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镇守北边的将军吴克华站出来道:“大帅,末将长期在边关,深知蛮夷无利不起早,现在忽然大举进攻,必有原由。”
“所以,我们必须要搞清楚他们的动机,好针对下药去解决问题。”
岂料,吴克华的话音刚落,站在左边第一位的邓愈心腹陈刚,立马反驳道:“将军就只要会打仗就行,哪里管的了那么多?”
“现在都屎顶门了,还在谈论这些有什么意义?”
“依我看,还是商量如何应对这十万铁骑比较好。”
在陈刚的心里,敌人来了应战就是,何必搞那么多事情?
但恰恰是陈刚的这几句话,就足以证明他最多只是个将才,而无统帅之才。
因为一个统帅是要从全盘来做考虑。
而现在的大明朝,则是能不打就尽量不要打。
但陈刚这楞头青,就满脑子想的开战。
这根本不符合实际情况。
果然,主帅邓愈在听到陈刚话后,立马开骂道:
“屁话!”
“陈刚你给老子闭嘴。”
“咳咳咳。”
只是这名老帅的身体确实不好,一激动就会咳嗽,最后还是朱棣主动帮邓愈在胸口顺气,这才稳定了下来。
陈刚被怼邓愈怼的低下了头,不敢说话。
其实邓愈早就明白自己此行的作用是什么。
那就是协调好各路人马的关系,让所有人的力气往一处使,那他这个大帅就算合格了。
因此邓愈非常的清楚,对于北边的战事,他并不精通,所以他要仰仗长期镇守边关的将军们,帮他分析出有可能发生的事。
最后制定战事,打出胜仗。
但邓愈没有想到,自己带过来的那几个人,会这么没脑子。
一时间邓愈有些后悔带他们过来了。
“吴将军,你不用理他。”
“你继续说你的。”
邓愈让吴克华继续说下去。
“是大帅。”
“我猜测蛮夷忽然带兵犯境,无非有三点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他们的国家发生了自然灾害,百姓没有了食物,所以他们想从中原抢一些食物回去过冬。”
“第二种,刺探我朝的虚实,几个月前,我们在金陵保卫战中战死了几十万将士,这个消息蛮夷肯定也知道了,这次他们带着十万铁骑就是来摸底的,如果我们没有顶住这十万铁骑,那么将下来,他们就会举全国兵力,一举进攻中原。”
“第三种,这十万铁骑有可能是前元搬来的救兵,他们就是来复国的。”
吴克华分析完三种情形后,整个帅帐鸦雀无声。
因为无论那一种情形都是极其危险的。
主位上的邓愈闭上眼睛盘算着这三种情况,接着问道:“以你看,他们是哪种情况?”
吴克华犹豫了下后说道:“不好说,我只知道现在察合台汗国现在处于内乱的状态,就相当于我们周朝时期那样,汗国已经名存实亡,但分出来的诸侯实力都非常强。”
“不过我是倾向于第二种可能。”
“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形,我们都要一举击溃这十万铁骑,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邓愈听完后点点头,表示同意。
看来这一仗是避免不了的了。
既然避无可避。
那就打。
于是邓愈下达了备战的准备。
就在这时,大营外忽然来了一个汉人,他把一封信交给递给守卫后便走了。
很快这封信就送到了邓愈手上。
打开一看,上面内容是这样写的:
“致明军主帅邓愈,此番蛮夷携铁骑十万欲进攻潼公,请公做好御敌准备。”
“此次蛮夷主帅是金帐汗帖木儿,他与其他十几个金帐大汗做了约定,如若他顺利攻下潼关,则其他十几个金帐汗则助力帖木儿进攻中原。”
“此战凶险,且无可避免,唯死战方有一胜。”
“必要时,我方将出手相助。”
“沈氏商行,范礼。”
邓愈一字一句的看完了信中的内容,随后让众人退了下去。
“吴克华,朱棣留下。”
“其他人去做好准备吧。”
“是大帅。”
被留下的二人不明白为什么邓愈要叫他们留下。
直到邓愈将信中的内容传给二人看后。
他们明白了。
年轻气盛的朱棣率先开口道:“大帅,沈贼的话,绝不可信,万不可中了此人之计。”
此时的朱棣非常气愤。
为什么现在大明这么被动,还不是沈安造成的?
现在又来这一套,是什么意思?
朱棣甚至怀疑沈安会在他们与蛮夷开战时,在背后捅自己一刀。
所以现在不求沈安帮忙,只求此贼在不要在背后捅刀子就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