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奴隶
被俘虏的部落残余多是些妇孺,被卖给王静辉当奴隶也是最不划算的,不过当初王静辉成立这么一个战俘收容组织本身就不是为了牟利,而是想彻底通过战俘处理来改变宋人思想中的某些固有的观念而已。
战俘进入奴隶营之后,各方对这样的安排也都颇为满意,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安排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即使是立场最为强硬的武将派别也不愿意手上多染鲜血以干天和,吃亏的不过是驸马一人而已。倒是所有的人都非常热心关注驸马到底来怎么处理这些战俘,毕竟这次战俘中可以真正当苦力的人并不多,五分之四都是妇孺,这可怎么安排啊。
为了起到将部落连根拔起的效力,王静辉将两千多战俘进行了塞选,挑出数百身体素质良好的男性部落人员直接送到了麻逸岛去开采铜矿,他们都是从南方瘴疠之地长大,虽然麻逸岛的环境变化了很多,但对于他们来说远要比那些党项战俘更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这样也可以加快麻逸岛铜矿建设,从而将精力更多的放在在麻逸岛上寻找开采其他矿藏上。至于妇孺老弱,王静辉则是一股脑儿的全部运送到延安府——西北地广人稀,多年的征战更使得那里损失惨重,虽然有西北屯田计划,但人数上还是稍显不足,并且经济落后。
王静辉曾经应承过富弼,由富弼打下一个铁桶西部,然后他再来加大投资建设,现在也是兑现诺言的时候了。这些妇孺不可能像党项俘虏那样去挖河开道或是去开矿,但她们却比男性更擅长织工,只要培训得当,王静辉就可以平白多出近两千的纺织女工,这也解决了楚州商人在西部设立纺织作坊的人力问题。
看到王静辉这么安排俘虏,司马光等人也放下心来,毕竟王静辉对党项擒生军的残酷虐待已经让所有的人对驸马的俘虏营产生了很大的恐惧感。其实王静辉对俘虏的待遇是非常不错的,除了那些党项擒生军之外,其他的俘虏只要老实干活是不会受到鞭打的,而且他还向直接监控俘虏的宋军将领下达过不得无理虐待战俘的命令,只要他们不造反就用不着取他们的性命。并且在俘虏营中俘虏还享受了非常不错的医疗保障,甚至他们还可以接受教育,不过这毕竟是少数,可以说等过上十年或是更长的时间,从他们的身上就找不到任何战士的痕迹了。
在王静辉的眼中,他那庞大的俘虏营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大宋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这些俘虏,自从有了这些俘虏,大宋百姓被征去当劳役的时间普遍下降,想清理汴河河道、修建贯通西北和汴都的道路等这些巨大的工程所需要的人力是不可想象的,要是在农闲的时候来修建的话,那将会面临冬季寒冷天气的考验,而且施工质量也很难保证,搞不好到最后别弄成了杨广修京杭大运河这样的暴政。大宋百姓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从事农业生产,而朝廷也只用很少的资金便可以完成工程——大宋朝廷使用这些俘虏只需要供给足够的粮食和少量的费用即可,而征召民夫来完成不仅耽误农活,还要付出数量不菲的报酬。
在安排好叛乱部落俘虏后,王静辉汇集了所有关于战俘使用情况的资料,经过一番细致的分析后,写了两份奏章《自治平三年以来战俘奴隶使用状况》和《今后五年奴隶使用方向建议》。在这两份密折当中,王静辉依旧使用了大量的数据,列举了一个又一个事实以证明自己当初使用战俘作为奴隶来建设大宋策略的正确性,并且还对未来如何使用奴隶作出建议。这两份奏章一个算是对以前奴隶使用过程中各种优缺做个总结,另外一个则是先对未来的五年做一个规划,承前启后这不仅仅适用于奴隶,也是根据大宋目前在这个时期所处的“国际环境”而专门对奴隶使用定下一个基调。
在《自治平三年战俘奴隶使用状况》中根据粗略的估算,自从王静辉接受了治平三年大顺城之战的第一批俘虏到现在,奴隶的数量已经暴涨到四十万之多,其中有二十多万是从灭夏战中获得。就算刨除这二十多万奴隶,还有数万“专属用途”奴隶之外,剩下的奴隶每年从开春便运抵北方进行建设,到深秋的时候又转运到南方进行建设,一年到头除了转运期间不计工时之外,其他时间都是大宋专职民工,他们大大加快了大宋的基础建设。
这些奴隶几年来为大宋修路长达万里,修桥更是无数,清通三千里河道,所产生的淤田达到四千多万顷,还在麻逸岛初步建好了三个铜矿,四个冶炼场……所有所有的成果如果叠加在一起折算成开凿运河的长度,那将会顶得上五分之一个京杭大运河!
当皇帝赵顼和他的重臣们看到这一连串触目惊心的数据后,他们可能还不能够想象万里道路是什么概念,但在最后王静辉将这些工程折算成京杭大运河的时候,他们立刻明白了这些奴隶的巨大价值——晚唐文人韩偓写的《开河记》中描写了修河民工的悲惨生活,文中写道,隋炀帝派遣了酷吏麻叔谋主管修河,强制天下15岁以上的丁男都要服役,共征发了360万人。同时又从五家抽一人,或老,或少,或女子,担负供应民工的伙食炊事。此外杨广还派出五万大汉作为监工,因为劳动负担很重,监工督责太急,动不动就用棍棒毒打,所以不到一年,360万民工死者竟达250万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