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除夕夜(2)
小区4号楼租住着一伙儿夜场上班的女人,到了傍晚上就个个打扮的花枝招展,迎面过来香水味都冲鼻子。还直朝男人乱丢飞眼儿,一瞅就知道是干什么职业的。
李大中跟勒小东一起打那儿路过,正好跟她们走了个碰头儿。有两个女人飞眼儿飞的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那视线恨不得粘在勒小东身上。李大中还特意观察了下勒小东的反应,不热情也没故作厌恶,只是挺冷漠的表情,像是压根儿就无视她们的存在一样。
正像他说的那样,男人最是了解男人,是不是在假装他一下子就能看出来。也是因为这点,他觉得这小子值得考虑当自己的女婿。
问题是崔玉凤不这么想,听他说完这话,立马就翻了脸:“哦,我说你怎么老爱开车从那条道儿走,赶情是有歪心思了?行啊,你看好哪个了,今天我就花钱把她叫过来?”
“你看你看,我这是就事轮事,你又歪歪了不是?”
“什么叫我歪歪了,不是你说她们好看吗?那都是帮什么人你不知道啊,还能怪我往歪处想?咱们俩可事先说好了,你要是真动了那心思,可别瞒着我,咱们夫妻一场也好聚好散。”
“得得,我不跟你说了,越说越歪歪了。”
这场谈话最终不了了之,两人各执一词勒小东适不适合当女婿也没有个定论。
要说勒小东也算是有心机,他这次在李家过年,先是让人误以为跟家里人闹了别扭,先赚了怜悯分。跟着又演了场胃疼的戏码,尽管这只是跟季云打的场擂台,可其他人不知道啊,就又在怜悯的程度上加深了一层。
除夕夜他又是各种耍宝卖乖落络气氛,该走礼数过场又是半点不落空子,博得大家好感那也是理所当然。除了崔玉凤还在坚持已见外,其他人都或明或暗的都挺支持他当李燕男朋友。
可以说勒小东这次的李家之行收获颇丰,上到老老太太吴芝兰,下至小家伙李奇,对他都是赞不绝口。就连李大宽一家三口也都尽是夸奖之词。
刘美娥知道崔玉凤反对李燕跟勒小东在一起,背地里单独跟李燕在一起的时候,就直撮和的道:“燕子,我觉得这勒小东真是挺好,人长得精神就不用多说了,还会处事儿长眼色,我听说他家经济条件也挺不错。你说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各个方面条件都这么优秀的男孩子,你怎么就舍得放手了呢?”
李燕心说,那你是不了解他,要是你长年被他欺负个试试,估计没两天不用别人说你自己就先抗不住了。就他霸道牛气哄哄的臭脾气,也就表面功夫做的好骗骗他们这些不知底细的人吧,要是再知道了他阴狠起来的手段,光听说都会觉得可怕了吧?
可不管怎么样,这也算是好意,李燕当然不会直接驳回给她脸色看,敷衍应承着:“嗯,我会考虑看看。”要是不这么说,她真怕被没完没了的念叨。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女人特别热衷给你保媒拉纤儿,尤其是已婚了的,可以说有一个算一个,都喜欢给年青人往一块儿撮和,也不寻思寻思到底合不合适。
别人说尽管去说,对于勒小东的态度远近她自有分寸。
新年寒假结束后很快就迎来了开学,已经习惯了建校的生活,由闲散到紧张状态的转换适应也是平淡顺利,没兴起半点波纹。
新学期309室依旧是人来人往,罗茜的小食品生意照旧做着,不过比上学期要差不少,因为相继又开了两家在竞争,薄利又被削了一层。
相应的李燕帮着忙活的时间也没有多少,课业又不是很重,几个生意也都不用她张罗,吃房租分红利净等着拿钱就好。这样一来,时间就变得相当的充裕。她这人是个闲不住的,爱赚钱的脑袋又开始转了。只是一时也没找到合适的项目,只能暂时把念头搁置下来。
转眼就过了两个多月,到了五一假期,李燕回家的时候正赶上山野菜刚下来,崔玉凤蒸了两锅山菜包子,吃得全家人满嘴是油,肚皮溜圆,口齿留香。
“妈,这包子真好吃,你以前怎么不给我们包?”李奇直怪崔玉凤没早点儿把这么美味的东西拿出来。
“个傻孩子,山野菜就这时候才有啊,过了这几十天我上哪给你弄去?”
崔玉凤这无意间的一句话倒是给李燕提了个醒,对呀,她怎么就没想到呢?K县是个山城,别的没有可有山货啊!五月份开始,大批山野菜碌续上市,什么刺嫩芽、大小叶芹、刺果棒、蕨菜等等,品种实是太多了。
现在人们已经开始提倡绿色食品,天然无污染的山货市场很快就会成为关注的焦点重心。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里的物产就成为了当地人发家致富的门路。
用不了几年,大街上大大小小的商铺门口就都会放些木板纸盒,上面写着收山货,各种野菜名字列在其中。有需要才有市场,正是因为大量的需求,才会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
随着K县旅游业的发展,大批游客涌入到K县,当地的物产就成为了输出的主力军。后来有保鲜技术和大棚业的发展,一年四季吃到新鲜的山野菜已经不足为奇。在那之前,瞅准商机及早入手占领市场,绝对是项顶不错的买卖。
李燕最先在靠近客运站的那条街上租了个不算太大的店面,雇了人收卖山货,刚开始她也没找算赚钱,只是想打开些知名度,平收低卖,赚取的利润微薄。
因为地点关系,再加上这种经营方式,很快山货店就打响了名号。这时候的山货店并不起眼儿,开的人不是很多,谁都没想到山上产的大把野菜也会有那么多人来买。
李燕也知道,竞争很快就会到来,这种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买卖可以说任何人只要租了地方稍有些本钱就可以经营。需求量增大的同时,行业竞争也会日趋严重。
这间山货店只是打了个前哨,李燕志不在此,她打的是山货经营者的主意。目前来看,不管是零售还是批发也好,走的都只是这种小店面,并没有大规模的市场可供消费者来选择,一旦成立了山货集站地,那么知名度将会成倍扩大,到时候形成固定模式,只要一有需求,第一个就会想到那里。一方有更多的选择,另一方客源大量增加,这对买卖双方无疑都是件双赢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