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原本以为,朱樉是在以公谋私。
无论是谁,得知这情况都会这般认为。
谁能知道,朱樉这小子居然真的是为了多卖点钱。
这一招实在巧妙至极,以韩国公之子和当朝宰相的身份,若是当托,那效果自是比寻常人好过百倍。
李祺胡惟庸等于被朱樉卖了,还得帮朱樉数钱。
他朱元璋竟真的误解了朱樉。
此时此刻,纵使朱元璋历经大风大浪,老脸也有些挂不住,大殿内充满了尴尬的空气。
朱樉低头沉默不语,故意什么都不说,不给老朱台阶下。
让老朱惭愧一会儿去吧。
说不要还能顺势捞点好处。
朱元璋正不知说什么好,难道直接让朱樉这小子回去?
气势汹汹的把人叫过来,又挥挥手让人走?这怎么感觉像是自抽耳光。
尴尬之间,突然,朱元璋想到一事,足以轻轻转移话题。
朱元璋咳嗽一声,问道:
“你这小子之前坑了胡惟庸三万多两银子,他恨你入骨,现如今你又坑他,你不怕胡惟庸对你更加记恨,报复与你?”
“难道你小子不怕名声败坏?”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皇子也并不能肆意妄为,一旦弹劾的人多了,皇帝也不能不做出处理,否则史官就会写上一笔纵容儿子,包庇国戚的恶评。
朱樉之所以安然无恙,全靠朱元璋强势,能压得住弹劾。
但即便如此,在满朝文武乃至民间的风评中,朱樉的名声便好不到哪去,最重要的是,朱樉也可能会被史官评上一笔作恶多端。
只听朱樉慷慨道:
“若能为我大明赚到银两,儿臣声名有些损伤又何妨?”
这话说的,大义凛然到一听就知道是假的。
就朱樉这小子抠抠索索只给他朱元璋两成利来看,这小子就是一个只进不出的貔貅。
但朱元璋此时又不好训斥。
陡然。
朱元璋以极敏锐的嗅觉,觉察到一丝不对劲。
朱樉这小子,从这般虚假甚至于富含调侃味道的慷慨声调中看,他竟像是不怕胡惟庸一般。
否则早就会向他朱元璋寻求庇护。
朱元璋想到此处,不由又留心注视朱樉的脸。
只见朱樉的眼神镇定自若,没有半分慌乱。
那种感觉,就好像这一位权倾朝野,党羽无数的当朝权相,在朱樉眼中竟若无物一般!
需知便是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等人,如今在胡惟庸面前亦要避其锋芒!
朱樉这小子凭什么可以不在乎?
朱元璋脑海中突然诞生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
莫非朱樉这小子,知道咱要对付胡惟庸,知道胡惟庸必死无疑?
故而才敢肆无忌惮的找胡惟庸麻烦?
这……这太过匪夷所思,朱元璋不愿相信,但朱元璋越是仔细观察朱樉,心中这个念头就越盛!
这时朱樉一眼便看出老朱眼中浓浓的狐疑之色。
朱樉这才注意到,自己的演技并不高明,在老朱这等识人极强的开国帝皇眼中,自己的演技恐怕只要一秒就被戳破。
难道父皇已经猜到自己知道胡惟庸会被诛杀?
不会吧。
朱元璋这时发现朱樉的眼神有所变化,好像有种被戳破后的掩饰,微微慌张,以及对他朱元璋的怀疑之色!
难道这小子已经看出来,自己猜到了这小子知道胡惟庸会被咱诛杀?
而接着,朱樉又发现老朱看向自己的眼神变样了,变成了新的怀疑。
这……
不会自己看出来父皇猜到自己知道胡惟庸会被诛杀这事,被父皇看穿了吧!
二人对视一分多钟有余,套娃数次,武英殿上的空气显得越发尴尬。
朱元璋终于忍不住开口:
“说说吧,你是怎么知道咱要杀胡惟庸的?”
朱樉道:“什么?父皇您要杀谁?儿臣没听清。”
朱元璋呵呵冷笑。
“咱懒得跟你扯嘴皮子。”
“这次你私下拿好处给胡惟庸,咱管你是不是为了朝廷好,总之这三成从你帐里扣!”
朱樉一下子急了,这特么三成利可不是小钱。
“父皇,您这是卸磨杀驴,这磨还没磨完粮食,您就把驴给杀了!”
朱元璋一瞪眼:“怎么?你是咱儿子,你爹我叫你说点实话不应该?你这等不孝子,就是欠揍!”
“再不说,小心咱不但没收你的钱,还让你躺床上三个月下不来!”
朱樉暗骂摊上这么个老爹真是一言难尽,以后看咱怎么从你身上捡漏就完事了。
“好吧,既然父皇这般说,儿臣也只能实话实说。”
朱元璋立即凝神倾听。
普天之下,值得朱元璋凝神去听的事已经极少,但这绝对算其中一件。
朱樉这小子究竟是从什么地方,识得他朱元璋的惊世手段。
朱樉道:
“父皇,说白了,儿臣要是有个管家,不怎么听儿臣的话也就罢了,偏偏府中的下人们还都听管家的话,那儿臣也会让他滚蛋的。”
“不但让管家自己滚蛋,说不好,连管家这个位置也不设了。”
就这么两句话。
很简单。
通俗直白到了朱元璋一下子就听完,一下子就听懂,甚至连思考都不需要就能理解。
朱元璋微微愣了愣。
是很简单,是很直白。
但是……
说的极为透彻!
直指本质!
朱元璋看向朱樉的目光中,刹那间满是不可思议!
朱樉这家伙,他是真的知道朕,明白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