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观念这个玩意儿很奇妙,当河北军脚踩在山东的土地上,前方就是故乡界的时候,他们爆发出了百倍的战斗力,甫一接触,就把晁盖的人马冲得星流云散,四下里分投落荒而走。
自从与梁山西门庆接战以来,这是打得最顺的一仗,河北军从上到下一时间均感扬眉吐气。
但驱开晁盖军又赶路半天后,突然发现不对了,原来晁盖的人马四散在河北军周围,象群狼一样围而不攻,显然是在等最合适的时机。
什么时候是最合适的时机?梁中书、闻达、李成向前方看了又看,脸上同时色变,异口同声道:“不好!”
原来山东河北在这一带以黄河为分界,梁中书人马要过黄河,须得问身后的晁盖答不答应。否则再来个半渡而击,梁中书吃不了兜着走。
当机立断之下,梁中书分兵八千,由闻达统领,拣当路一处向阳有水,易守难攻的高地扎下营盘,钉住阴魂不散的晁盖人马,两边对峙。梁中书自与李成领一万人马,只带五天的干粮,轻装飞驰大名府。反正这里已是自家地盘,路边州县,足可补充军食。
到得黄河边上,博州东昌府的太守早已得报等候在此迎接。东昌太守平日里清廉,是大宋难得的好官,只因为麾下出了个叛将没羽箭张清,着实被朝廷责斥了一番,还是梁中书念其有干才,特意上表替他分辩了几句好话,这才将他的太守位子保了下来。
今天,梁中书的善心得到了回报。东昌太守知道梁中书要过黄河,早有准备,几日前一声令下,四乡百姓口耳相传,皆道:“贤使君有事!”一时间萃集而来,各尽其力,只数日间,黄河上便架起数座由渡船搭成的浮桥,船船以索相连,上铺以阔板,人马皆可从容而行。
梁中书见了大喜。但他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先派众多斥侯过桥侦察,确定没有埋伏后,这才引大军渡过黄河。临别时,梁中书握着东昌太守的手感慨道:“今日世杰方知,君得民心至此!”
东昌太守谦道:“小人只不过叨了留守大人善政的余荫而已!”
梁中书听了有些汗颜。他在大名府当北京留守,确实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但因为娶了个老婆是蔡京的女儿,贪赃枉法的事也办了不少。因为即使走不通他的路子,也可以去走他老婆的路子,而到了最后,屎盆子照样还要扣到他梁世杰的脑袋上。到了后来,梁中书索性就破罐子破摔,一年怎么也要贪出个给蔡京上寿的钱来,没想到这反倒趁了家里婆娘的意,这些年来夫妻角口都少了许多。
若是旁人做了贪官,就恨不得天下人都跟他一起当贪官,大家都不得干净,蛇鼠一窝沆瀣一气,这才能显出臭味相投的可贵来;但梁中书却象一片飘进了粪坑的叶子,虽然身边已是臭不可闻,但还能从坑口的天光里望着旁边的大树,回忆着从前绿色的梦想。他对东昌太守这样的清官,还是很看重很照顾的。
叹息着拍了拍东昌太守的肩膀,梁中书问道:“梁山贼寇,前几日你可见吗?”
东昌太守恭恭敬敬地道:“两日前黄河道上经过了梁山水军,陆上也有步骑并进,却没有惊扰地方。”
梁中书长吁一口气:“两日前?还好!加把劲儿还能赶得上!”又好生叮嘱了东昌太守几句勤政爱民的话,与李成引着人马飞卷而走。
从博州王馆镇一马平川,终于回到了大名府与博州交界的马桥镇,也没有遇到什么埋伏,梁中书众人都是松了一口气。从马桥镇开始,梁中书人马由一路向西转成了一路向西南,因为大名府被漳河、卫河、马夹河三道大河拱卫在中间,如果继续向西,得过两次河才能到大名府,而转向西南入开德府再往北拐,只需要过一次河就可以了。
而且进开德府境后过河就是南乐城,人马可以在南乐城中稍作休整,然后再提兵北进,必然能赶在西门庆的前头抵达大名府。
探马来报,西门庆正在渡河。他虽有水军战船相助,但大军过河哪是那么轻松的活计?等他费气败力渡过两河流域,梁中书早已在大名府城头严阵以待了。
想到得意处,梁中书脸上露出了释去重压后真心轻松的笑容。
梁中书人马马不停蹄地渡过河,在南乐城休养了小半日,大名府军越是近乡越是情切,虽然跑得身子已经大大困倦了,但依然抖擞起精神,鼓勇赶往大名府。
出了开德府境,到达魏店时,已经到了下午。探马再来报,西门庆人马已经渡过第一道河水,在故城镇外略作休整后,正向第二道河流行军。梁中书听了心头完全大定,知道这一场长途竞走,到底还是自家赢了。西门庆二次渡河的工夫,自己早已经兵回大名府了。
想到开心处,梁中书向李成笑道:“西门庆到底是山东草寇,不通我河北地理,也敢千里转进?嘿嘿……”
李成凑趣道:“恩相说得在理。西门庆之愚蠢,真叫人可发一笑!为将者不明天文,不识地理,是庸才也!”
一路说笑而行,早到了一处地方,这里房屋皆顺河流流向而建,村中房屋、胡同、道路无一不斜,且拐弯甚多,极为曲致。梁中书身在局中,点头叹道:“此处真兵家要地也!却不知何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