泥混凝土盖房子。
……
ps:新书快上架了,读者姥爷们应该知道很重要,作者就不多说啦!
喜欢这个故事的读者彦祖们,求数据!求数据!
Orz求鲜花!求打赏!求评价票!求月票!求催更票!求一切!!!
有数据,就拼死爆更!有数据,就拼死爆更!有数据,就拼死爆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