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怒视李榷道:“李稚然,少说废话,说,你这次来到底有何意图?”
李榷笑道:“当初文台兄尚在西凉之时,太师便看出文台兄乃是人杰,如今这所谓的关东十八路诸侯看起来声势浩大,但是能入太师眼中之人唯有文台兄一人。”
李榷继续说道:“听闻文台兄有一字名为孙策,年方十六,却是骁勇善战,少年英杰。如今太师膝下有一女,亦是二八佳龄,今太师有意令其嫁与文台兄之子为妻。不知文台兄意下如何?”
孙坚大怒道:“董贼逆天无道,把持朝政,意图倾覆汉室,罪大恶极。我恨不得生食其肉,诛其九族,以谢天下。又怎能会与他结为姻亲?”
说道这里,孙坚抽出古锭刀,对李榷喝道:“今日念在以往情分之上,我不杀你,你给我赶紧滚回汜水关,早早献关投降,我可以在众诸侯面前为你求情,留你一条性命。如若不然,你就等着被粉身碎骨吧。”
李榷见状,怒道:“孙文台,你不要不识抬举,太师愿意下嫁女儿与你对你已是天大的恩赐,你居然????????????”
李榷话还未说完,就被孙坚打断了:“李榷,你回去告诉那董贼,他大逆不道,倒行逆施,就算我不杀他,他早晚有一天也会死在他人手下。”
李榷被孙坚话语气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孙坚一看李榷模样,面无表情,吩咐道:“德谋,送李将军出营。”
程普站起来对李榷说道:“李将军,请吧。”
李榷望着孙坚,怒哼了一声,转身离去。程普立即起身跟上。
孙坚望着李榷离去的身影,不禁冷笑一声。对身旁的黄盖韩当二人道:“公覆,义公,给我点齐兵马,准备攻打汜水关。
韩当黄盖对视一眼,说道:“末将遵命。“
却说李榷在程普“护送”之下离开了孙坚大营,心中怒火大盛,一路之上连声咒骂孙坚。就在李榷刚刚回到汜水关中之时,关外却传来了一阵喊杀之声。李榷连忙道城墙之上察看,却见孙坚领兵正在准备攻城。
李榷大骂:“孙文台,你找死。”
关下的孙坚冷笑一声,古锭刀一指,无数将士就开始攻城。
虽说孙坚麾下士卒颇为骁勇,但汜水关却不是那么好攻打的,天黑之时,孙坚见仍是攻城无果,便鸣金收兵了。
夜晚,李榷想起今日孙坚的种种行为,心中大怒,当即写了一封信派人连夜送往虎牢关董卓之处。
董卓接到李榷的信后,看了一眼便大怒将信撕了个粉碎。同时问道:“文优,这孙坚如此无礼,你的计怕是不可行了。”
原来正是李儒向董卓献计嫁女于孙坚以达到分化关东十八路诸侯的目的,却不料孙坚根本不愿与董卓结亲,打乱了李儒的部署。
李儒沉思半晌,道:“太师,如今吕中郎将败于那九路诸侯之手,汜水关又是只能守住而不能出关破敌,我军士气衰落,兵无战心。不如我军引兵回到洛阳,迁都于长安,方可保千秋霸业。”
“迁都?”董卓皱眉不语。
李儒继续道:“太师,如今洛阳街头有孩童唱道:‘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我思这几句童谣之意,这‘西头一个汉’乃是说高祖旺于西都长安,至王莽篡位,传了一十二帝;‘东头一个汉’则是说光武帝兴于东都洛阳,如今亦传了一十二帝。天命轮回,如今太师只有带着天子以及众朝臣迁都回安,方能化险为夷。”
董卓大喜道:“文优所言大善,听文优一言,我却是犹如醍醐灌顶一般。”
李儒笑道:“不过太师若是真欲迁都长安,应将吕中郎将一起带上回洛阳。”
董卓听完李儒之言,面色又沉了下来,说道:“文优所言甚是,我看有我儿奉先在,他们谁敢放肆。”说完董卓便走了出去,显然是去调遣兵将了。
李儒望着董卓的背影,脸上波澜无惊,却不知在想什么。
“文优,你这又是何苦呢?”这时,从李儒身后传来一道声音。
李儒听到声音,却是头也不回,淡淡的说道:“文和,我不信,仲颖他只是暂时被洛阳的繁华迷住了双眼,我相信他的心还没有变。”
贾诩说道:“文优,董卓已经不是当初的董仲颖了,他的雄心壮志已经被繁华的洛阳城给磨灭了,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值得我们追随的董仲颖了,现在的他,只会想着怎样去享受,怎样去保住他现在拥有的一切,他已经失去了当初的志气了。”
“够了,文和,你不要再说了。”李儒生气道:“就让我试一次,我不信,一个人的心不会那么容易就改变的,我相信他没有变,还是当初我们在西凉遇到的那个董卓。”
说完李儒便拂袖而去,只留下贾诩一人的叹气声回响。
次日,董卓便带着吕布李儒等一干人等踏上了返回洛阳的道路。回到洛阳之后,董卓召集群臣商议迁都长安。
董卓刚将迁都长安的想法提出来,就遭到了司徒杨彪,太尉黄琬,司空荀爽三人的反对。习惯了大权独揽,一言以决朝堂大事的董卓又怎会在乎三人的反对,当时就有心将三人杀了以儆效尤,杀鸡儆猴。可是却想起不久前刚刚杀了一个太傅袁隗,若是再杀了杨彪、黄琬、荀爽三人,恐怕会引得朝堂大乱。再者,杨彪乃是弘农杨氏家主,荀爽亦是颍川荀氏家主,黄琬亦是门生遍布天下,若是再杀了三人,恐怕会引得自己与天下为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