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重新排坐位(1)
崔玉梅朝着两个还在嬉闹的孩子道:“你们俩还不赶快点儿,菜都要被福庆吃了了。”
黄秀翠和杨国柱一听,马上把注意力转向了那盘烧鸡,两双筷子上去一阵拼抢,分别夹了翅膀和另一只大腿儿进碗里。闷头就是一顿啃,生怕被别人抢走一样。
崔玉香夹了剩下的那个鸡翅给李燕:“来燕子,这个给你吃。这乖孩子,还真像个大样儿知道谦让。”
崔玉凤笑着道:“她年纪最大,当然得让着弟弟妹妹了,不然怎么能当姐姐?是不是啊燕子?”
“是啊,我让着他们。”李燕暗自汗个,只有她自已知道刚才哪是在谦让,根本是在走神儿。
面对着这一桌子的菜,她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崔玉凤。上一世,为了挣钱补贴家用,她当上了做菜的大师傅。
这种工作十分的辛苦劳累,同样都是作菜,却跟城市里大酒店里的厨师不同,要更累更辛苦。她们穿行在临近的村镇,遇到红白喜事都要拎着长把锅铲上门炒菜。
农村办事情,那都是在院子里支几口大锅,摆上桌席,让前来随礼的人能够吃喝完再走。
做为大师傅,不管严冬酷夏那都得在外面围着大锅转,从早上忙到晚上,烟呛火燎着的十分不容易。要是再碰到个恶劣天气,那可真是遭老罪了。
李燕心疼她妈, 直劝她别再干了。崔玉凤却觉得这活来钱挺快, 比干其他活强,硬是坚持干了十多年。长期的挨油烟呛,让她有了职业病,肺一直不太好, 稍微感冒就咳嗽个不行, 接连打了十天半月的吊瓶那都是常事儿,就是这样她仍旧在坚持着。
李燕很清楚, 她妈为什么一直都不肯休息, 那全都是为了他们姐弟三个,想要多挣些钱来补贴下都不算太富裕的孩子们。归结原因, 还不都是钱闹得。所以她发誓, 如果有条件那天,第一件事就是要她妈把这活给辞了,最好一辈子再也不碰那把长把锅铲了。
现如今, 这个愿望得以实现,她妈再也不用那么辛苦的为钱而忙碌奔波着,这让她心理多少有些安慰。瞅着这一桌子的菜,不仅勾起唇角,欣然的微笑。
不想却被两个姨姨给夸奖了,跟三个小屁孩儿比稳重,这种事让她直觉的丢脸, 却没办法解释只言片语。
倒是崔玉凤替女儿谦虚了两句道:“别看她坐着老实,心里指不定得多着急了,表面上在装像,等回过头比哪个疯得都厉害,那是给个小子都不换。”
“我三姐你可别这么说燕子, 她在这年纪已经算是够懂事了,哪家孩子像她这么会赚钱?我听老弟说, 前一阵子药材他们就挣了一万多块。别说是小孩子,就连大人能有几个有这能耐?”崔玉梅忍不住替李燕叫屈。
本来这也是话赶话说到这里了, 并没有太特意,哪知道这话却被崔玉荣记在了心上, 不仅暗自有了盘算。
崔家的七个姐妹里,老大崔玉英憨厚如牛、老二崔玉玲柔弱似柳,老三崔玉凤本份干练、老四崔玉荣野性风骚、老五崔玉香墨水内秀、老六崔玉芝精明冷静、老七崔玉梅漂亮无脑。
生在人口多的大家庭里, 这些姊妹都挺认干, 在那样的年代不肯出力的就只能饿死。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碌续长大成人结婚生子的姐妹们, 思想上也不再单一保守,有的开始心思活泛,不再只想着闷头种地过活。这其中老五、老六最为明显,率先走出家门到外面打工挣钱。而有的则还保持着原有的思想,以老本实的继续坚守着农民的本份,种地打粮维持生活。老大、老二就是这样的类型。
七个人里面,老四崔玉荣比较复杂一些,结婚以后,她开始变得懒惰,既不肯务实耕种,又不肯出外打工挣钱。总想着以逸待劳最好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闲着没事儿干就总跟左邻右舍的男人们打情骂俏。
时间一长,公公婆婆开始不满她的这种行径,时常冷嘲热讽。丈夫倒是对她极好,家里家外的活全都包了,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可他又是个孝子,自已爹妈瞧不上儿媳妇,他夹在当中十分为难。被训斥了几次管不住媳妇的话后,这天鼓足了勇气说了崔玉荣两句,让她以后别再跟爹妈犟嘴。
这下可是捅了马蜂窝,崔玉荣大吵大闹的哭嚎了一顿跑回了娘家。丈夫来接也不回去,非得要公婆也来赔理道歉才行。她公婆又是极厉害要强的人,哪会受这个委屈,坚决不同意。
崔玉荣一看狭不住这家人,娘家知道她的脾性又不给她撑腰,索性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临走之前还从弟弟崔文武和三姐崔玉凤那里各借了五百块钱,说是出门做生意。
她的初衷或许是真想做个小买卖,可事实却是另外一种结果。这生意倒是做了,只不过是皮肉生意。她在D市的一家歌厅里做起了舞小姐。
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强,很快消息就传了回来, 她的公婆跑到老崔家大门口唾沫横飞的一顿臭骂, 崔明春本来就身体不好喉咙气喘的这一生气气得厥了过去。
家里人把他送到了县城的医院一检查是肺癌,李二凤当时就吓麻爪儿了, 拍着大腿直哭着,老头子你要走了我可怎么活呀?跟去的崔文武和崔玉梅在旁边一个劲儿的劝说,要她别太难过,有病就花钱治。嘴上是这么说,可心里也都知道这病得了那就是个完。
崔明春挂了几天的吊瓶就出院回了家,几个孩子除了老四外全都被叫到了跟前,俨然一副临终前说遗嘱的架势。
李燕跟着她妈崔玉凤一起过去了,看着炕头上她姥爷崔明春那虚弱的好像马上就要断气儿的模样,忍不住就想起了上辈子的事,她姥爷指着电视机里的地方台某某药品广告说:“燕子啊,这药效果可好了,我这病吃上了马上就好。”把药看成了仙丹了,八十几岁的高龄了,幼稚的像孩子。几十年的老慢病走两步都会气喘,整天坐在炕上没事儿可干就研究各类药口广告,看好哪个要是不给他买,就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孩子们都不知道孝顺,盼望他早点拉倒。没办法,儿子闺女们就得把药买回来,他就成把成把的当成糖豆儿来吃,想也知道不会像广告里宣传的那么神。于是,他就把希望寄托到另外一个广告上,再接再励逢人过来探望就鼓动人给他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