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报国之心,处处是报国之门。”
杨七缓缓起身,踱步向瘦弱的汉子走去,认真的说道。
“你有什么资……”
瘦弱的汉子恼怒的喊了半句,最后半句没喊出来。
因为他已经看到了杨七走到了他面前。
杨七笑吟吟的看着他,“一别经年,想不到还可以再见,复之兄。”
张咏,字复之,太平兴国五年进士。
张咏见到杨七,慌忙起身,准备施礼。
杨七按住了他的肩膀,笑道:“复之兄不必多礼了,人多眼杂,随我同坐。”
张咏激动的点点头,任由杨七拉着他坐到了另一桌。
老头看着这一幕,觉得有点莫名其妙。
一个四十多岁,满脸沧桑的瘦弱男人,被一个二十多岁的男人拉着,愣是一脸激动,热泪盈眶。
到底谁才是年长者?
老头有点糊涂。
“老丈,再来一碗葫芦头。”
杨七安排张咏坐下以后,冲老头叫了一声。
老头顿时来了精神,“好嘞……”
杨七拍着张咏的肩头,看着张咏狼狈的面孔,瘦弱的身躯,长叹一声,“复之兄……你受苦了。”
聪明人之间,有些话不必多说。
张咏在大宋遭人陷害,一路逃到了燕国。
他的目的不言而喻。
他是前来投奔杨七的。
杨七对张咏也是垂涎已久,只是此前招揽的时候,张咏在担任太子中允,已故的大宋太子很看重他,并没有答应杨七的要求。
杨七没想到,拐了个弯,张咏又落到了他手里。
二人心照不宣,一拍即合,自然不需要多说。
说起来张咏能过来投他,还是丁谓的功劳。
杨七很想当面夸赞一番丁谓,并且让他多祸害几个。
杨七安慰张咏的时候,老头做好了葫芦头泡馍,端了过来。
杨七推到了张咏面前。
张咏觉得一张桌上,就自己一个人吃,有点尴尬。
“以后都是一家人了,别那么客气。”
杨七笑道。
扎马合青木挠头道:“陛……少爷不喜欢自己人跟他客气。”
老头也在一旁笑呵呵的劝解,“快吃快吃,凉了可就变味道了。”
张咏捧着大海碗,拿着筷子,眼泪一下就涌出来了。
他赶忙低下头,不让人看见,泪水混合着泡馍,被他扒拉进嘴里。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能让一个年仅四十的人泪流满面,足见他心中的委屈。
想想在大宋的时候受的委屈,想想一路北上的心酸,再看着眼前杨七亲手递过来热乎乎的葫芦头泡馍,张咏不知道怎么就哭了出来。
虽然刚才啃了两个干饼,张咏依然饿着。
一碗葫芦头泡馍,被他三两下就吃了个干干净净。
老头满意的问张咏要不要再来一碗,张咏却摇了摇头。
再次抬起头,张咏脸上的泪水已经消失的干干净净,只剩下眼圈独红。
张咏打理了一下散乱的头发,抱拳对杨七道:“以后就要在您治下讨生活了,还希望您不要嫌弃。”
“哈哈哈……”
杨七朗声大笑,“能得到你这么一位贤才,我睡着了都会笑醒,怎么会嫌弃。”
张咏谦逊的道:“什么贤才,只不过是一只丧家之犬而已。”
杨七感慨道:“复之兄且不可小逊自己,在我心里,你可是足以担任一部之首的人才。”
“一部之首?”
张咏闻言大惊,诚惶诚恐道:“您真是高看了张某……”
杨七歪着头,挖掘了一下脑海里张咏的生平,最终一锤定音道:“燕国的刑部如今还是一个空架子,草拟出的律法,虽然下发到了各府各县,但是仍有不少披露。而且燕国境内发生的案件,也由各府各县审理、断案、处刑。
一些官员不通刑事,导致冤假错案频出。
长此以往,必酿成大祸。
如今有了复之兄,我也可以放下心头这一块大石头。”
张咏惊愕,双手不知道放在何处,颤抖道:“张某初来乍到,就担此重任,旁人焉能服我?您还是许一县给我,让我好好历练历练。等有了政绩,再担当你的重托。”
“呵呵……”
杨七摇头一笑,感慨道:“燕国草创,百废待兴,到处都缺人,刑部最缺。让你担任刑部,可是一个重托。你不仅要处理各地送过来的案件,还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把这个架子搭起来。
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这可是个又得罪人,又辛苦的活儿。
旁人不愿意接,才落到了你手里。”
杨七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张咏也明白了杨七主意已定。
一瞬间,张咏又有那种热泪盈眶的冲动。
幸好他及时忍住,郑重道:“臣……不怕辛苦。”
“哈哈哈……那就这么说定了。”
“滋滋滋,你们两个可真有意思。刚才还一副不认识的样子,现在就熟的不行。一个装燕国主事,一个装盛名贤士。
再这里弄这么一处礼贤下士的把戏。
想骗人啊?小老儿的眼睛可亮的很。”
老头瘪着嘴说这话,再无刚才的热情,眼中多了几分警惕。
倒不是老头有眼不识泰山,认不得真佛。
而是在老头的印象里,皇帝一类的贵人们,那都是捧着金碗吃饭,出行的时候前呼后拥的那种。
锦衣夜行?
那只存在在故事里。
能出现在老头这种摊子上,说着皇帝才有资格说的话的人,九成九的是江湖骗子。
专骗老人家的钱。
一想到此处,老头恨不得把杨七一行人撵出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